馬王堆「衣架」的尷尬:文物用途成迷,專家在古籍中找到答案

濤哥講史 發佈 2022-09-20T04:32:37.203683+00:00

在馬王堆漢墓的發掘過程中,一件文物的出土讓專家們絞盡腦汁,根本看不出它是什麼,更猜不出它作何用途。後來,專家們經過對照古籍,才最終知道它的用途。

在馬王堆漢墓的發掘過程中,一件文物的出土讓專家們絞盡腦汁,根本看不出它是什麼,更猜不出它作何用途。後來,專家們經過對照古籍,才最終知道它的用途。

1973年11月,專家在辛追之子利豨的「三號墓」中發現了一件神奇的漆器製品。它形似一面方形「小黑板」,上邊繪有色彩艷麗的彩色花紋,「小黑板」的下面安有支架和底座。乍看上去,很像今天的支架投影幕。

當然,投影幕是不可能的。那麼這倒底是個什麼物件?專家們研究來研究去,也沒研究出個結果,但是「小黑板」上規律分布的五個銅鉤引起了專家的注意:中部和下部分別有兩個平行的銅鉤,上部的正中間也有一個。

「小黑板」上五個銅鉤的尖端都向上彎曲,很顯然是用來固定或懸掛物體,而且懸掛物應是自上而下下垂的。專家依此判斷這是一個漢代的衣架,中間掛長袍,下邊掛短衫,中間掛腰帶或手套一類。

這種解釋看起來似乎合理,但卻經不住推敲。「小黑板」的總高度只有八十九厘米,還不到一米,更不用說銅鉤到地面的高度。而漢代的長衫長度均在一米三、四以上,顯然把它做為衣架使用是不合適的。

眾所周知,張衡是漢代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等天文儀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名數學家和文學家。他是「漢賦四大名家」之一,和司馬相如、楊雄、班固齊名,而張衡在他的作品《西京賦》中就提到了這件物品。

《西京賦》中有一句「木衣締錦,士被朱紫,武庫禁兵,設在蘭錡」。這裡所說的「蘭錡」正是這件神秘的物品,它不是用來懸掛衣物的,而是用來放置武器的支架。「蘭錡」在兩漢和魏晉被普遍使用。西晉的左思在著名的《三都賦》中兩次提到蘭錡:「陳兵而歸,蘭錡內設」;「附以蘭錡,宿以禁兵」。

那麼「蘭錡」該如何使用呢?李賢引劉逵注《魏都賦》中說:「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錡」是用來置放弓弩的;而放置其它兵器的支架統稱為「蘭」,可放置刀、劍、短斧之類的近距攻擊武器。「蘭錡」實際上是一個複合型的武器架。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中國古代的「武器架」是把武器立插在孔洞之中,但這只是放置戈、槍、陌刀等長兵器的置架。「蘭錡」的出土,讓我們知道了古人佩劍和短弓的放置方法,而不是後人想像的把它用掛繩掛在牆上。

後來,在陳寶國主演的《漢武大帝》中,一些鏡頭就如實還原了「蘭錡」的模樣。看來,很多的歷史真相需要幾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以及更多的考古證據才能辨別真偽。

觸碰文化脈搏,傾聽歷史聲音,與文物面對面,講述不朽傳奇。我是濤哥,下期見。


參考文獻: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73)

張衡《西京賦》 劉逵注 《魏都賦》左思《三都賦》《史記·汲黯列傳》

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

湖南省博物館公開資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