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兩大經典名著,為什麼不能讀?

有畫說藝 發佈 2022-09-21T17:51:57.408672+00:00

說起四大名著,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哪怕沒讀過的人,至少也看過。這句話並不矛盾,因為很多人不一定讀過四大名著的原版書籍,但是一定看過由此改編的電影和電視,比如現在的小朋友還不識字,就已經看過孫悟空豬八戒的動畫片,那麼他上學以後很可能讀的第一部名著就是《西遊記》。

說起四大名著,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哪怕沒讀過的人,至少也看過。這句話並不矛盾,因為很多人不一定讀過四大名著的原版書籍,但是一定看過由此改編的電影和電視,比如現在的小朋友還不識字,就已經看過孫悟空豬八戒的動畫片,那麼他上學以後很可能讀的第一部名著就是《西遊記》。

我在網上看到過很多名著閱讀指南,通常推薦四大名著的閱讀順序先是從《西遊記》開始,然後《三國演義》、《水滸傳》,最後是《紅樓夢》。我覺得這種推薦順序還是比較合理,至少我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來讀的四大名著。

其實過去還有一句名言,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所以我在讀大學以前,爸爸媽媽都只允許我讀西遊和三國,不過我在高中的時候,還是偷偷地讀完了水滸,至於《紅樓夢》,其實也只有讀大學的時候才真正有時間去讀。

按照正常的閱讀順序,四大名著第一本推薦讀《西遊記》,因為它是神話故事,比較受小朋友歡迎,然後等他們長大一點,就可以讀一讀《三國》,順便學一學歷史,再大一點,就可以試著看看《水滸》,學校的課本中也會出現一些水滸的章節,而《紅樓夢》因為有太多男女情事和複雜的人性糾葛,所以放在最後,必須等孩子的心智相對成熟以後再讀。

但是過去古人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認為少年不適合讀水滸,老人不宜讀三國,這是什麼道理呢?

通常的解釋是說,水滸里有太多江湖的殘暴和血腥的戾氣,處世規則往往是一言不合就生死相搏,江湖義氣背後充斥著原始的粗野衝動,血氣方剛的青少年看了以後,有可能將所謂的江湖義氣擺在高於道德和法律的位置,容易形成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錯誤思維,所以古人說「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老讀《三國》是為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到老了還捧著《三國》讀來讀去的人,一定是老奸巨猾之輩,因為《三國演義》裡面滿是爾虞我詐和陰謀詭計,讀多了,人就會代入其中,從而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就使用出那些狡詐的手段。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理由似乎還是太過於牽強,少年人血氣方剛看了《水滸》容易形成錯誤的處事思維,我認為還說得過去,但是老年人再怎麼讀三國,恐怕也壞不到哪去,「老讀《三國》是為賊」的說法很難成立。

我想,「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多半是某些對這兩本名著有偏見的人杜撰的一句話,其實無論是水滸還是三國,都值得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讀再讀,水滸里很多暴戾之氣確實容易影響年輕人,所以少年讀水滸,儘可能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閱讀。

其實水滸的文學性也很不錯,比如其中描寫春色的句子:紅日銜山之際,不覺時光迅速,看看鵝黃著柳,漸漸鴨綠生波,桃腮亂簇紅英,杏臉微開降蕊。是不是描寫得非常有文藝范?水滸中這樣唯美細膩的文字還有很多,說明它的文學性其實是很好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讀一本書,並不應該任由書本影響自己的心智,而是應該帶著思考和審辯的態度去閱讀,古往今來,那麼多讀過水滸的少年和讀過三國的老人,也沒見他們就都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更何況我們經常說「讀到老學到老」,四大名著更是可以一讀再讀,就像孔老夫子說的那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