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年輕人太難,和父母同住,拿爸媽積蓄買房,啃老已是全球現象

英倫投資客 發佈 2022-10-04T15:37:52.789095+00:00

據英媒報導,Aviva保險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隨著通脹和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年輕人正打算搬回父母家住。

英國生活成本危機之下,越來越多英國年輕人不得不搬回老家和父母同住。

據英媒(2022年10月3日)報導,Aviva保險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隨著通脹和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有越來越多的英國年輕人正打算搬回父母家住。

調查指出,在獨立生活的成年人中,有22%的人正考慮這麼做。預計今年將有200萬18歲-34歲的英國人搬回父母家。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目前,與父母同住的英國年輕人有480萬

經濟方面的考慮是年輕人考慮搬回和父母家住的主要原因。

Aviva調查中的五分之二受訪者表示,他們正試圖籌集資金購買自己的房子;2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負擔不起租金。

Aviva主管Kelly Whittington說:「『回巢族』趨勢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這一趨勢可能會出現新的高峰。」

另外,該保險公司的調查還顯示,大約一半的英國父母會要求同住的成年子女分擔家庭開支,例如,支付住宿費和伙食費

在向孩子收費的父母中,他們平均每月會收取197英鎊。

不過,當成年子女被問及他們對父母家開支的貢獻時,他們稱支付的錢是平均每月318英鎊,其中72%的子女說自己支付了房租;有22%的子女表示,自己是以購買食物或支付帳單的方式來向父母付費;只有6%的子女承認他們沒有在開支上做出任何貢獻。

面對英國的高房價,除了和父母同住的選擇以外,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向父母「借錢」來買房。

在英國,一直有「父母銀行」(Bank of Mum & Dad)的說法,特指千禧一代必須靠跟父母借錢才能買上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在通脹高企、房價上漲的大背景下,英國父母們現在不得不提高預算才能幫助子女買下首套房,這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退休。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父母在2022年需平均向孩子提供53,205英鎊(約44萬人民幣)的資金,才能幫孩子買得起第一套房。


該統計稱,到明年(2023年),父母需要提供給孩子的購房支持資金還將增加到54,000英鎊以上。


然而在2019年,英國父母平均僅需向子女提供37,000英鎊,比現在少了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Generation Home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一半的父母需要向子女資助比最初預期更多的錢來買房。其中,房價上漲生活成本危機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受到英國近期物價大幅上漲的影響,超過14%的父母希望孩子未來能歸還他們資助的首付。



這樣看來,在啃老這件事上,全世界都一樣。

2022年英國房價屢創新高,年輕人更買不起房

由於過去兩年的疫情放水,再疊加今年的物價和能源價格大漲,英國房地產價格連續創下歷史新高。

據英國銀行Halifax發布的最新數據,截止2022年9月,英國房價對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1.5%,達到294,260英鎊的歷史新高(約235萬人民幣)。其中倫敦地區的平均總房價已超過50萬英鎊。

如下圖所示,近期英國房價一直呈上漲趨勢,過去兩年裡,英國房價平均上漲了近5萬英鎊。



過去10年,倫敦的房價幾乎翻了一番。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倫敦年輕人略顯微博的收入。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英國人平均年薪是29,016英鎊,也就是說,英國房價現在是收入的10倍多。

這意味著,在倫敦購房的年輕人需要擁有巨額存款,或者得從家人那裡獲得資金支持才能買得起房,否則就只能在外租房,或者甚至不得不搬回老家和父母同住。

英國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的一項調查顯示,1996年,超過50%年齡在25-34歲的年輕人是「有房一族」,2017年這一比例已降至35%左右。

隨著房價持續上漲,到了2019年,25歲至34歲英國人群的住房擁有率更是下降到了28%。


與此同時,35-64歲的中年人擁有房產的比例相較2004年前也有大幅下降。只有65到74歲的老年人中持有房產比例逐年上升。


對此,英媒分析稱,這一現象說明英格蘭央行(Bank of England)為應對此前幾輪金融危機所採取的刺激措施,最終導致資產價格大幅飆升,這一結果對無產年輕人的打擊遠超有產老年人

