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漪房究竟是誰?她靠什麼活得那麼幸福?她身上有一種樸素的智慧

老易說史 發佈 2022-09-30T00:42:57.017567+00:00

題記:其實是沒打算聊竇漪房的,因為她這個人行為特徵不是很明顯,似乎一切都是上天早已為她安排好的一樣!

題記:其實是沒打算聊竇漪房(下文稱竇老太太了,因為她這個名字是有待考究的)的,因為她這個人行為特徵不是很明顯,似乎一切都是上天早已為她安排好的一樣!之所以改變主意,還是希望能為一些女性粉絲提供一些生活哲學的參考。

竇老太太這一輩子,其實是屬於典型的起點不高、但是結局很好的有福之人。可以說,大家所能夠想到的成功因素或者資本,她基本上都沒有,或者曾經擁有又很快地失去了。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各方麵條件都很一般的女人,在那樣一個男權社會,恰恰活成了大多數人所羨慕的樣子——在世享福、身後留名。她靠的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讓人好奇而又困惑的話題,希望這樣一篇「自說自話」的文章能給大家帶去一點啟發和思考!

竇老太太難能可貴的一生

竇老太太不是什麼名門之女,也不是出生在什麼富貴之家,就是清河郡觀津縣的一個普通的農家小姑娘出道的。

他那個老爹因為感覺秦末的世界太混亂了,便想兩耳不聞窗外事,做一個自得其樂的隱士。結果真正做了隱士才發現,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一樣不是很難的事。

在先後剩下兩男一女之後(竇老太太排名第二),迫於生計,經常出去野釣,結果墜河而死。當時的竇老太太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姑娘。

後來,老流氓劉邦大肆為皇宮選「服務員」的時候,竇老太太被選到了宮中。但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她最終被呂雉給截流了,留在了呂雉身邊做了一個小丫鬟(宮女)。

原本竇老太太這一輩子也這樣了,大概率會在後宮之中人老珠黃,最後被遣散回鄉。但是,這個時候命運向她打開了一扇窗戶。

劉邦死後,呂雉專權。呂雉一想起自己那個死鬼丈夫這一輩子實在太不靠譜,所以對老劉家的孩子基本不大友善,所以一天到晚在想要用什麼方式去收拾他們。

這種政治打壓,常規的幾種方法不就是「下崗」、「和親」和「監視」嗎?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呂后專政期間,劉姓王爺要麼被逼得走投無路,要麼就是「標配」一個呂家媳婦。但是,她們老呂家也不是從女兒國來的,哪有那麼多女兒輸出呀?所以,退居其次,從身邊的丫鬟、宮女之中選人代替唄,姓不姓呂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是我呂家人給你指派的。

呂雉大筆一揮,政策出台!咱老呂家是大氣的人,每個劉姓王爺給你們配備5個小可愛來服侍你們,誰都不別爭別搶,人人有份。

竇老太太也被選中了,她因為自己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較近,所以便走後門給負責分配的宦官,請求他把自己分配到趙國(當時的趙王是劉如意)。結果不知道是她送禮沒送到位,還是呂雉故意拉她一把(因為漢初的趙王沒幾個有好下場的),竇老太太被分配到了代國。

當時的代地還算是苦寒之地,竇老太太心裡老不情願了,同樣是畢業分配,咋那些姐妹們分配的地方就那麼好呢?好在竇老太太當時性情也算溫和,沒有過於掙扎,而是老老實實去了代國。

結果一到代國,歷史上著名的「老實人」劉恆瞬間就和她確認了眼神,5個小女孩之中,唯獨對她情有獨鍾。

花開的聲音來得就是這麼順理成章!她和劉恆先後產下兩子一女。最大的便是後來的長公主劉嫖,長子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景帝劉啟,次子是後來的梁王劉武。

若再無奇蹟發生,按照呂雉當時的尿性,劉恆和她也註定只能呆在代王府中,安安穩穩地過點富貴日子就完事了,什麼政治地位、子孫顯要基本上跟她沒什麼關係了,畢竟她還不是代王正妃。

結果,軍功集團藉助「諸呂之亂」重新匡復漢室,把平時老實巴交的劉恆給推到皇位上去了,並且好巧不巧,在劉恆當上皇帝時,代王正妃以及他們所生的四個孩子全部暴斃了。

軍功集團一不做二不休,多次催促漢文帝劉恆早早立下太子人選。當時,劉恆的嫡子都死了,劉啟這個長子就具有巨大的政治優勢了。結果,劉啟被立為了太子,竇老太太也登上了她原本可望不可及的皇后之位。

