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生:耗資100萬研製自動碼垛機,日碼垛300噸,代替8個壯勞力

發明迷 發佈 2022-10-07T21:28:31.916406+00:00

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在一處磚廠,10多個50多歲的工人師傅正在緊張的碼垛。在磚廠,碼垛是一件又髒又累的體力活,年輕人不願意干,歲數大的又幹不了。他們都戴著厚厚的手套,一塊塊把成品磚碼成磚垛。

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在一處磚廠,10多個50多歲的工人師傅正在緊張的碼垛。


在磚廠,碼垛是一件又髒又累的體力活,年輕人不願意干,歲數大的又幹不了。


他們都戴著厚厚的手套,一塊塊把成品磚碼成磚垛。磚垛又高又大,人工碼垛耗時費力,他們雖然在零下15度的低溫下勞作,但他們的衣服仍然被汗水打濕了。


幾個老師傅的辛苦勞作,引起了一個小伙子的注意。


「他們這麼辛苦地勞作,又髒又累,效率又低,能不能發明一種自動碼垛機,用機器代替人工,自動進行成品磚的擺放,碼放,以及打包呢?這樣以來,既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還能提高效率,降低生成成本。」小伙子暗自想著。


小伙子回到家,便開始查資料。他發現,在當時,我國還沒有這樣的機器。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他要研製出這麼一台機器出來,填補國內空白。


這個小伙子便是天津寶坻的邵春生,一個從小就喜歡鼓搗機器,喜歡搞一些小發明小創造的「發明迷」。


他也是日後全自動碼磚機的發明者。因為忍心看到工人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辛苦碼垛,一次不經意的小觸動,成就了一項大發明,改變了我國千百年來,傳統的碼垛工人的手工操作方式。




有了初步思路和設計文案,邵春生說干就干。但是,真正做起來,可比想像的難多了。從機器的製作加工,到傳動部分的相互配合,以及設備材質及性能,都需要反覆的試驗,一個難點一個難點的克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4年年初開始,邵春生用了10個月的時間,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改進,第一台手動碼垛機試製成功了。



第一台手動碼垛機的試製成功,讓邵春生欣喜若狂。雖然,他的每一個動作還需要手工操作,但是,它的研製成功,表明了他最初的設計思路和方案是正確的可行的。


現在,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用程序控制實現自動化來代替手動操作。


邵春生於是開始學習編程技術,設計碼垛機的電路及PIC控制系統。


邵春生白天設計,試驗,晚上又開始學習,研究,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加以完善和優化。時間又過去了5個多月,第一台全自動碼磚機成功研製出來了。

帶著成功的喜悅,邵春生滿懷信心地找到了磚廠周老闆,希望周老闆能夠使用自己的全自動碼垛機,減輕碼垛工人的勞動強度。


可是,出乎邵春生的意外,周老闆對他的設備並不感「興趣」。因為他不相信,一台機器可以真正替代工人勞作。再者,這是第一台,以前沒有人用過,出了問題怎麼辦?另外,機器會不會損壞成品磚呢?如果損壞率高,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面對著周老闆的疑慮,邵春生心裡也不免有些打鼓。


為了研製這台機器,邵春生先後投入了100多萬元,付出了一年半的心血,難道眼看著就要成功,卻這樣擱淺了嗎?


邵春生不甘心,他答應周老闆,免費給他安裝,出現問題隨叫隨到。


邵春生的堅持感動了周老闆。就這樣,全國第一台全自動碼垛機,正式在周老闆的廠子裡安裝成功了。


試生產的第一天,周老闆請來了8個身強力壯的碼垛工,想與機器比試一番。


比賽開始,邵春生親自操作設備,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而12名碼垛工也不甘示弱,他們分工操作,有的擺放,有的碼垛,幹得是熱火朝天。雙方比賽異常激烈。


一個小時之後,邵春生碼磚30噸,與8個工人幾乎相當。但是此時再看8個年強力壯的工人師傅,早已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疼了。


比賽結束,大家都對全自動碼垛機很感興趣。



它占地面積不大,操作簡便,效率卻很高。它一天可碼磚300多噸,完全可以替代8個工人師傅的工作量。同時,碼垛擺放整齊統一,成品磚在碼放和傳輸過程中,減少了人為因素的碰撞,損壞率極低。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


一台小小的碼垛機,看似簡單,卻擁有著1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品。現在,全自動碼磚機又經過多次的優化與改進,各項技術性能和安全性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今年3月份,央視電台《我愛發明》報導了全自動碼垛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事後,有記者採訪邵春生時,他謙虛地說:「這不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是團隊齊心合力,共同積極奮鬥的成績」。

l

發明創造沒有大小,能夠來自基層群眾,真正幫助產業工人,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勞動環境的,是發明創造,都是有根基有基礎的。一定會得到廣大產業工人的喜愛,同時也會為社會、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