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觀懸空寺:李白筆下的比「壯觀」多一點到底有多奇特?

msegeberg 發佈 2022-10-01T19:44:29.170221+00:00

這座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的懸空寺,既不似雲岡石窟那樣宏大,也不及華嚴寺一般華麗,但是它好像顛覆了我們對科學的認知:從遠處望去,這座寺廟仿佛懸掛於萬仞峭壁之上,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縛。

「天下奇觀」懸空寺


這座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的懸空寺,既不似雲岡石窟那樣宏大,也不及華嚴寺一般華麗,但是它好像顛覆了我們對科學的認知:從遠處望去,這座寺廟仿佛懸掛於萬仞峭壁之上,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縛。千百年來,經歷了無數次山洪地震與風雨侵蝕,至今仍屹立不倒。

懸空寺位於大同渾源縣境內,是國內現存惟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寺廟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絕壁之上,猶如一座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於危岩深谷之中,仿佛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被譽為恆山第一勝景。據說當年詩仙李白雲遊至此,震撼萬分,便揮筆寫下「壯觀」二字;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也曾盛讚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懸空寺最初並不是一座寺廟。公元四世紀,道武帝拓跋珪想要越過恆山直取中原,但恆山山脈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就想以金龍峽為突破口;此處水流湍急,沒有重兵把守,便動用大量軍力劈山開道,並在翠屏峰崖壁上建起了兵站,這就是懸空寺的前身。後來,拓跋鮮卑統一北方,兵站逐漸被廢棄,便將其改為寺廟,受往來行人的供奉。懸空寺歷代均有修繕,現在為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來到崖壁之下,能清楚看到寺院底部有幾十根木樁嵌於岩石之中,看似支撐著整座寺院。據說這些木樁在懸空寺建成時並不存在,後來為了讓人們安心,才安裝了這些木柱,它們實際上並不吃力。真正令懸空寺懸空的原因在於埋在閣樓與棧道下的27根橫樑。這些橫樑由當地盛產的鐵山木製成,經過桐油長期浸泡,不怕蟲蛀,也不會腐爛。

古人在建造懸空寺時,先在峭壁上開鑿洞孔,再將橫樑的一端鋸出一條縫,並事先準備一個里寬外窄的木楔子,將窄的一端楔入橫樑有縫的一端,再將帶楔子的橫樑用力插入洞孔,利用楔子撐開橫樑,從而將橫樑緊緊固定在洞孔中。這些橫樑有一米左右裸露在外,剩餘兩米則深埋岩石之中,再在橫樑上鋪上地板,就成為了整座寺院的「地基」。楔子插得越深,橫樑就卡得越緊,類似於現代膨脹螺絲的原理。

到達景區時剛剛八點半,登寺的人已排起蜿蜒長隊。為了保護古建築,景區採取限制人流的措施,旺季時一般都需要排隊。拾階而上,進入一個小巧精緻的門洞,一段奇幻的凌空之旅就此展開。遊覽線路為單行閉環,因為台階狹窄以及遊人過多,只能人挨人跟著隊伍緩緩移動,停留觀賞的時間非常短暫。

懸空寺分為南樓和北樓,共有樓閣40間,其中位於最高處的「三教殿」是寺內最有特色的一座殿宇。殿內供奉著儒家創始人孔子、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以及道教創始人老子,這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實屬罕見。去年我在鎮遠古城時,曾遊覽過青龍洞景區,那裡也有一座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凌空貼壁建築,不知道與懸空寺有何淵源,或只是純屬巧合。

懸空寺雖然不大,但樓梯極窄,圍欄低矮,曲折迴旋,確有一種「危樓高百尺」的感覺。但實話實說,登寺的體驗不算太好,一是太趕,二是太陡,遠不如在崖下遠觀。但一想到也許若干年後,這座岌岌可危的奇異建築就無法攀登,心情頓時舒緩了不少。

除了結構奇巧,選址之妙同樣也是懸空寺屹立不倒的原因。整個寺院建在凹壁之中,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屋檐,使其能夠免遭風吹雨淋。此外,寺院對面的天峰嶺呈內收的弧形,遮擋住了大部分的陽光;據說懸空寺每天只受2個小時左右的照射,延緩了木構的老化。

古人在崖壁上刻下「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讚賞懸空寺堪比魯班祖師創造的奇蹟之作。我曾在視頻中、照片上見過懸空寺無數次,但當它就出現在我眼前,仍是驚嘆不已。山門將塵世與佛界劃分成涇渭分明的兩部分,於懸空寺內向下望去,宛如霄客俯瞰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