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文藝》首演,以文獻話劇形式重溫文藝先輩的熱血情懷

新京報 發佈 2022-10-02T14:53:04.122588+00:00

10月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成功首演,並將持續演出至10月7日。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0月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成功首演,並將持續演出至10月7日。該劇以文獻話劇的形式,展現抗戰中經典文藝作品,致敬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文化先驅。

《抗戰中的文藝》是中國國家話劇院推出的首部文獻話劇,由秧禾之文工作社編劇,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導演,作曲家葉小綱作曲,主創團隊集結了來自電影、音樂與美術等領域的優秀創作者與藝術家。《抗戰中的文藝》以波瀾壯闊的筆觸,展現1931年至1945年,胸懷愛國之志的文藝家們為尋找中國的出路,用文藝的方式求索與奮鬥,最終在抗戰結束之際,匯聚延安,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正確指引下,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本劇涉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漢、夏衍、歐陽予倩、洪深、聶耳、冼星海、丁玲、張瑞芳、舒繡文、白楊、秦怡等文藝名家,展現了左翼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藝術樣式,以當代舞台語彙集中呈現抗戰時期中國文藝的精神和力量。

《抗戰中的文藝》分為舞台出演與影像出演。

舞台藝術呈現上,《抗戰中的文藝》不僅是一場話劇演出,也是一場裝置影像藝術與戲劇藝術結合的實驗。該劇舞台空間簡潔,結構豐富多元,藉助科技、多媒體、經典電影片段、美術、音樂等元素,在舞台上打造出追溯抗戰文藝精神風貌的一座「文獻博物館」,以展現抗戰風雲,還原抗戰文藝歷史和文藝家們的真實狀態,做到了思想性、探索性與藝術性的相結合。

《抗戰中的文藝》分為舞台出演與影像出演,部分角色和扮演者中,舞台部分(含影像)包括田雨飾演茅盾,李光潔飾演夏衍,關曉彤飾演秦怡,吳謹言飾演張瑞芳,王挺飾演田漢,趙陽飾演郭沫若,羅一舟飾演聶耳等;影像部分,段奕宏飾演魯迅,孫紅雷飾演金山,廖凡飾演巴金,陳建斌飾演老舍,辛柏青飾演冼星海,宋佳飾演蕭紅,萬茜飾演丁玲,佟大為飾演賀敬之,邢佳棟飾演李輝英等。

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釋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影響和感召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從不同側面反映軍民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的生活面貌,塑造了一群富有典型意義和個性色彩的勞動人民形象。對此,參演該劇的演員們表示,通過排演《抗戰中的文藝》,對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中國文藝界以文藝之聲抵禦外辱,以文藝作品喚醒民眾,有了新的感受,希望能以自己的表演,展現一代文藝界人士的精神與風骨,致敬為中國自立自強作出貢獻的文藝先輩。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