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讀書|兩個美少年柏拉圖式的愛戀,兩種截然相反的極致的人生

腦動計劃 發佈 2022-09-25T19:37:26.689784+00:00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歷過一段迷茫期,對現在的無措,對未來的迷茫,讓人心生焦慮,看不到生活的方向。當我們身處迷茫之際,朋友的陪伴與指引則顯得格外彌足珍貴。納爾齊斯對於歌爾德蒙而言,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歷過一段迷茫期,對現在的無措,對未來的迷茫,讓人心生焦慮,看不到生活的方向。

當我們身處迷茫之際,朋友的陪伴與指引則顯得格外彌足珍貴。納爾齊斯對於歌爾德蒙而言,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的經典作品,小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詩歌般唯美的語境,描繪出兩位主人公之間不同的成長經歷、人生境遇,以及一生心繫彼此的珍貴友誼。

01 每個人體內存在兩種不同性格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感性與理性的矛盾結合體。否則,相信太多的人都會放棄生活的苟且,去尋找遠方的詩與田野。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中,這兩位主人公分別詮釋出這兩種不同的人格:父性與母性人格,即理性與感性

正是基於這種人性的矛盾,黑塞才塑造出這兩種不同人格的主人公: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他們倆一個代表克制,一個代表享樂;一個是潔身自愛的神父,一個是游離於不同女子之間的流浪漢;一個是受人愛戴的學者,一個是浪蕩不羈的藝術家……

兩人社會地位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但他們在對方的靈魂中,卻看到自身欠缺的一種性情。當兩人合二為一時,就是世人眼中的完美化身。


黑塞年輕時曾在神學院見過兩類學生,一類成為神父,終身為神學服務;一類學成後離開這裡,去尋找新的生活。

黑塞認為,為神學工作的人無關職業,比如:神父,也比如最終成為藝術家,為神學院雕刻木雕的流浪漢歌爾德蒙。

神學的最終目的除了引領人們走出迷茫,還應該引領人們正視內心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創造出個人價值,並幸福地度過完整的一生。

02 兩種性格終將獲得統一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兩位主人公在青年時期,相識於一家神學院,納爾齊斯青年才俊,是神學院的教師與學者,未來的主教與院長的接班人,頗受人們的敬仰與愛戴。

年輕帥氣的歌爾德蒙則被父親送到神學院學習,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名神父,用一生去為不守婦道的母親贖罪。

歌爾德蒙與年齡相仿的納爾齊斯之間,既是老師與學生關係,又是一對彼此相互吸引的朋友。納爾齊斯看出歌爾德蒙凡心未了,如若將他困在神學院,他的未來將痛苦不堪。

隨著兩人友誼的升華,納爾齊斯成了歌爾德蒙的靈魂引路人。在納爾齊斯的點化下,歌爾德蒙掙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重新認識了自我,追隨嚮往自由的內心,跳出舒適的生活圈,過上了四處漂泊的自由生活。

在流浪中,歌爾德蒙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體會到了世間的情愛美好,他過上了心之嚮往的自由生活。

納爾齊斯的一生是克制的一生,歌爾德蒙的一生卻截然相反,是享受的一生,是自由的一生。

兩人因為神學而相識,雖然他們的成長曆程不同,但最終,他們卻在理想的感召下,獲得了思想上的統一。


03 人生沒有完美,只有無憾

最後,歌爾德蒙因身患重病,並未完成夏娃母親的神像,這讓他多少心存遺憾。但回顧流浪的一生,自由的一生,歡快的一生時,歌爾德蒙則無怨無悔。

歌爾德蒙臨終時的一句話,讓納爾齊斯的心中燃起了無法澆滅的火焰。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都未曾見過自己的母親,歌爾德蒙在納爾齊斯的引領下,放棄了壓抑的感性人格,去追尋感性的藝術人生。

對於歌爾德蒙而言,他曾經同時擁有過「父性」與「母性」兩種人格,他的人生是完整的。但對於納爾齊斯而言,他一直封閉內心,用理性壓制著感性。

那麼,當人生接近尾聲之際,他的心中是否會存在未了的心願?是否會像歌爾德蒙一樣,心滿意足地安然離開呢?

這是歌爾德蒙臨終前,留給納爾齊斯的一道未解之題。也是黑塞留給自己,以及我們每個人去思考的人生辯題。



寫在最後

一本好的外國文學名著,當然,離不開一個好的翻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的標籤既是一名作家,又是一名詩人。在他的小說中,不乏經常出現一些詩歌般唯美的語言文字。

這部黑塞的《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再版,由著名德譯文學翻譯家巴蜀譯翁(筆名),楊武能先生精心翻譯。

楊武能先生潛心翻譯德語文學六十餘年,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現任重慶圖書館榮譽院長,曾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以及德國國家功勳獎章,翻譯過多部經典名著,譬如《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悉達多》等世界譯著。

翻開《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欣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同時,還可以領略黑塞文字的詩情畫意之美,跟隨主人公歌爾德蒙走進森林,走過四季,路過人煙,最終抵達心中理想的伊甸園。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身上的理性與感性,克制與享樂,固守與自由,不僅吸引著彼此,也是黑塞和我們每個人內心矛盾的真實寫照。

無可否認,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既能看到理性的納爾齊斯,又能看到感性的歌爾德蒙的身影。

無論我們選擇理性,還是感性的生活,希望我們最終都能找到自身價值,活成心目中最真實的模樣。

其實,人生哪有什麼完美,只要心中無憾!



作者簡介:

八月楠山, 出生在遼寧鞍山,一個喜歡讀書、旅遊與攝影的文學愛好者。曾在《遼寧青年》《中華文學》等省級刊物上發刊,並參與出書《值得孩子閱讀的100本經典讀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