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韓國發現一封信,揭開歷史真相,引清入關不是吳三桂

武品文史 發佈 2022-09-24T18:49:16.318917+00:00

《史記》中記載了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大雨延誤了服徭役的期限,他們害怕被殺頭這才做出了起義的舉動。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一點不假。

《史記》中記載了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因為大雨延誤了服徭役的期限,他們害怕被殺頭這才做出了起義的舉動。

然而當「睡虎地秦簡」被發現之後,出土秦簡中明確記載徭役遲到僅僅是稍微罰款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起義另有原因。

還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這件事,《清史稿》以及《明史》都如此記載,也正是有了他的反叛才有了清朝將近300年的基業。

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被認定為鐵一般的事實。

然而1962年,韓國在整理《燕行錄》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封塵封已久的信件。而這封信卻推翻了吳三桂的叛徒行為。

那麼這封信中的內容是否是當年的真相?

《燕行錄》是明清時期朝鮮使者訪問中國時的見聞錄。書中記載的內容範圍很廣,不僅有當時政治、經濟等主要的見聞記載,還有專門對著名人物、貿易情況、科舉情況以及婚喪嫁娶等事情的見聞記載。

由於這些使者都是朝鮮官方派出的親信,所以內容的可信度非常之高。當然,這些使者也不會作假,畢竟他們出使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所以這些使者會盡全力把中國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

當這些見聞被收集到一起之後,就被朝鮮編著成書,最終就形成了《燕行錄》這本書。不過隨著西方的崛起,清朝的影響力大幅下降,《燕行錄》也在光緒十四年停止了記載。

再加上殖民者干預之後,朝鮮實行了「去漢字化」,因此《燕行錄》也就一直躺在收藏館中,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時間到了1962年,作為研究型綜合大學的韓國成均館大學,在收藏館中找到了《燕行錄》。研究人員頓時被裡面的各種記載所震撼,所以決定從中選出一些經典的記載做成《燕行錄選集》。

研究過程中,研究員在書中發現了一封書信。書信的名稱為《貝勒尚善寄吳三桂書》,記載的是吳三桂聯合其他藩王起兵叛亂,康熙皇帝派遣貝勒爺尚善前去平叛時,尚善給吳三桂寫的一封勸降書。

書信的前部分並沒有什麼特殊,只是簡單地寫了一些關於吳三桂的情況。可是在書信的後半部分,尚善為了勸降吳三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王在明時,不過一總兵官耳,國破不降,而能請兵滅賊,以復君仇者,可謂盡忠於明室矣」。

這段話的意思非常簡單,意思是吳三桂當時不過是一個總兵,可是國破之時他卻寧死不降,最終借用清朝的軍隊消滅了李自成,真可謂是一位忠肝義膽之人。

請注意,這裡是借用清兵抵抗李自成,而非直接引入清軍。

雖然借用清兵的結果是清軍趁機奪取了江山,可這並非吳三桂的本意。換句話說,吳三桂也沒有打算投降清朝,他只是借用清兵為國復仇而已。

既然如此,《清史稿》中所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情況純屬子虛烏有,並非歷史真相。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將清軍入關的罪責怪罪在吳三桂的頭上。

就算《燕行錄》中記載屬實,但「孤證不立」,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吳三桂依舊逃脫不了他的罪責。

其實吳三桂還真的不是清軍入關的原罪,真正的幕後主使其實另有其人。

要知道歷史雖然可以任人打扮,可真的假不了。即便是清朝實行文字獄,將許多不利於清朝的書籍都銷毀了,但仍然有不少典籍留存了下來。

其中有一部專門記載吳三桂的書籍就這樣流傳了下來,這本書名叫《庭聞錄》,是清代史學家劉健的作品。

在這本書中明確記載,崇禎皇帝死後,兵部侍郎總督薊遼王永吉趕到山海關主持抵抗李自成的相關事宜。

此時一個名叫童逵行的人向王永吉提出向清軍借兵的建議,也就是所謂的「借師助剿」,王永吉足足考慮了5天,這才最終同意了這個提議。

不過王永吉自己並沒有出面,而是授意吳三桂前去借兵。

此時的吳三桂正在散發討賊檄文,希望各路英雄可以一起討伐李自成。聽到王永吉的指派之後,吳三桂也只能照辦。也就是說,真正提出借兵的人其實是王永吉,而吳三桂只是一個執行者。

可以看出,兩部古籍所說的情況完全吻合,那麼事件的脈絡也就清晰可見了。

明朝皇帝死後,忠心於明朝的吳三桂四處尋找盟友。王永吉作為他的頂頭上司指派他去清朝借兵,一來吳三桂一心為國,二來王永吉是他的上司,自然要領命行事。

不過吳三桂雖然依靠借來的清兵擊敗了李自成,可清軍卻趁機奪取了天下。無奈之下吳三桂只能俯首稱臣,可心中依舊心繫大明。等他養精蓄銳之後,發起了反叛。

只可惜他的對手是歷史上少有的俊傑皇帝康熙,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所以如果非要找一個人來承擔清軍入關的罪責,那也一定是王永吉。

在《燕行錄》以及《庭聞錄》的雙重證據之下,歷史的真相也被正式揭開。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清朝為了統治中原,說了多少謊話,就連吳三桂這樣赤膽忠心的人,也能被其說成是奸詐之徒。

其實吳三桂到底是忠是奸我們從他當年留下的「討賊檄文」中就可以窺見一二。討賊檄文的開篇就寫下:

「試看赤縣之歸心,仍是朱家之正統。」

短短14個字,足以看出吳三桂對大明的忠誠。不能因為他按照王永吉的指示借用清兵,就把叛徒的罪名扣在他的身上,這太不公平!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