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與行道,自律與努力,一定會讓人生更美好(連載169)

高山立而深海行 發佈 2022-10-01T02:05:53.630375+00:00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塵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道德經》第56章 暨 能量月祝福連載22修道秘訣三:以「六不可」致天下貴。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第56章 暨 能量月祝福連載22

修道秘訣三:以「六不可」致天下貴。

外在世界能給人名利享受,但無法給人平安幸福、長生久視。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以心合道

道之所以能為天下貴,是因為道具備「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的特性:

  • 在「有」的層面,道有創造、施化、生養、功成的能力;
  • 但在「無」的層面,道更有不有、不恃、不宰、不居的境界。

這種能力與境界的平衡,讓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萬物之母。


修「道貴天下」的秘訣就是「六不可」:

關於「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道德經》第二十章中說:「唯之與阿ē,相去幾何?善之與惡è,相去何若?」

  • 尊敬恭謹與怠慢應付,真有那麼大區別嗎?
  • 以主觀去臆測表象,真的準確嗎?

不必計較外在,外在的一切都是變化的,始終立志於靜,就不會與人有親疏遠近之別。


關於「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道德經》第十二章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chí騁chěng畋tián獵liè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fáng。」

修行要調服欲望,身不欲富貴,口不欲五味,就沒有什麼能讓人心動;不貪不爭,就不會受到傷害。


關於「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中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若無低賤反襯,根本談不上高貴——侯王因黎民而得貴,巨木因根深而得高,貴賤也好、高下也罷,永遠相互依存。

只有甘願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的人,才能成為天下之主。


「六不可」的核心還是修玄同,即修行要去除分別執著,才能絕除有為之學,回歸淳樸內心,達到沒有憂患的境界。

修道建德之人不會被外在的「有」干擾,因為他完全服從於道,感悟到了萬法歸於一心的玄妙。

因此,「有」的層面能毀壞的只是他的肉體,卻不能摧毀、阻隔他與「道」的契約精神。只要與道合一的精神不失其所,他的生命就死而不亡。


本章可謂字字千鈞,披露的都是修行之秘。

修行的目的,不是生命為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能為自己的生命做什麼?

明道與行道,自律與努力,一定會讓人生更美好,這應該成為每個人對待生命的基本原則。

我們自己就是道,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人生!


更多有趣內容(可直接點擊瀏覽):

  • 道德經與打坐~第60章(上):以道治幗 - 玄德的特徵:6無知(一)
  • 道德經與打坐~第63章(下):輕視別人是缺德,敬天愛人才是積德
  • 道德經與打坐~第74章(下):生命由道而生,也須順應道走向盡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