漢文帝在位23年,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愛折騰的皇帝,再加上他和他母親薄太后早些年都過得不容易,所以對身邊的人都是很友好、和善的。竇老太太在皇后之位上,小日子是過得一天比一天滋潤。

但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竇老太太中年失明了。要知道,作為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失明這種事情是有傷國體的,放在其他皇帝身上,竇老太太大概率是要失寵的。可是,她這個老公還是很靠譜,雖然也短時間寵幸過慎夫人、尹姬、鄧通之流,但是自始至終比較眷念她們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的患難之情,對其很友好和尊重。

文帝後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漢文帝崩於未央宮, 太子劉啟即位,尊竇皇后為皇太后。 並封竇太后的弟弟竇廣國為章武侯,又因竇長君已去世,於是封長君之子竇彭祖為南皮侯。

母憑子貴這都不算啥!關鍵是漢景帝過於廣泛地寵信母親的家人和族人,使得以竇氏家族為核心的外戚政治在景帝一朝逐漸成型。

竇老太太不光對自己娘家人特別好,還對自己的子女特別寵愛。長公主劉嫖那可是著名的刁蠻跋扈的主,經常給弟弟漢景帝選拔美女,後來還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因不滿而廢掉侄兒劉榮,改立了另一個侄兒,也就是她的女婿劉徹為皇太子。梁王劉武更是經常與天子同輿共駕,私自出行的規格比於天子,封地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

雖說漢景帝大量扶持或者默許外戚勢力的發展,其背後有制衡軍功集團的用意在內。但是,很快他便受到了這一招「驅虎逐狼」的反噬。

有一次,漢景帝為了討好母親和弟弟,酒後心血來潮,許諾將來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寵兒狂魔竇老太太和異想天開的梁王劉武把這件事記得死死的。

這種一言不合就改變國本的事情是要冒極大的政治風險的,明眼人一聽就知道不靠譜。竇老太太最寵信的侄兒竇嬰便勸漢景帝,這事千萬不能這麼幹,否則便是坑了大家。

誰知吃了秤砣鐵了心的竇老太太聽聞此事,覺得自己侄兒是只白眼狼,於是將侄兒竇嬰從寵信的白名單之中刪除了,禁止其自由出入皇宮來拜見她了。

竇嬰一見情況不對,趕緊撤退,借病致仕,躲在家裡不出來了。

待到七國之亂時,竇嬰重新出仕,官拜大將軍。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又以軍功封竇嬰為魏其侯。

景帝七年(前150年),這一年很不平凡,因為漢景帝在姐姐長公主劉嫖的拾掇下想要廢掉太子劉榮了。一直對皇位很有想法的梁王劉武便想乘機到京師來謀劃謀劃,便先入朝朝見景帝,再請母親竇老太太通融一下,便留在了京師。

次月,漢景帝果然廢黜栗太子劉榮的太子之位,竇老太太趁機對漢景帝提及殷商時期的「兄終弟及」制度,並囑託漢景帝,在自己百年之後,要好好照顧弟弟。其意很明顯,就是要漢景帝將皇位傳給弟弟劉武。

漢景帝雖然如吃了一隻蒼蠅一樣感到很噁心,但這個話題畢竟是自己當初提起的,所以也不方便過於強烈地表示拒絕。

但是,滿朝文武不都是吃素的,總會有人站出來為君主分憂的,時任楚相的袁盎恰到好處地站出來表示反對了。最終,漢景帝立了膠東王劉徹為太子。

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梁王劉武因此十分怨恨袁盎等阻擾他為嗣的大臣,便與謀臣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刺殺袁盎,袁盎最終被梁國的刺客刺殺在安陵郭門外。

這種讓人覺得智商堪憂的事情也只有梁王劉武這種恃寵而驕的人幹得出來,為了自己那點上不得台面、入不了法統的私慾就敢公然刺殺朝中大臣,你這和造反有什麼區別?漢景帝因此對梁王劉武十分排斥。

後來,梁王的相國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劉嫖向竇太后請罪,才暫時緩和了這一矛盾。

得到景帝寬恕後的梁王欲親自入朝請罪,但行至函谷關時,又感覺心裡不踏實,秘密改乘布車,偷偷地藏到了長公主劉嫖家裡。

一向疼愛小兒子的竇老太太還以為發生了意外,於是天天找漢景帝鬧:「你為什麼要殺掉我的寶貝兒子。」漢景帝百口莫辯!直到梁王親自現身謝罪,這幕烏龍事件才告一段落,大家紛紛轉悲為喜了。

