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博士畫家羅小珊作品

國畫家 發佈 2022-09-20T07:10:31.309286+00:00

羅小珊,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陸儼少藝術研究會理事,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羅小珊,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陸儼少藝術研究會理事,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作品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中國文聯「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文旅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等工程。


01羅小珊-工地春晚-220X180cm-2014

02羅小珊-海西歌會180x180cm-2012

03羅小珊-火槍部落180x180cm-2013

04絲路樂韻_羅小珊_238cm×198cm_中國畫

05-網際網路+創業時代-230cmx450cm-2019_羅小珊

06-羅小珊-丹青戲韻-180x180cm-2019-中國畫-水墨紙本

07羅小珊-海絲花雨-122x240cm-2017

08羅小珊-家山守望-122x240cm-2017

09-畲山風-200x240cm-2017-羅小珊

10羅小珊-龜茲樂土-90x180cm-2017


在抒寫時代中探尋繪畫語言

——羅小珊初論

鄭曉林

羅小珊是在 2013 年成為第一批浙江省造型藝術人才「新峰計劃」的美術人才,她在成為「美術新峰」之後的成就有目共睹,作品入選多項國家級的美術創作工程,個人入選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培養人才、首批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這樣成績的取得,既有培養機制層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自身勤奮好學和刻苦努力的結果。生活中的她,往往都是謙和低調安靜的模樣,宛如是一位懂事的鄰家女孩;而藝術中的她,眼睛裡閃爍著的是求知的火焰,言語中傳遞出的是誠懇的語氣,行動上傾注著的是不懈的探索。最近幾年,羅小珊的美術創作在三個方向發力。一是以人民的立場,記錄時代,塑造現實主義的人物畫群像。在「絲路古韻組畫」中,《海絲花語》以保有唐宋音樂大量舊制的南音作為敘事,展現漢唐氣象經歷千的生命力,通過南音流傳閩南語區並遠及港澳、台灣,遍布於東南亞的歷史變遷,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涅槃新生;另一幅《黃土老腔》則以直指人心的蒼勁語言、高亢音響和濃烈鄉土氣息,吹去絲綢之路的漫漫風沙,將新時代的「一帶一路」有了歷史的迴響,組畫作品因此獲得 2017 年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青年文藝創作扶持項目。同一題材的《絲路音符》,把南音、老腔、木卡姆等「一帶一路」的民間音樂,以視覺藝術的造型真真切切地表現在畫紙上,傳遞出古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文化力量,作品由此獲得 2017 年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支持。

如果說,羅小珊通過挖掘民族音樂素材,來提煉新時代「一帶一路」意蘊,是一種側面歌頌時代的話;那麼,她的迎面抒寫現實生活,則是向時代張開了擁抱的雙臂。在《創新創業中國夢》中,她以杭州的夢想小鎮為原型,展現浙江活力四射「雙創」氛圍,為浙江人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作了藝術的展現,作品因此人選 2018 年度中國文聯「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

從 2013 年起,浙江省文聯匯聚全省美術精英,歷時八年,開展了「百年追夢」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工程,羅小珊也參與了工程的第四期項目,以一幅《勇立潮頭敢為先》的作品,向浙江的父老鄉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最新的一幅作品《網際網路+創業時代》,把夢想小鎮、眾創空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網際網路+等當下代表性的創業概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創業創新的時代熱潮,展現創業型社會群落中年輕人為夢想奮鬥的熱情,用傳統之畫筆,表現當下時代的脈搏,作品因此入選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