很明顯,這一趨勢被疫情再次加劇,特別是持續上漲的房價和物價讓年輕人更難攢下首付了,但對於擁有資產的年長者來說,通脹則讓他們的資產出現升值。

同時,由於對年輕人還款能力的不信任,重視風險的銀行和貸款機構一直在提高針對年輕人的貸款要求。

進一步來看,英國年輕人買不起房的現象,更折射出深層的貧富差距問題。

英國財政研究所副所長Robert Joyce表示:「這是關於經濟力量失衡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房子歸社會的一小部分人所有,然後他們再把房子出租給年輕人」。

英媒進一步指出,雖然英國的貧富差距遠不如美國,但這一差距在過去10年中有所擴大。

為了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英國前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曾在2020年考慮向富人徵收財富稅,但這個想法很快被推翻。

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大多數人認為,向富人多徵稅的做法「太不保守黨」,並且違背了保守黨的理想價值觀。

而最新上台的新首相特拉斯更希望為富人進一步減稅,從而通過「涓滴效應」拉動英國經濟發展。

*涓滴效應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

對此,英國經濟學家蓋里·史蒂文森(Gary Stevenson)就警告稱,如果不向富人多徵稅,那倫敦房價未來可能會再次翻番,並表示「這使得社會流動性完全不可能,因為社會底層50%-60%的人將買不起房。」

疫情後,英國年輕人「啃老買房」更普遍

面對房價飆升、失業、降薪等一系列疫情連鎖反應,英國的年輕人想買房,很大程度上需要父母的幫助。

Legal & General最新研究顯示,疫情期間,「父母銀行」成為英國樓市復甦的主要動力,該影響甚至超過了印花稅假期等政策。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23%的英國年輕人買房時收到了父母部分或全額現金的資助。2019年,僅有19%的年輕人由父母資助買房。

在35歲以下的首次購房者中,每2人中就有1人獲得了父母的資助。

71%的年輕房主表示,如果沒有家人或朋友的經濟支持,他們不太可能買房。而19%的人表示,如果沒有父母資助,他們可能會將買房計劃推遲5年以上。

地區分布上,倫敦買家獲得父母的資助最多,平均獲得2.58萬英鎊(約23萬人民幣),其次是中英格蘭東部(East Midlands)的2.41萬英鎊(約21萬人民幣)。

年齡分布上,啃老買房絕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35歲以上的購房人群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財政支持約21.4億英鎊,占「父母銀行」借貸總額的61%。9%的55歲以上購房者甚至表示,如果沒有父母資助,他們將推遲買房計劃。

這一現象,可能是因為35歲以上的中年人需要購買面積更大、價格更高的房子。

從絕對數量來看,有10.2萬筆中年人的購房交易獲得了父母的資金支持,比35歲以下的年輕人多出約3萬筆。

這再一次說明:即使有穩定的收入和儲蓄,在面對買房問題時,拖家帶口的中年人依然束手無策。

Legal & General的數據還指出,疫情促使父母在資助兒女買房時比以往更加慷慨,有15%的受訪者計劃提供更多的資金幫助子女渡過難關。

近74%的受訪者說,儘管自己在疫情期間收入有所下降,但他們仍願意幫助子女購買房子。

究其原因,英國年輕人之所以要靠父母買房,除了他們超前消費、不愛存款的習慣、和連年上漲的房價以外,還和英國相對較高的租金水平有關。

在過去的十年裡,英格蘭地區的平均每周房屋租金從153英鎊漲到了193英鎊。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現象——不少英國年輕人既不打算買房,也不出去租房,而是選擇和父母同住。

數據顯示,在英國20-34歲的無子女單身成年人中,近三分之二的人要麼從未離開過父母獨自生活,要麼因為就業不穩定、工資低、房租高、與伴侶感情破裂搬回父母家居住。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後

總結來說,這屆英國年輕人確實不容易,在房價高企、租金翻倍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不得不選擇與父母同住。

而如果年輕人真要買房,很大程度上也需要「父母銀行」的幫助。

面對這樣的情況,英國政府每年都會畫一個一年至少建設30萬套新房的大餅,希望通過建設經濟適用房,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危機。

與此同時,特拉斯政府還在上月宣布大幅減少針對首次購房者的印花稅,希望藉此給年輕人減壓,好讓他們更早登上房產階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