竇老太太一心想把《家有兒女》的喜劇輕鬆和諧地一直演繹下去,但是漢景帝卻表示自己是真心累了,他和弟弟劉武的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梁王劉武再次提出要留滯京城。這一次,漢景帝沒有慣著自己這個弟弟了,十分明確地予以拒絕了。結果,梁王只好回到封地,但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竇老太太得知消息後,又開始不消停了。終日以淚洗面,並且開始絕食,到處唱苦:「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

漢景帝表示,我很憂傷!只好和姐姐長公主劉嫖商議對策,後來把劉武的梁國分為五個國家,並分別封劉武的五個兒子為王。順便還封賜了劉武的五個女兒。這才讓竇老太太感到心滿意足,當即恢復了飲食。

小兒子劉武病逝之後,竇老太太又把心思轉移到了侄兒竇嬰身上來了,曾多次向漢景帝提議,要封竇嬰為丞相。

但是,漢景帝覺得竇嬰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並不適合做丞相,所以在桃侯劉舍被免丞相之職後,啟用了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總而言之,竇老太太在景帝一朝沒少用她那種特殊的方式干預著各種皇家事務和政治事務,這種超強的影響力也使得竇老太太在西漢歷史上留下極有分量的一筆,即便是後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在他奶奶在世的時候,也得憋著一肚子想法和一身力氣老實做人。

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前135年,竇老太太去世。漢武帝登基後的前六年,一直不敢過於放飛自我,其關鍵原因就是因為竇老太太的存在,因為她一手打造的外戚勢力集團對政局的影響和控制力實在太大了。舉個例子,漢武帝能夠登上皇位,核心助力便是他姑姑長公主劉嫖,而劉嫖是竇老太太最疼愛的女兒,漢武帝敢翻天嗎?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竇老太太終於離開了大漢人民,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臨終前,她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希望長公主能繼承自己的衣缽,卻終究沒有預料到歷史發展的軌道在自己那個猶如天神般的孫子劉徹強有力的推動下,無可避免地改變了軌道。

簡單來分析一下竇老太太

要讀懂竇老太太這個人,首先要找准立場,很多人從政治權力立場上去看她,覺得她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典型,大事小事喜歡瞎摻和,甚至還有點胡攪蠻纏,覺得這種女人一點都不可愛。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站在一個普通人或者一個家庭成員的立場上來看,我們會發現竇老太太這個人其實很可愛,也很智慧。

我們一步一步地來復盤竇老太太是如何從一個農家少女演變成一個歷經三朝而不倒的權力女性的,看看這其中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鑑的。

竇老太太出身貧寒,又幼年喪父,這種人想要實現命運翻盤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遭遇了相似的處境,記住一點,這種情況下,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因為在各種生存資源相對比較貧乏的的情況下,個人的廉價努力通常是很難改變什麼的,只有合適的選擇將你帶到一個新的人生賽道上,你才有獲得新生的可能性。

竇老太太選擇入宮(儘管不是絕對的主動選擇),恰恰是她改變命運的開始,因為她接觸的資源和機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我並不鼓勵大家有過於急切的「富貴險中求」的冒險精神,因為所有的資源和機會只有自己能把握得住的,才是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

像竇老太太入宮了之後,若不是恰巧遇上了劉邦和呂雉這對夫妻之間的感情、利益和關係比較複雜,呂雉把她截留在了自己身邊,竇老太太充其量也只會在後宮之中默默無聞地過完一生。

又或者,呂雉後來不是釋放了仇恨的魔鬼,用盡手段打壓劉姓王爺,竇老太太被選為女性特派員,被遣送到劉姓王爺身邊,她還是不大可能有什麼太大的人生轉機的。

再或者,如果她不是陰差陽錯被送到了代國,而是心想事成地去了趙國,看看戚夫人和劉如意最後的結局,就知道竇老太太會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了。

選擇背後成就的成功與逆襲,它是需要一連串巧妙的幸運來支撐的,它的容錯率極低,一步走錯,滿盤皆輸,這就是我不建議大家動不動就去吶喊什麼富貴險中求的根本原因。

記住老易一句話,富貴險中求其實只是沒有選擇時的最好或者最後的選擇,並不代表它本身就是一種最優選擇。

成為代王妃的竇老太太還是延續了她的一貫幸運,因為一些特殊的政治原因,代王正妃和劉恆的嫡子們都暴斃了。相當於竇老太太剛剛入職,領導崗位就空缺出來了,而且那些比她有資歷、有背景的人全部被清空了,她和她的兒子劉啟水到渠成地摘了最大的桃子。

