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命中率?IF10+百年名刊口碑兩極分化,它還能投麼?

aeic學術交流中心 發佈 2022-09-30T23:29:50.380262+00:00

19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為了專門報導「院士們在科學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發表「對某位院士來說特別重要的成果」,於是創辦了一本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即《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簡稱PNAS。

2014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遴選了105位新院士,作為表彰也作為福利,這105位新院士可以憑藉自己的院士身份獲得一項特殊的權利——他們能在一本SCI期刊上以「內部渠道」發表論文,但是每人每年不能超過4篇。


是什麼樣的期刊,竟然能作為院士的「福利」,而且還「限量供應」?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走近這本有著和CNS並稱為「四大名刊」之一美譽的PNAS。


最新一期PNAS封面


1、爭議不斷的投稿方式

19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為了專門報導「院士們在科學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發表「對某位院士來說特別重要的成果」,於是創辦了一本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即《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簡稱PNAS。


期刊定位為綜合性期刊,主要用於刊登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學術論文、展望以及美國科學學會學術活動的報導等,出版內容範圍涵蓋醫學、化學、生物、物理、環境科學和社會學等。


期刊於1915年正式出版,是美國科學院主辦的唯一官方出版物。


優越的出身,極高的定位,PNAS的本意是以最快的速度刊登院士們出色的科研成果。因此,PNAS誕生了兩種特殊的投稿方式——「內部渠道」以及「推薦渠道」。所謂「內部渠道」就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自己的稿件(也就是現在的Contributed by xxx),並且附有至少兩審稿人的意見,而這些審稿人以及審稿意見怎麼答覆都是由該院士自己決定的;而「推薦渠道」則是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本人的文章,但是作者可以找到熟悉的院士審稿並推薦發表。


總而言之,不管哪個渠道,只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坐鎮,在PNAS上發表文章就如探囊取物!


在1955年之前,PNAS只有這兩種看起來似乎有些荒誕的投稿方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為人詬病,PNAS也被人戲謔成「老男孩自娛自樂俱樂部」,頗有傾銷某些文章的嫌疑。


1955年是PNAS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期刊迎來了新任主編Nicholas R. Cozzarelli,一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化學家。新主編上任後,對期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生化學家Nicholas R. Cozzarelli


他將編委會由26人擴展到140多人,並且優化了稿件分配和處理,同時開闢了與其他雜誌一樣的「直接投稿(也就是現在的Edited by xxx)」渠道:先經過編委會初審,再由既非院士也非特邀編輯的獨立編輯組織同行評議。這項措施使得PNAS的稿件數量和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第二年,「內部渠道」的投稿份額也被限制為每人每年4篇。2010年,「推薦渠道」被徹底廢除,至此,其他的科研工作者才算真正獲得了在PNAS上相對平等的投稿權!

2、兩極分化的期刊評價

2015年正值PNAS的百年誕辰之際,Nature做了一個調查,想查出究竟是哪些人濫用了這項特殊的權力。Nature調查了近十年來通過「內部渠道」發表的文章,結果顯示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會儘可能多地使用這項「特權」,而他們使用的原因也頗為無奈:投其他頂級期刊悲劇了,所以轉向了PNAS。因此PNAS又被賦予了新的命名: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或者是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


儘管Nature的調查結果差強人意,而且現在已有超過95%的文章都是來自「直接投稿」,但是「內部渠道」的存在,以及它98%的極高命中率仍然在對期刊的評價上拖了後腿。


網友對PNAS的評價


從網友的評價中不難看出,PNAS上確實有非常好的文章,但是也確實存在不少不盡人意的研究結果。


曾在歐巴馬期間擔任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負責人,現為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氣候與環境副主任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簡·盧布琴科(Jane Lubchenco),就因濫用手中的職權,幫助妹夫在PNAS上發表文章而被禁止投稿五年,同時禁止參與美國科學院其他活動和評獎!


儘管評價兩極分化,但不可否認PNAS的頂刊地位,能在PNAS上發文,不管是以什麼渠道投稿的,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被認為是作者的研究已經進入相關領域頂級水平的象徵。


3、PNAS基本信息

了解了PNAS的歷史奇聞軼事,我們來看看它的基本信息。PNAS的JCR分區為Q1,在SCI綜合類學科排名中位列第四。


有這些光環加持的PNAS完全不把影響因子放在眼裡,直到去年,影響因子才堪堪過10。不過,要知道PNAS每年刊發4000多篇論文,影響因子還能保持10左右也實屬不易。



PNAS一直為人樂道的是極快的稿件處理速度,從投稿成功到第一次返回審稿意見平均時間為3周,文章接收後一般4-5周online,相比於有些期刊動輒幾個月半年的周期,效率真的是槓槓滴!不僅如此,投稿的時候也不需要根據期刊的要求調整專門的格式,又省下了不少時間。


期刊採用混合發表的模式,並且為每一篇online的文章免費提供六個月的開放獲取權限,如果六個月後還要繼續享受開放獲取的資格,那就需要付2275美金一篇的版面費 ,如果需要加急出版,費用則高達4975美金。


雖然價格不低,但是開放獲取的好處顯而易見,從數據上來說,2018-2020發表的論文有29.01%選擇開放獲取模式發表,這些開放發表的論文在期刊總引用次數占據36.87%貢獻度。



作為屈指可數的百年名刊之一,因為出身特別,總發文量第一的寶座一直由美國霸占,其中史丹福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最多。而中國學者第一篇PNAS於1985年作為合作者發表,在短短40年間,我國學者從2017年開始發文量就已超過期刊總發文數的10%,而中國科學院已緊隨史丹福大學和哈佛醫學院,成為發文量第三名的高校機構。


為了紀念上文中我們提到的曾為期刊改革做出突出貢獻的主編Nicholas R. Cozzarelli,PNAS專門設立了「Cozzarelli獎」。從2007年起,PNAS編委會每年從上一年發表論文中評選出6篇最具代表性和創新性的文章授予該獎項,以表彰作者對科學發展做出的貢獻。


2015年,北京大學林金泰研究員團隊發表的文章獲得「Cozzarelli獎」,實現了國內高校為第一單位獲得該獎項零的突破。


林金泰研究員團隊獲獎證書


近三年中國學者在PNAS上的發文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是與美國相比還相差甚遠。只有不到60篇為高引文章,熱點文章更是寥寥無幾。



而且到目前為止,除了北京大學林金泰研究員團隊,還沒有其他其他研究團隊獲得「Cozzarelli獎」,因此,打破壁壘,取得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成果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