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當時帶著的是誰的頭顱?秦王嬴政為何痛恨此人?

貓咪鏟史官 發佈 2022-10-01T09:16:56.755878+00:00

公元前227年,荊軻為了可以達到刺殺秦王嬴政的目的,帶著燕國獻給秦國的城池和一個人的頭顱,前往秦國覲見秦王。而帶著的這個人,是秦王曾下令得到此人頭顱,賞千金,甚至已經把此人的全部宗族全部屠戮。他就是曾經秦國的大將樊(fán)於(wū)期(qí)。他到底做了何事讓秦王如此痛恨呢?

公元前227年,荊軻為了可以達到刺殺秦王嬴政的目的,帶著燕國獻給秦國的城池和一個人的頭顱,前往秦國覲見秦王。而帶著的這個人,是秦王曾下令得到此人頭顱,賞千金,甚至已經把此人的全部宗族全部屠戮。他就是曾經秦國的大將樊(fán)於(wū)期(qí)。他到底做了何事讓秦王如此痛恨呢?

秦國的大將,在《史記》記錄秦始皇的部分,都有出現,可是卻並沒有樊於期的名字。不過在裡面出現了一個叫做桓(huán)齮(yǐ)的人,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樊於期。先看看桓齮都有什麼故事。

占領趙國九城,趙王一氣之下,一命嗚呼

秦王嬴政在親政之後,也就把大權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桓齮就是他親政之後任命的將軍,希望桓齮可以幫助他完成統一六國的宏願。可以說桓齮從此開始飛黃騰達,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此時的趙國趙王趙偃,希望可以獲得和秦國的合作,達到共贏。於是嬴政就在都城咸陽,盛情款待了趙偃。

趙王這時候盤算著去吞併燕國的城池,可是擔心秦國趁此良機來攻打自己。於是就和秦王商議,希望自己在攻打燕國的時候,秦國同意並且不會攻打自己。

起初秦王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是之後燕國來使,成功說動了秦王攻打趙國。結果就是在趙國攻燕的時候,秦國直接吞併了趙國九城。而此次戰役中,王翦是秦軍的主將,桓齮就是配合王翦的次將。並且桓齮更是在此次征伐中,成功拿下了最難打也是最重要的鄴城。

此番操作下來,趙王並沒有像當初預料的那樣得到燕國的土地,甚至自己還失去了九城。一番打擊之下,鬱鬱而終。

最後一個秦國斬首記錄的人

當趙王趙偃死了之後,他的兒子趙遷即位。而秦王為了一統天下,首先就是要東出攻打趙國。於是桓齮再次被派去攻打趙國。結果就是,把鄴城東邊的平陽城,西邊的武城全部攻下,甚至在此戰中,還斬首敵軍十萬。

這次斬首記錄,是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最後的一次記錄。以前的秦國會經常有這樣的記錄,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不會放虎歸山,一點一點地削弱對手的實力,比如白起就曾坑殺趙軍四十萬人,也成就了他「殺神」的稱號。

那為什麼後來,秦國不如此削弱六國了呢?主要是因為,此時的六國早已沒有實力和秦國抗衡,也就不需要如此的削弱,而且還要為之後一統天下做準備,要讓秦軍保持「義兵」的名聲。這也是當初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的主張。

被趙軍大將李牧擊敗

從前面的事跡就可以看出,桓齮幾乎成為秦國攻打趙國的第一人。而之後,秦王又派桓齮攻打趙國。但是這一次就沒有以前那麼順利了,他遇到了戰國名將李牧。

結果,不僅被李牧擊敗,甚至讓趙軍乘勢把秦國占領的大片土地重新奪回。到此時,秦王嬴政親政以來,不僅沒有完成吞併六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甚至還被敵軍打敗。這對整個局勢的影響極大。

桓齮也知道自己此戰失敗的後果,於是就逃跑了。那說了這麼多,和樊於期有什麼關係呢?

樊於期是逃跑到燕國的,而這個時間,差不多就是桓齮大敗的時間。而且他大敗逃跑的第二年,當時還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丹就偷偷地逃回了燕國。接下來就是荊軻帶著樊於期頭顱覲見秦王,刺殺秦王的事情了。

從這裡就可以推斷,樊於期其實就是桓齮。


畢竟樊於期並沒有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但是在《史記》關於荊軻的地方,又出現了。而且荊軻的故事,都是民間傳說,之後被整理出來。口口相傳之下,很可能把桓齮念成了樊於期,結果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就有了樊於期這個名字。所以秦王痛恨樊於期的原因,也就是不僅率軍大敗,影響極大,而且還叛逃他國,肯定讓一心要一統天下的嬴政大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