當幸運的轉盤把你帶到一個極高的舞台後,剩下的遊戲還是需要靠你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去支撐的。成為文帝皇后之後,怎麼去走剩下的人生之路,對於竇老太太來說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我們通常說,衡量你和別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不能以你的個性和習慣為主導,而是要找到與對方個性、習慣、利益和情緒相匹配的方式。

漢文帝和他的母親薄太后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厚道人,一方面與她們的天性有關,一方面與她們早期經歷有關。再加上她們前期手裡也沒有太大的實權,所以她們在主政期間,十分科學地選擇了一條極簡主義路線,就是不瞎折騰,與人為善。

也就是說,漢文帝和薄太后對於身邊的人包容性都極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身上就沒有什麼逆鱗,或者內心沒有什麼原則。大家看看漢文帝對於賈誼、晁錯那些激進型的提議一律束之高閣就知道了,漢文帝其實是一個很有原則和水平的政治高手。

這個時候,如果竇老太太像漢景帝一朝那樣使勁作,估計十有八九就會被漢文帝打入冷宮。幸運的是,聰明的竇老太太順應了環境和形勢的要求,不爭為爭,一直穩坐釣魚台。

等到漢文帝去世後,竇老太太的身份由皇帝的妻子變成了皇帝的母親,她終於有參與政治的資本和威望了。

大家不要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前幾十年什麼也沒做的竇老太太突然就可以干預政治了?因為權力和威望是可以通過時間慢慢積累的,這玩意跟練內功一樣,練了幾十年,突然變得功力深厚了很正常。

大家想一想,在一個家庭之中,是不是有很多女人在當妻子時,大氣都不敢出,然後在兒子當家做主時,她以母親的身份在家裡能夠說一不二?竇老太太就是這樣的情況。

竇老太太搞外戚政治基本上都是在漢景帝一朝,當然也包括漢武帝前面幾年,但是這兩個朝代其實是不一樣的。漢景帝時期,基本上是你情我願為主;漢武帝時期,多少有點貌合神離的味道(漢武帝和他這個奶奶一點也不對付)。

從政治角度來看,漢景帝一朝,中央集權還未成型,皇帝需要外戚來加強他的權重,所以扶持外戚對他來說,是一個互利互惠的舉措。但是到了漢武帝一朝,中央集權已經逐漸成型,皇帝對於外戚專權是頗為忌憚的。

從情感關係來看,母子之間和祖孫之間的情感紐帶是天差地別的,漢景帝不可能完全不照顧母親的感受,但是作為孫子,漢武帝劉徹因為和竇老太太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情感負擔沒有那麼強烈。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竇老太太雖然喜歡以小女人(中國式家長)心思去干涉朝政,但是她還是不瞎搞。她在政治主張上還是沿用了漢文帝時期的黃老之術。

沒辦法!一個人的經歷和見識決定了他的思想格局!竇老太太無論是在呂雉身邊還是在劉恆身邊,見到的都是這一套,而且經過幾十年的驗證,這一套的效果還很不錯,她不信這一套信什麼?

竇老太太喜歡在皇宮大院舉辦黃老之術培訓班,要求漢景帝等皇家子弟和竇家子弟都必須參加。但是,漢景帝自小接受了晁錯的思想教育,其實在思想上已經偏向於儒家了。只是礙於母親的面子,所以在景帝一朝,因為竇老太太的緣故,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問,沒有被重用的。

後來,極度被儒化的漢武帝剛剛登基不久,便有事沒事找機會試探一下自己的奶奶。漢武帝剛繼位時,故意放出各種對魏其侯竇嬰不滿的聲音,惹得竇老太太很不高興。轉過年來,御史大夫趙綰又突然聯合王臧給漢武帝上書,說以後不能將政事向太皇太后匯報,這樣不符合規矩(大家細細去品味這背後的貓膩)。結果,竇老太太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暗中安排人找到趙綰及王臧的過錯,當面責備漢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趙綰、王臧兩人先後下獄並自殺,漢武帝想要推行新政的想法暫時擱淺。

總而言之,竇老太太這一生其實是很有趣的。你說她不折騰嘛,她又喜歡瞎摻和,連皇權傳承的事情也不放過;你要說她使勁折騰嘛,她又能很好地貫徹丈夫及前輩流傳下來的政策。

咱不把她放到一個大的歷史環境之中去討論她的是非,只是純粹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去討論,其實竇老太太代表了我們中國大多數傳統的母親,以夫為綱,然後對子女希望做到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轉來轉去都是轉在「自家人」這個小圈子。這種人,大家不能說她很聰明,但是確實值得大家尊重。

關於竇老太太的現實思考

相信很多讀歷史的朋友並不喜歡竇老太太這麼一個人,為啥?因為總感覺她晚年事太多,喜歡瞎操心。

但是,回過頭來,我們仔細去看看自己的母親,或者自己身邊的女性長輩,是不是大多數人都有竇老太太的影子?

