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突然宣布同伊朗斷交,背後的「第三方」想做什麼?

新民晚報 發佈 2022-09-26T21:35:04.726985+00:00

儘管網絡攻擊是值得譴責的行為,但因網絡攻擊而宣布斷交,阿爾巴尼亞是第一個。當地時間9月7日,阿爾巴尼亞宣布同伊朗斷交,導火索是據稱來自伊朗的一場網絡攻擊。

「未來,美國或許將不斷給伊朗製造『小麻煩』,營造緊張情緒,破壞此前尚有些許建設性的伊核談判氛圍。」韓建偉表示,諸多「么蛾子」累積在一起將發生怎樣的蝴蝶效應,值得我們警惕。

儘管網絡攻擊是值得譴責的行為,但因網絡攻擊而宣布斷交,阿爾巴尼亞是第一個。

當地時間9月7日,阿爾巴尼亞宣布同伊朗斷交,導火索是據稱來自伊朗的一場網絡攻擊。

面對指控,伊朗予以否認,並暗示阿爾巴尼亞的這一決定受到了「第三方」的影響。

「第三方」是誰?它又有何目的?

兩國突然斷交 美國分外起勁

7月15日,一場網絡攻擊「放倒」了阿爾巴尼亞多個政府和公共部門網站。

兩個月後,也就是9月7日,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在視頻聲明中將這場網絡攻擊稱作「國家侵略」。他表示,調查證明伊朗操縱並資助4個團體發動了這場網絡攻擊。他還指責伊朗僱傭黑客,試圖令阿爾巴尼亞的公共服務癱瘓,刪除和竊取阿政府數據,並煽動混亂。

就此,拉馬宣布阿爾巴尼亞與伊朗斷交,並要求伊朗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人員24小時內全部離境。

阿爾巴尼亞已要求伊朗外交官和使館工作人員在 24 小時內離開。圖源:路透社

就在人們還在試圖釐清這起突發新聞的前因後果之際,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分外起勁。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阿德里安·沃森稱,白宮數周前已經派專家前往阿爾巴尼亞,協助當地調查,並得出伊朗是「幕後黑手」的結論。他警告:「美國將採取進一步行動,讓伊朗為威脅美國盟友安全的行為,以及為網絡空間樹立令人不安先例的行為負責。」

美國影子 若隱若現

面對指控,伊朗予以否認,並稱阿爾巴尼亞宣布斷交是受到了第三方的影響,是「失算和短視」的行為。

這裡的「第三方」是誰,顯而易見。

阿爾巴尼亞和伊朗向來關係不睦,這背後始終有美國的影子。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說法,自2013年以來,阿爾巴尼亞與伊朗關係緊張。正是在那一年,阿爾巴尼亞應美國和聯合國的要求,接納了約3000名伊朗反對派組織「人民聖戰者」(MEK)成員。

MEK定期在阿爾巴尼亞召開所謂「自由伊朗世界峰會」,長期吸引來自美國共和黨人的支持。美國前副總統彭斯就在6月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說。7月份,MEK計劃再次舉行峰會,受邀名單中美國議員的名字赫然在列。而那場引發阿爾巴尼亞同伊朗斷交的網絡攻擊,正是發生在峰會召開的幾天前。

彭斯6月參加MEK的會議。圖源:newsweek

伊核談判 真要黃了?

「因此斷交,阿爾巴尼亞似乎有些犯不著。」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韓建偉認為,在俄烏衝突持續、伊核談判停滯的背景之下,阿爾巴尼亞以網絡攻擊為由宣布同伊朗斷絕,確實突然,但絕非偶然。

國際油價近幾周顯著回落,沙特決定減產,維持油價穩定的意圖明顯。而此前有媒體稱,伊核協議一旦達成,多達9300萬桶伊朗石油將湧入市場。「這將有利於歐洲,但美國並不希望油價暴跌。」韓建偉表示,油價暴跌將損害美國國內油商利益,卻將提供給伊朗巨大的紅利。結合此前美國三度空襲敘利亞的行動,以及美國國內的反伊朗聲浪,韓建偉認為,美國在中期選舉前達成伊核協議的意願並不強烈。

隨著近來伊朗與俄羅斯互動頻繁,韓建偉表示,或許是基於對俄烏衝突前景的預判,美方似乎有意升級和渲染「伊朗威脅」,以及美國同伊朗的矛盾。

韓建偉認為,阿爾巴尼亞正在發生的,或許是美國的政治化操作。「迫切想要找油找氣的歐盟,希望伊核協議達成。」但美國以不出面的方式敲打伊朗,同時向歐盟傳遞信號,希望後者降低預期。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也撰文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此事的表態「可能預示著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談判不會很快取得新的進展」。

「未來,美國或許將不斷給伊朗製造『小麻煩』,營造緊張情緒,破壞此前尚有些許建設性的伊核談判氛圍。」韓建偉表示,諸多「么蛾子」累積在一起將發生怎樣的蝴蝶效應,值得我們警惕。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齊旭

編輯 深海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