二是用人民的生活,滋養情懷,展現豐富多彩的各民族的群像。最近幾年,羅小珊上貴州、赴新疆、跑陝西、入湘西、去川西、進海南,一頭扎進了現實的浩瀚海洋,像海綿一般地汲取生活養分,不斷充實自身的藝術內涵,提升創作的開闊格局,因此有了驍勇、自信,樂觀、開朗的《火槍部落》,有了以古老的生活方式助力旅遊開發的《家山守望》,有了用地戲,蘆笙,侗族大歌展現多民族多姿多彩生活的《黔寨歡歌》,有了歡快熱情木卡姆音樂和飛揚旋轉維族少女舞激情碰撞的《龜茲樂土》,有了微妙維持著時光的印跡的《湘西行--夯沙集市》,有了年輕一代致敬瓊崖游擊隊的《追星·歌聲記憶》,還有了充滿藝術張力和強烈動感的《畲山風》。在這些作品中,羅小珊以中華大家庭多民族人民獨有的服裝裝扮、音樂活動和肢體語言為基礎,用彩墨寫意人物畫技法,藝術性地呈現了民族民俗活動的喜慶場面、祭祀場景、民族體育,以及別具特色的服飾文化,還有獨一無二的歡迎手勢、舞蹈風采,她打破時空界限,注重藝術綜合和提煉,以逐漸成熟的藝術風格,表現多民族的歷史傳統,民俗風情,人文特色和當代風貌。

羅小珊的寫生,並不是單純地記錄下某些瞬間,更不是作為攝影的一個補充,而是通過儘可能精到、準確地把握形象、動態、場景、道具,來鍛鍊自身抓形、默記的能力;她對生活的汲取,並非單純地受困於畫面,而是她對具體事物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醞釀其創作構思,並在具體描繪中投入豐富的感情,使得她的作品洋溢著深厚的人文意蘊。惠安女身上體現出中國婦女那種勤勞、吃苦,特別能忍耐的精神,一直受到福建籍畫家的青睞,當然也是祖籍福建羅小珊美術創作喜歡表現的題材,她通過《海西歌會》這一作品,對惠安女給予了充分的禮讚,同時也滲透著她濃郁的鄉愁成分。

浙江嘉興秀洲的江南網船會是全國最大的水上廟會,是國家級的非遺項目,堪稱是中國的水上狂歡節,羅小珊的《江南網船會》採用四條屏形式,描繪了紅綢舞,扇子舞,扎肉提香、舞猛龍、賽龍舟、踏白船等各色表演,畫家在表現鄉民們用這種最樸素的方式祭祀祈福,祈求豐收的同時,也在為中國農民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芝麻開花的生活,表達了由衷的欣喜和祝福。

春節,始終是普通人情感和思想最為集中流露的時間節點;春節故事,始終普通百姓最接地氣的現實生活;尤其是近年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留「浙」過個文藝年,是當地政府和企業的一份期待,羅小珊的《工地春晚》恰好把我們帶到了過年還留守在城市的農民工兄弟身邊。自編自導的節目、簡單的樂器道具、一張張開心的笑臉,生動展現著年輕人昂揚奮發的時代風貌,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和文化理想,也是對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建設者發自內心的禮讚。

三是以虔誠的姿態,致敬傳統,努力探索藝術本體語言的發展。羅小珊主要從事寫實意筆人物畫,這需要畫家的修養、生活、感覺、才情、寫意意識、造型能力、筆墨功底以及這些要素的綜合發揮水平,我認為,她的作品之所以有生活的溫度和思想的厚度,是因為她重視歷史考據,儘可能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狀態;她關注社會現實,在時代的大潮里,把自己融入到百姓的喜怒哀樂之中;她在傳承傳統的造型和筆法基礎上,刻苦鑽研,不斷嘗試在創作實踐中,表現自己獨特的藝術本體語言。正是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氣息滋養,羅小珊的筆墨線條、色彩運用、構圖處理等繪畫語言,出現了更加靈動更加大膽、更加富有張力的趨勢,其藝術上的成熟也更加明顯。在《寄萍堂往事》中,羅小珊考據出齊白石老人弟子甚多,著名的有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許麟廬、陳大羽、婁師白等,還有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家新鳳霞等等,朋友也不少,有徐悲鴻,黃永玉等,她因此嘗試著以全家福的構圖,描繪師生親友同堂,其樂融融的場景,為堪稱 20 世紀中國美術的一段傳奇,留下後輩學子的一個藝術註腳,一個真摯敬!在《丹青戲韻》《牡丹亭》之「閨塾」「驚夢」「遊園」「拾畫」「寫真」等戲曲人物畫系列作品中,羅小珊通過對文學作品和戲曲表演的研讀,她很好地把握了方塊文字和舞台變幻的雙重意趣,加上她對光影與色彩的積累和巧思,使得她筆下的戲曲人物因此萬千風華,含情脈脈。