如果我們找到了這個點,我們不光不會覺得竇老太太招人嫌棄,反而會覺得她很可愛!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特別講究家族傳承的。作為一個母親,因為更為直接的血肉關係,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大多數母親比父親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均衡發展。

大兒子過得好了,母親喜歡從大兒子碗裡給二兒子夾肉;二兒子過得好了,她又喜歡給三女兒夾肉……反正,在她們的傳統意識之中,首先要保證肥水不流外人田。

竇老太太其實就是這麼一個人!

大家看看她要求漢景帝百年之後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這是一種正常的權力邏輯嗎?漢景帝會怎麼想?漢景帝的兒子們會怎麼想?漢景帝下面那些要靠著新領導升官發財、抱大腿的臣子們會怎麼想?這簡直就是挑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鏈的荒唐事呀!但是,竇老太太會這麼想嗎?她不會!她只會覺得,我連自己的兒子都照顧不好,我還管得了其他人?

再看看她大搞外戚政治,如果大家非要從什麼政治平衡的高度去解釋,顯然是高看了竇老太太。她壓根沒想這麼多,她只是本能地覺得自己的婆家和娘家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並不了解權力遊戲中,所謂的外戚政治是一把雙刃劍,到了一定的程度便會害人害己。

還來看看她對儒家文化的極力牴觸,這完全是一種經驗主義,她們老一輩就是靠黃老之術發家致富的,所以你們小一輩也別給我瞎折騰,聽老人家不會錯。她根本不知道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思想註定要替代道家思想成為新的思想旗幟的。當然,陰差陽錯,她讓漢武帝時期的儒家思想大爆發有了20多年的沉澱和積累,這也算是歪打正著的大功一件。

最後來看看她的臨終安排,她把所有的財產全部移交給了自己的女兒長公主,這實際上也是在好心辦壞事。因為權力遊戲到了一定程度,不是一個人得到的東西越多越好,長公主既是皇帝的姑姑,又是皇帝的岳母娘,地位尊崇、生活優越得很,你操這個心幹嘛?你把財富全部轉嫁給她,只會讓漢武帝越來越忌憚她、越來越急欲擺脫她。但這就是一個做母親的最純粹的心思。

回到現實生活之中來,我們是不是發現有很多像竇老太太這樣的母親?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與之相處呢?總體來說就是一句話——解其意,限其行。

與母親這樣無法擺脫關係的長輩相處是非常有講究的,她們不像其他的親戚關係和朋友關係,如果大家合不來,大不了一拍兩散,大家老死不相往來唄。這是你時時刻刻需要面對的一個關係。

老人家,由於思想、學識、見識或者格局等各個方面的限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是年輕人同頻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分清楚,老人家的哪些話是要聽的,哪些建議是可行的,哪些毛病是傷害性極大的,哪些行為是必須糾正的……

不要盲目地去聽媽媽的話,也不要固執地認為你比媽媽活得更明白!老人家身上有她們身上最為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經驗與積澱。如何去甄別這些寶貴的東西,是我們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去認真思考的問題。

記得曾經有好多年輕人在問「我找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對象,但是家長卻認為不合適,該怎麼辦」這樣類似的問題,其實這種問題分析起來比較複雜,但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那就是去看給你意見的家長他們過得怎麼樣?如果他們一輩子和和美美的,那他們的意見一定是有道理的,畢竟他們的見識和經驗比你們要深厚,考慮問題比你們要周全。但如果他們一輩子雞飛狗跳的,那你就要慎重去考慮他們的意見了,可能他們只是在通過意見表達情緒和目的。

不管大家喜不喜歡竇老太太這樣的人,其實我還是蠻喜歡她的,首先她這個人過得比較簡單,其次她這個人無論好與壞都比較純粹,最後她這個人自始至終是以家庭為中心的。

我們很多女性朋友,總是急不可耐地往外闖,想要去擁抱整個繁華的世界。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可能我們最終能夠擁抱得了的,恰恰只有我們的家庭,我們的親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