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 茹河川「生態農業」把荒溝變寶地

每日甘肅 發佈 2022-09-27T15:29:24.876070+00:00

鎮原縣 茹河川「生態農業」把荒溝變寶地通訊員 趙利君茹河川是慶陽市確立的「文旅生態黃金廊道」和鎮原縣正在搭建的「綠色廊道」,茹河兩岸蓬勃發展的農業,是當下鎮原縣農業發展的縮影。

鎮原縣 茹河川「生態農業」把荒溝變寶地

通訊員 趙利君

茹河川是慶陽市確立的「文旅生態黃金廊道」和鎮原縣正在搭建的「綠色廊道」,茹河兩岸蓬勃發展的農業,是當下鎮原縣農業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隨著農村種植養殖結構的轉變,以及市場需求疊代,集約、現代、綠色、生態的種植養殖理念和方式已經在茹河川落地生根,「生態農業」把茹河川的荒溝變成了寶地。

「以前,塬地每畝1年承包費用只有50元,山地和一般的川地,大都送給有勞力的人家去代種。」鎮原縣屯字鎮建華村村民趙存虎說。就拿他家來講,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他以一己之力,代種著族叔、堂弟兩家近30畝耕地。「後來實在是種不動了,我家的地也讓給鄰村人種去了。」趙存虎說。

隨著中央、省市一系列利好農業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農業現代化技術越來越發達,很多人又重新種起了地。建華村養殖戶張麗紅就是其中之一。她流轉山地,種植玉米、紫花苜蓿200餘畝,有了優質的飼草來源,養殖成本也大幅減少。她又承包瓜菜大棚30餘座,指導本村農戶種植甜瓜、黃瓜等。

「瓜菜地里施肥,用的是羊糞、胡麻油渣,不用一粒化肥。」張麗紅家所在的碾張組,位於茹河北岸的台地上,依山向陽,有充分的光照和灌溉條件,村民有種植瓜菜的傳統和豐富經驗。近些年,碾張人的瓜攤、菜攤,成為鎮北路建華村橋頭的一道風景。

「甘肅的高原夏菜在廣州很有名,是優質綠色產品。我們川區能灌溉的地塊,規模種植露天夏菜,應該有好的前景。」建華村一些有見識的青年農民說。

茹河川東抵蒲河邊北石窟,西逾戰國秦長城遺址,又有「三池」、彭陽古城、石空寺、潛夫山、雞頭山等歷史文化與自然遺存,發展生態文旅產業具備優勢。「茹河川綠色長廊」「聚德小鎮」「亞美花海」「三池」開發和沿川採摘園的建設,正是近年來茹河川打造「生態農業」的亮點。

屯字鎮陳暢村的亞美花海基地,是鎮上引進客商憑藉當地山水資源所打造的生態旅遊、休養體驗基地,是茹河川生態文旅開發的代表之一。目前,發展有花海主題旅遊公園、山地自駕車營地、珍貴藥材種植園和宜居養老禪修中心等鄉村旅遊項目,已栽植景觀樹700畝、各類喬木10萬多株、藥材8000多株。

「農村生態增值,農民收入增加,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好處。『生態農業』不僅激活了農村閒置的自然資源,也讓荒溝變成了聚寶盆。」陳暢村黨支部書記暢整社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