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大賞三:四大古城遺址個個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孫維江九脈文化 發佈 2022-09-22T09:55:38.434820+00:00

本篇介紹的是中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大古城遺址:殷墟遺址、元上都遺址、良渚遺址、土司遺址。1、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入選)+世界記憶遺產(甲骨文2017年入選)+5A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篇介紹的是中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大古城遺址:殷墟遺址、元上都遺址、良渚遺址、土司遺址。


1、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入選)+世界記憶遺產(甲骨文2017年入選)+5A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殷墟遺址是被證實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見證了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


始建於公元前1264年,商朝滅亡後逐漸淪為廢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代表了中國早期文化、工藝和科學的黃金時代,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最繁榮的時期。大量工藝精美的陪葬品證明了商代手工業的先進水平,現在它們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甲骨文對於證明中國古代信仰、社會體系以及漢字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體系之一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2、內蒙古元上都遺址:世界文化遺產(2012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景區。

始建於公元1256年,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總占地面積達250平方千米。


「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元上都是皇帝舉行重大朝政典禮、接見外國使臣、臨朝、議政、修佛事的地方,曾經是十三世紀世界的中心。

公元1358年,紅巾軍攻陷上都城,宮闕城池毀於兵火。


劉秉忠:大元帝國總設計師,河北邢台人。元上都及元大都的主持設計和營造者,元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是元代唯一位封三公的漢族人。其一生輔佐忽必烈三十餘載,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大蒙古國更名為「大元」。


劉秉忠更是一位優秀的古代城市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專家,對於元代兩都的設計布局,參照北宋時期的東京城,每一個設計都親力親為,其對元大都的規劃設計,也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雛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融合了蒙古文化、華夏文明,記錄了人類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階段;保存良好的宮城、皇城、外城城牆、整齊對稱的街巷、錯落有致的建築遺蹟、自然生態良好的草原共同構成了元上都這座大型古代都城遺址,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是中華文明和遊牧文明交融進程中的里程碑。





3、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景區。

始建於公元前26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一4300年,持續發展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因此良渚古城遺址也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良渚古城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古城遺址總占地面積3平方千米,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3300-2300年)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代表了中國在五千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通過大型土質建築、城市規劃、水利系統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些遺址成為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






4、西南土司遺址: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土司遺址分布於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主要包括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築遺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古代中國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推行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是中華文明在五代、宋、元、明、清時代發展出的這種統治制度的特殊見證。

入選的代表性土司遺址,在選址特徵、整體布局、功能類型、建築形式、材料和工藝等方面既展現出當地民族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尤為顯著的土司統治權力象徵、民族文化交流和國家認同等土司遺址特有的共性特徵,是該歷史時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證。







四大古城遺址不僅能讓世界看到華夏文明5000年的起源,更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融合發展與不可分割!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