羅小珊求學於浙派人物畫發祥地的中國美院,在多年的學習中練就了紮實的造像能力和筆墨功夫。浙派人物畫立足於民族傳統,糅合中西,既強調西畫的寫實造型基礎訓練,又注意與中國傳統造型方法研究並重;在處理筆墨與造型的關係時,則大力弘揚中國畫的筆墨精髓,以「傳神」「達意」作為傳統的審美標準,完美地實現了中國人物畫的現代性轉型。

羅小珊對此是心領神會的,並且努力圍繞「浙派寫意人物畫的繼承和發展」開展創作。在實踐中,她注意運用浙派寫意人物畫的技法,進行水墨歷史人物畫和風俗題材畫的創作;同時,還注意積極探索筆墨表現與畫面語言的新嘗試,逐漸形成了色墨交融的多人物組合的風格樣式:在人物造型上,她不僅僅關注個體人物的表現,更加注意表現人與人組合間的關係處理;在畫面節奏上,她善於表現大場面中的眾多人物,但生動活力時,不失整個畫面的秩序感,線條靈動處,又具張弛有度的控制力;在色彩呈現上,大塊的墨塊與適當的留白和諧統一,古意的內涵與現代的趣味相得益彰,在色彩表現與筆墨語言的更加和諧方面,作出了個人的探索。

羅小珊在繪畫語言探索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在創作中,實現了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有效轉換,完成了人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的「通感」。這個「通感」過去比較多地用於文學、音樂等較為抽象的藝術手段中,但羅小珊運用到了繪畫裡,她把形象賦予了音樂、戲曲、舞蹈的動能,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表達境界,使觀眾的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審美對象的感悟,克服審美對象知覺感官的局限,從而使作品產生的美感更加豐富和強烈。

羅小珊的繪畫有獨特的面貌,寫實功夫紮實,筆墨意識強,書畫兼修,所以有比較濃厚的人文氣韻,她的老師、著名畫家尉曉榕曾評價道,「她好古而且有敬畏心,這一點最重要,也最可貴。本來,歷史及歷史人物,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能體會其境況、掂出其分量,這樣才能生出敬畏之心。這樣看,有敬畏心不是件易事,它是由時間、志趣和勤奮搭建起來的心境。與小珊從容話古,我們便不難發現她心境的高度。我與小珊有師生之誼,自然更是看得清楚。有心氣的年輕人我也見過不少,但像她這樣善動腦並敏於動手的卻不多見,像她這樣有效率、有建樹、有自己一套方法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我已經在她的畫作中看到了情志和思想,她已有了畫魂,她的愛智和善讀幫了她的大忙。她未來將大有可為……」

羅小珊的探索不僅有著創作實踐的演進,還有著理論思考的深化,她嘗試從存世作品、古籍文獻等文字記錄中,梳理出中國畫寫意人物畫從誕生到近現代大變革之前的脈絡;研究代表畫家和代表作品,並考察傳統寫意人物畫與社會的相互關係;還分析其造型語言、筆墨技法的變化,探求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發展的內在規律,因此有了專著《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研究》。正因為如此,羅小珊的創作是站在前人巨大的肩膀上,進行的勇敢攀登,相信未來她會在藝術高峰的跋涉中,迎來更加燦爛奪目的曙光。

2022 年 2 月 14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