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國報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時俱進 煥發新光彩

央廣網 發佈 2022-10-09T04:51:11.167095+00:00

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向祖國報告》,8日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時俱進 煥發新光彩》。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記者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向祖國報告》,8日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時俱進 煥發新光彩》。

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高亢粗獷的旋律……國慶假期這幾天,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地坑院景區,每天都會上演多場鑼鼓書表演。今年60歲的秦仙綢是陝州鑼鼓書第四代傳承人,2021年,陝州鑼鼓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最近,她正在指導自己的鑼鼓書團隊排練一段新編的曲目。

秦仙綢:我就突發一個想法,把鑼鼓書和西方電聲樂有效結合,創作了《魅力三門峽》。觀眾都非常喜歡,也給我拓寬了思路。

每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國各地都會開展非遺展示系列活動,今年線上、線下6200多項活動精彩綻放。

在浙江湖州長興縣太湖圖影小沉瀆村的櫸樹下、涼亭中,身穿戲服的「才子佳人」們正學習著灘簧表演。灘簧非遺傳承人強翠娥說,如今的灘簧戲不僅唱法更通俗易懂,內容也和過去大不相同。

強翠娥:以前是老戲,現在小沉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把這些變化的內容編入到劇本里。

通過重新組建灘簧戲隊,免費開辦灘簧班,利用非遺展館、文化講堂等途徑對灘簧文化進行宣傳,灘簧這飽含鄉土深情的非遺文化成為了豐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別樣色彩。

長興縣太湖圖影小沉瀆村工作人員欽明輝:也和學校積極對接,讓下一代參與到灘簧戲的傳承中,解決了灘簧戲傳承無人的問題,也提高了村民的鄉土情結。

以更鮮活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得以延伸。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非遺已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載體和紐帶。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