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人物誌——藍玉:巔峰功臣卻被滅三族

文典紀史 發佈 2024-04-26T16:47:16.278412+00:00

如果翻看中國的古代史誰最和霍去病像的話,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藍玉。但可惜的是藍玉的結局卻比較慘,熟悉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有了解。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如果翻看中國的古代史誰最和霍去病像的話,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藍玉。雖然一個遠在漢朝一個在明朝,但無疑二人都可以說是當時的戰神。

但可惜的是藍玉的結局卻比較慘,熟悉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有了解。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應天府即位。

在位三十一年。眾所周知,一提及朱元璋,少不了的就得跟殺功臣掛鈎,其中胡惟庸案,空印案,再加上郭桓案以及藍玉案合稱洪武四大案。

這其中,不管是胡惟庸案還是空印案還是郭桓案。他的本質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但唯獨藍玉案卻在幾個案里多少有點格格不入。想要知道藍玉案的真相,就得從藍玉本人說起。

《逆臣錄》的疑點

作為明朝最著名的開國將領之一,能征善戰這個詞形容藍玉再貼切不過了。

洪武四年,藍玉出征四川攻克錦里;洪武五年北征沙漠,雁門關外擊敗元朝將領擴廓帖木兒,一直殺到蒙古烏蘭巴托以西。

洪武七年,攻下河北;洪武十一年平定西蕃叛亂。從掃平叛亂到為明朝開疆擴土,可以說鞠躬盡瘁。基本上明朝初期的版圖上,處處都有藍玉的足跡。

然而功成名就的藍玉卻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剝皮實草,滅其三族,藍玉一案牽連上萬人,先後一萬五千人被殺。

之後明太祖朱元璋昭告天下此案也記錄在明朝《逆臣錄》一書中。在逆臣錄里記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至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一結案。

事發之突然,結案之草率。幾乎讓所有人一眼都能看出來這起案件的蹊蹺。首先就是作為此案的罪魁禍首藍玉,在整本《逆臣錄》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口供。

在前後上萬人的供詞裡,上至將軍下至走卒,在所有矛頭都指向藍玉後,卻找不到藍玉的供詞,哪怕是一句狡辯的話。

其實找不到供詞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藍玉可能壓根就沒招供。而是藍玉的確說了什麼,但最終朱元璋並沒有同意記錄下來。

不過以藍玉這種戰場出來的人,皮肉之痛要是死不開口也不是不可能。

在沒有口供的問題上我們這裡先暫時不予理會,因為問題不僅僅於此。在藍玉入獄的第三天就已經被藍玉處死了。

前文我們說過,藍玉一案牽扯人數上萬,光是這些人的口供記錄對照,別說三天,就是三個月也不一定能處理完。

那這裡其實就已經能得出一個結論:先有結果,後有過程。什麼意思呢,通俗點來說就是朱元璋先下令殺的人,至於審訊招供全是子虛烏有。

但畢竟藍玉是開國功臣,總得有個說法吧。反正謀反的罪名是做實了,朱元璋可不管後邊了,找證據就交給錦衣衛了。不管以何種角度的眼光來看,藍玉案可以說是漏洞百出。

按照《逆臣錄》的說法,眾人異口同聲地交代了藍玉在聚會的餐桌上,大肆商量自己將要謀反的事,以及謀反的細節。

當然,先不說一個打仗身經百戰的人會不會說話這麼不帶腦子。就從其他人一模一樣的口供上來說,藍玉可以說在這僅僅一個月期間要分別拜訪上千次人。

而且按照供詞上記載的,很多人說藍玉先後找了自己好幾次商量造反的事。這可不是書信,而是要藍玉親自去的,這個工作量,怕是三歲小孩子也不會信吧。

在能查到的資料中得知,藍玉謀反的時間是洪武二十六年,而策劃謀反的時間是洪武二十一年。

乍一聽覺得很符合常理,但首先藍玉手握兵權,驍勇善戰,若真要是謀反。不可能敢這麼明目張胆。

其次,這麼密集出動,早就被朱元璋發現了,還談什麼密謀造反。但這依然不是重點,重點是洪武二十一年,那時候的藍玉正率軍跟元朝打得正歡呢。

也就是說那會的藍玉要一邊打仗,一邊計劃謀反,一邊要來回上千次找將軍士兵朝中大臣商量這事,而且很多都還是找藍玉那會不認識的人商量。

如此地不符合邏輯,讓昭告天下的《逆臣錄》反而成了陷害忠良的最大證據,幾乎坐實了藍玉是被冤枉的。但是藍玉真的冤枉嗎?這就得看從哪個角度來理解了。

藍玉也冤也不冤

說藍玉冤是因為謀反的這個罪名著實莫須有,而說他不冤是真的一點也不冤。明朝建國初期,力求穩定,而朱元璋為了鞏固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就大肆鼓勵功臣聯姻的政策。

