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 | 一個充滿歷史和故事的地方……

西安網 發佈 2022-10-02T09:21:43.287462+00:00

西安鐘樓,作為西安市標誌性的地標建築物,位於西安市中心,古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


一半是歷史 一半是故事

鍾 樓


這個國慶或許你應該到這走走……

看完小編的介紹

這次的感受定會不同……

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作為西安市標誌性的地標建築物,位於西安市中心,古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鐘樓。


其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600多年過去了,這座古老的建築依然透露著莊嚴華美的氣息。


100年前鐘樓舊照


明代西安是西北軍政重鎮,所以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來說,西安鐘樓都在中國同類建築中占有重要位置。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鐘樓溯源

究其鐘樓淵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年。即今西安鐘樓起源於唐初皇宮鐘樓和迎祥觀鐘樓。唐初貞觀四年(630年) 開始在太極宮設置鐘樓、鼓樓。貞觀八年(634年) 建永安宮即大明宮,建有鐘樓、鼓樓。


公元708年始建景龍觀,景雲二年鑄成景雲鍾,懸於景龍觀鐘樓。公元741年改景龍觀為迎祥觀。其後金元時,在長安城廣濟街口建迎祥觀 (景龍觀) ,建鐘樓。明朝萬曆十年 (1582年) 又在迎祥觀鐘樓東一里建鐘樓遺留至今。


鐘樓與朱元璋遷都

說起鐘樓,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草根皇帝」朱元璋。對於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來說,他深知江山來之不易,也有著很重的憂患意識。坐穩江山後,他忙於在全國各大城市修築堅固的城牆,還計劃修建另一種建築——鐘樓。鐘樓作為城市制高點,在軍事上有把控全城的作用。

朱元璋畫像


明王朝定都南京後,其間還有一次遷都之議。有大臣主張遷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動,專門派太子朱標赴西安實地勘察,選擇宮室基址,並繪製陝西地圖進獻。太子朱標從陝西回到南京後,呈獻了陝西地圖給父皇朱元璋,並詳細介紹了西安的地理優勢,認為:「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提議遷都西安 。

朱標畫像

但不久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此時朱元璋已經年邁,這位晚年喪子的老人心力交瘁,遷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鐘樓已按照皇家建築級別建成。


明神宗萬曆年間整體搬遷

西安舊照


鐘樓建成198年後,經歷了一場整體搬遷。這次東遷與西安城市發展的東擴有關,鐘樓二樓西牆上,嵌有一方《鐘樓東遷歌》碑,記述了這座巨大建築整體遷移的過程。鐘樓初建時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廣濟街口的迎祥觀,與南北城門正對,是城市的中心。這一位置正在唐長安城的中軸線上,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


鐘樓榫卯結構圖


其後的二百年間,西安城不斷擴建,在原來的基礎上,向東、向北各擴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積,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於迎祥觀的鐘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由巡撫御使龔懋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於西安市中心的地址,即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屬碑林區管轄),成為一座綰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

天下第一鍾

而說到鐘樓,其上的「鍾」也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鐘樓一開始懸掛的並不是這口大鐘,而是鑄造於唐代的一口名為「景雲鍾」的大鐘。


「景雲鍾」真品(碑林博物館藏)


景雲鍾鑄成於唐景雲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鍾高二米,直徑達一點五米,重達萬斤,鐘身鶴飛龍翔,鐘鳴聲揚數十里,一直為西大街廣濟街口的皇家道觀景龍觀(後改稱迎祥觀)所用。

而歷數鐘樓經歷,盛世為寶,亂世為草。安史之亂中,迎祥觀和鐘樓化為灰燼,景雲鍾也廢棄不用。及至明代鐘樓在原址上被重建,景雲鍾也得以再度面世。鐘樓東遷,為了將景雲鍾移到新建的鐘樓上,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雲鍾運到了鐘樓上,據說地名「橋梓口」因此而得名。

奇怪的是,雖然鐘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景雲鍾卻怎麼也敲不響了。對於景雲鐘不響的原因,有人認為它是「歷世久遠,神武有靈」,不願被熱挪動;也有人說,鍾置於室內正好像是「待瓮以呼」,應該移到樓外。

西安鐘樓上的複製品


1996年西安市決定仿製唐景雲鍾。仿製的景雲鍾外觀與原鐘近似,通高2.45米,重6.5噸,鍾裙外徑1.65米,紋飾、銘文酷似原鐘,音質嘹亮雄渾,可與原鐘媲美。經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數百年的晨鐘暮鼓再次在古城響起,現懸掛於鐘樓西北角。在2000年景雲鍾還登上過中國郵票,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鍾」。

而原有的景雲鍾為國寶級文物,1953年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於二門裡東亭內,禁止出境展覽。明代鐵鐘收藏於小雁塔所在的西安博物院內。

新的篇章,美名遠揚

20世紀50年代以來,很多到西安來的領導和外賓都參觀過鐘樓,朱德、周恩來、董必武、彭德懷、賀龍、陳毅等都曾在鐘樓上留下腳步。70年代,社會各界要求鐘樓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

1963年的鐘樓,吸引了莘莘學子前來留影。


經過有關部門的嚴密論證,在確保文物能夠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本著讓更多的人了解鐘樓的想法,1984年鐘樓終於對外開放。此後,越來越多的遊客登上鐘樓,敲大鐘,看日漸繁華的西安街道……


西安鐘樓再次迎來修繕

2020年6月

600多歲的國家級文物

西安鐘樓再次迎來修繕

現場共用了3800張金箔紙

合計金箔70g


重新貼金後的鐘樓寶頂

看起來金光燦燦十分耀眼

修繕後的鐘樓煥然一新

這次修繕是1949年至今的第六次修繕,歷時70餘天,主要修繕鐘樓寶頂、屋面、檐口、飛椽、望板、角柱等。

2020年8月20日,鐘樓揭「面膜」時刻


暮鼓晨鐘分晝夜,龍翔鶴舞伴霓虹

古城今日姿容俏,極目中天過塞鴻

雖然周圍的大多數事物隨著時間流逝而變遷,鐘樓卻依然作為西安標誌性的建築,屹立在城市最中心。它記錄著西安滄海桑田的歷史,它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它與鼓樓晨昏相伴,與西安四門遙相呼應。


鐘樓

還將站在這座城市的中央

與西安人一起迎接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