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法動態】薊州法院:「三層過濾」讓此地「無訟」

天津高法 發佈 2022-09-30T22:27:47.143895+00:00

「在孫各莊滿族鄉試點創建無訴訟鄉村這兩年多,訴前化解糾紛440餘件,進入訴訟的案件調撤率為61.31%,同比提高18.6個百分點,糾紛案件下降48.39%。



「在孫各莊滿族鄉試點創建無訴訟鄉村這兩年多,訴前化解糾紛440餘件,進入訴訟的案件調撤率為61.31%,同比提高18.6個百分點,糾紛案件下降48.39%。」日前,天津市薊州區人民法院院長肖克健提起「無訴訟鄉村」創建時說,「今年的效果更明顯,前8個月就收了8件案子,成訟量明顯下降。」




一個陣地 凝聚解紛合力

8月的天津,驕陽似火,位於大山深處的孫各莊滿族鄉卻山青水清風輕,涼爽愜意。記者第一站來到了薊州區法院創建「無訴訟鄉村」的主陣地——馬伸橋人民法庭。孫各莊滿族鄉屬於它管轄的五個鄉鎮之一。

在法庭門口,記者碰到了法官張建軒,他在等待司法所調解員的到來,二人要一同前往丈煙臺村黨群服務中心,為姚某某等8戶村民進行調解。

這樣的調解,他並不是第一次做。「我們法庭距離鎮政府有五六公里,法院更遠。現在老百姓法治意識強了,『無訴訟鄉村』的創建,讓大家有了更多選擇。他們可以先聯繫法官,由我們分析研判,先行調解。」張建軒說,「我們依託訴訟服務站,發揮村幹部、村法律顧問、網格調解員,鄉級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務所、綜治中心的作用,上門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司法服務。」

「無訟與有訟,調解與判決,入戶開庭與坐堂問案,這些都是法院需要解決的矛盾,人、財、物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試點過程中,我們堅持『無訟』並不是沒有訴訟,而是通過法院和相關部門提前介入、靠前指導,以更適於農村治理現狀、更易於群眾接受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初萌,化解在最基層,最終實現由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肖克健告訴記者。

兩級平台 層層」過濾「矛盾

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薊州區法院設立了聯合調解室和訴訟服務站兩級平台化解矛盾糾紛。

「合同到期了,村里到底給不給續,給個痛快話。」「人家別的村都給續了,你們咋這麼肉呢!」「我們又不是不給承包費!」「你們不還地還有理了啊!」

張建軒和調解員到達丈煙臺村黨群服務中心的聯合調解室時,姚某某等8戶村民已經和村委會的負責同志吵了起來。

原來,這8戶村民與村委會簽訂合同,承包本村的土地及荒場。合同到期後,由於承包費用問題與村委會協商未果,村民拒絕向村委會交還土地。張建軒作為包鄉法官,在與村委會溝通進行定期矛盾排查時,發現了這一情況。經主動入村、逐戶了解,張建軒說:「我發現,村內還有大量到期未收回土地的情況,而且合同到期後村民也曾找村委會協商延包問題,但村委會一直未作出答覆。我將這一情況迅速反映給了院裡,啟動了聯動機制。」

法庭隨即聯合司法所組織了多輪調解。當天下午,在長達幾個小時的調解後,最終村委會與8戶村民達成一致意見,由村民將土地交回村委會,村委會公開發包,矛盾得以化解。「多虧了調解室,這事兒沒跑法院就解決了,又合理還合法,我心裡這塊大石頭可算落了地!」姚某某開心地說。

像這種由薊州區法院牽頭成立的聯合調解室,孫各莊鄉實現了13個村的全覆蓋,為法官開展調解工作提供了場地保障。法官在定期下村時,主要在這裡調解本村村民之間、村民與村委會之間的涉及贍養、繼承、相鄰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涉民生案件,確保小事不出村。在鄉政府設立的訴訟服務站,則實現了大事不出鄉。法院指定一名法官擔任「包鄉法官」,每半月一次進站現場接待群眾,開展訴前調解、法律諮詢、司法確認等服務。

三支隊伍 賦能」無訟「治理

平台搭建好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法官數量有限,如何實現法官效用最大化?

薊州區法院根據當地實際,探索建立了「三支隊伍」。建強「主體」,聘請鄉村調解員、網格員等鄉村幹部為「糾紛調解員」;聚強「顧問」,確定鄉司法所、派出所、土地所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為「專業指導員」;選強「智囊」,由庭長、副庭長、包鄉法官擔任「法律宣講員」。調解員可及時邀請「專業指導員」和「法律宣講員」參與調解。

「要是發生糾紛,適宜調解的民事糾紛,就先由村調解員調解,不行再由鄉調解員調解,最後由包鄉法官調解。經過這『三層過濾』,60%的糾紛都能實現就地化解。」馬伸橋法庭庭長張德毓說。

如今,法官、鄉黨委政府幹部、基層群眾已逐步形成共識:「無訴訟鄉村」建設是個寶。有了它,可以助力平安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鄉村振興,可以節約司法資源、提升審判質效,可以有效化解群眾糾紛、避免矛盾激化、促進社會和諧。

日前,薊州區法院已在該區全域27個鄉鎮(街道)推廣相關經驗做法,推進司法服務保障向村(社區)一級輻射,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通過「三層過濾」、分級解紛,最大限度地將矛盾糾紛消於萌芽、化於未發。


來源:人民法院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