眾所周知,朱元璋一共有十六個女兒,其中八個嫁給了武將的後代,這些武將後代的女兒也有很多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幾個兒子,比如徐達的女兒就嫁給了朱元璋的四子朱棣。

這樣一對一的聯姻讓朱元璋對現有的穩定非常滿意。但藍玉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穩定局面。

首先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與開國武將葉昇又是姻親關係,之後藍玉又鼓動常遇春的兒子娶了另一位開國武將的女兒。

藍玉成功地將朱元璋設定的皇室與武將的聯姻關係變成了武將與武將的聯姻關係,這就讓朱元璋難以忍受了。

不管有心無心,藍玉的這一舉動,往小了說是拉幫結派,往大了說以後聯合起來造反奪權也是輕而易舉。不僅如此,藍玉的居功自傲也是朱元璋最後下殺手的一個原因之一。

在徐達,常玉春時候,藍玉成了朱元璋手下至關重要的武將,此時藍玉有恃無恐,不斷地挑戰著朱院長的底線,比較有名的就是玷污元妃一事。

當時的元軍已經投降,而朱元璋也考慮到此時不宜再戰,休養生息抓緊發展才是硬道理。

而藍玉面對投降的元妃非但沒有聽從朱元璋的命令禮遇反而將其玷污,最終導致元妃自殺,朱元璋震怒!

之後北征歸途強行闖卡,而闖卡這事其實也可大可小,小了說是藍玉目中無人,大了說就是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

再說藍玉霸占民田,朱元璋派御史查明情況,而藍玉自己把御史給趕了出去,之後又大鬧朱元璋的慶功宴。

有人說朱元璋多疑,但實際你看藍玉的所作所為,總讓人決定有點欺主的嫌疑,更過分的是,據《明太祖實錄》裡有記載藍玉席帳,護膝都刻有金龍。

事情說到這兒,不管藍玉是不是真的造反,他所做的一切都足以證明他的目中無人。藍玉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挑戰了皇家權威。這無論是在哪個朝代的哪個皇帝,都是無法容忍的。

免死鐵券

再來說一下免死鐵券,相信很多人心裡其實都有答案,以朱元璋的性格,想讓誰死,別說一張免死鐵券,就是十張也保不住。

而且筆者認為,朱元璋的免死鐵券重點不是在於恩賞,而是在於警告。我們不妨這樣來想,什麼樣的人需要免死赦罪呢?那肯定是先犯罪的。

而藍玉就是這樣的人,朱元璋發放免死金牌用意其實說白了就是你小心點,別作太死,我已經保過你一次了。不過很可惜,藍玉一直到被殺也意識到這塊免死鐵券的用意。

如果說在朱元璋開疆擴土初期,藍玉的這種居功自傲目無皇權的做法朱元璋尚能用一張鐵券忍著,畢竟藍玉確實能力出眾。

而後期明朝根基逐漸穩固,藍玉及時收斂也說不定能保住自己一命,然而後期的藍玉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

眾所周知,當國家穩定發展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武將。藍玉在這個階段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干政。

朝中治國大事自古以來都是文臣商量,平天下才是武將幹的事,而藍玉則是經常帶著一群手下在朝堂之上高談闊論談論政務,在治國上的插足,無疑又一次惹怒了朱元璋。

畢竟朱元璋可不是劉邦,劉邦起碼還能聽勸,但即便是劉邦,當年也迫不得已殺了韓信,又何況此一時彼一時的朱元璋與藍玉呢?

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太子朱標之死。朱標身為太子,又是藍玉的外甥女婿。所以用藍玉的角度來看問題的話,天下遲早是朱標的,朱標即位後大家是一家人。

所以藍玉自始至終對朱標比對朱元璋還恭敬,朱元璋很多時候掌控不住藍玉,但是朱標可以起到很好的制衡效果。

但是之後朱標突然暴斃,再也沒有人能制衡的了藍玉。於是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六年痛下殺手,決定剷除藍玉這個毒瘤。

公元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罪名將藍玉逮捕入獄。

當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難以讓人理解的是為什麼會牽連一萬多人,畢竟只要朱元璋想,藍玉就算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以坊間傳聞來分析的話,之所以這麼還是要帶入朱元璋的視角,給皇太孫朱允炆鋪路。

為了保住朱家的皇權,此時年邁的朱元璋已經沒有時間再一個一個甄別誰可能會對皇權產生威脅了。

按照朱元璋那時候的性格,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對外姓之人的包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不過朱元璋萬萬沒有料到,最後奪權的正是自己的四子燕王朱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