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拒絕混合架構設計:不學Intel的做法,沒必要大小核共存

傑夫視點 發佈 2022-09-29T18:10:28.094658+00:00

Intel從十二代酷睿開始,就採用了混合核心架構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在CPU中同時放置了兩種不同架構不同性能的核心,一種是性能P核心,一種是能效E核心。

Intel從十二代酷睿開始,就採用了混合核心架構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在CPU中同時放置了兩種不同架構不同性能的核心,一種是性能P核心,一種是能效E核心。雖然Intel不認為大小核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無論是行業內外,大家還是喜歡稱Intel這種設計為大小核設計,比較類似於目前手機上的晶片設計。

按照Intel的思路,採用這種方案主要原因還是在性能足夠的時候,在一些輕負載環境下做到節能省電的目的,而且加入了更多核心後,也能有效提升多線程的性能。所以Intel在十三代酷睿中依然採用了這樣的設計,只是優化了緩存架構,同時保持了能效E核心的設計,但升級了性能P核心的架構。

Intel的這種設計是x86桌面處理器數十年來首次嘗試混合架構設計,從技術上來說是極具革命性的。Intel會把這一設計貫穿到未來的處理器種,甚至未來在伺服器級的產品線中也會引入。之前有消息說AMD會在Zen 4後期的一些產品中採用類似的設計,並且在Zen 5處理器中全線使用大小核設計,向Intel靠攏,不過AMD近期直接否認了這種說法。

在近日AMD明確表示,沒有必要單獨建立一個能效E核心,這對目前應用來說並不適合。這實際上也表示未來AMD的處理器依然會採用全部大核心的設計,不會在一顆CPU中塞入不同性能和架構的核心。而之前所說的Zen 4後期會有不同的設計,只是AMD在核心上採用了不同的設計,但整個CPU內部核心的架構是統一的。

實際上,雖然AMD不支持在一個處理器中塞入不同的核心,但AMD自己設計的核心架構的確有不一樣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適配不同處理器的工作。比如代號為Genoa的EPYC伺服器處理器上,最高96核心192線程,這種核心主要是為了計算性能,走的傳統大核心路線;而在另一款代號為Bergamo的EPYC伺服器處理器上,最高則128核心256線程,它的架構就有所不同,頻率和性能都要弱於Genoa,它主要是為了應付高密度計算而生。

當然AMD不會認為自己設計不同的核心能成為大小核,因為他們不會出現在一款處理器中,而且兩種CPU的核心架構基本相同,採用的軟體也一樣,不需要單獨讓系統去調配。未來AMD的處理器即使架構不同,但絕對不會混搭核心,也不會有大小核的設計,所以AMD現在直接表態也是有原因的。不過AMD這種做法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在軟體開發上,要輕鬆很多,系統也能更簡單適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