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計劃生育:人口斷代下,我們準備好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了嗎?

羅sir職話 發佈 2022-10-09T10:18:50.292155+00:00

老人太多的問題源自第二波嬰兒潮,1962年,由於已經結束了自然災害,人口出生率大幅反彈,當年新出生人口2464萬人,1963年更是達到了2959.3萬人,是有史以來人口出生最高的年份。

截止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全國總人口的14.2%。

根據測算,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到203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在這之前,我們準備好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了嗎?

造成今時今日人口結構失衡的局面,大體上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老人太多。

另一個原因是年輕人太少。

老人太多的問題源自第二波嬰兒潮,1962年,由於已經結束了自然災害,人口出生率大幅反彈,當年新出生人口2464萬人,1963年更是達到了2959.3萬人,是有史以來人口出生最高的年份。

出生人口每年超過2500萬人,這樣的「嬰兒潮」足足持續了十多年,這一般也被稱之為第二次「嬰兒潮」。

當年這些出生的60後們,將在2022年後開始逐漸步入60歲,儘管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因各種意外去世,但考慮到出生人口基數的龐大,每年有2000萬人步入60歲,還是非常正常的。

當年的這些60後們,開始逐漸成為「老齡化」的主力軍。

一個社會裡,嬰兒潮的老去應該是自然現象,如果新生兒足夠多,也不會出現老齡化的現象。

但現在的問題是,年輕人相對少了。

如果我們以十年為一個單位的話,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減少了1172萬人,00後人口總數又比90後減少了4736萬人,10後人口總數相比00後再次減少了24萬人,而10後人口則主要是受到二胎和三胎的影響,所以人口減緩速度有所放緩。

年輕人太少,這裡又分為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主觀上的今天的80後、90後生育主力軍不願意多生,這就造成了新生兒數量的連年下降。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062萬,死亡人口1014萬,而作為對比,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還有1200萬,考慮到今年更為嚴峻的經濟形勢,今年可能會出現人口學中的「死亡交叉」現象,即死亡人口首次高於出生人口。

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總人口將從今年開始,可能會逐步下降。

而二胎的作用,其實也僅僅持續了幾年而已。2016年全國允許生育二胎後,當年出生人口達到了1786萬人,不過在這之後,年出生人口又持續下降,短短几年時間,新生兒幾乎跌破千萬。

年輕人太少,除了主觀上的今天90後、80後不願意多生之外,還有一個客觀因素,那就是不得不提的計劃生育。

1962年,國內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並在1964年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到了1981年,計生委的成立,標誌著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正式開始。

而這,正是80後開始的地方。

從1981年到2015年,三十多年的時間裡,計劃生育見證了一個經濟崛起的時代,但恰恰也錯過了人口結構調整的最佳時代。

對很多80後、90後乃至00後的影響,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有數據表明,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三十年左右時間裡,這讓我們少生了5.6億人。

而這5.6億人,恰好是今天人口出生的主力軍。

如今,隨著80後和90後乃至00後三者之間的人口差異越來越大,這對未來的新生兒出生率的壓力也會更大,隨著80後開始步入40歲,90後步入30歲,當00後成為生育主力軍時,由於人口基數的減少,新生兒的出生率勢必會繼續下滑。

到了2035年,那時我們已經進入了重度老齡化階段,而真正的生育主力軍,恐怕只能交給00後來完成了。

但80後和90後都完不成的新生兒刺激,人口總數更少的00後,又如何能完成?哪怕一對夫婦生三個,可能也回不到過去的生育盛況。

在談到計劃生育的時候,我們過去的確高估了計劃的力量,低估了時代的變遷。

在尚未加入WTO之前,過多的人口的確給糧食生產、溫飽問題帶來了太多的壓力,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內部卻缺少經濟活力,當然會面對人口眾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

但自20001年加入WTO後,人口不再是一個問題了,人口變成了一個紅利,依靠全球最大的人口紅利市場,我們製造業蓬勃發展,藉助廉價勞動力,我們的商品出口到全球各地,物美價廉,經濟自然也跟著飛速發展。

人口紅利帶來的不僅僅是製造業的革新,龐大的需求還導致房地產市場猛漲了十幾年,作為占GDP四分之一左右的房地產行業,在人口紅利的帶動下,又進一步讓經濟飛速上升。

什麼都在快速變化,唯獨計劃生育沒有變。

在人們意識到房子成為一種負擔、在人們意識到生活成本成為一種負擔、在人們意識到工資漲幅越來越低之前,計劃生育沒有變。

直到2015年,在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時,才改為「提倡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子女」。

但群體生育趨勢一旦發生改變,便極難挽回。

早在八月份,衛健委等17個部門就聯合發布支持多項生育的措施,涵蓋住房、托兒等多個方面,期望帶動低迷的生育率。

這些措施的出台,都在解決「養不起」的問題,當然是非常好的措施,國內調查顯示,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給明顯不足。

但還有一些家庭一些人之所以沒有生,「養不起」只是其中一個問題,「生不起」才是一個大問題。

由於今天的許多父母都是從獨生子女走過來的,自己是獨生子女,自然也不會覺得獨生子女有哪裡不好。

還有一個趨勢的變化在於,在年輕人踏入就業的許多壓力面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正在認為,「養兒防老」不靠譜,「啃老」反而更實在。

今天的生育率下降有二個原因,首先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育率自然下降,例如韓國、日本;其次就是三十年來的計劃生育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生育這件事的觀念,這從根本上塑造了人們的「生育看法甚至是生育習慣」。

我們無法否認計劃生育在當時的必要性,以及在今天的所帶來的後果和局限性。

除此之外,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這一占比相對較低,家庭的壓力相對較大;其次,國內房地產市值是GDP的4.1倍,美國和日本也只有1.48倍和2.3倍,這就導致了兩個可能,要麼是房地產太高,要麼是GDP太低。

總而言之,對於給孩子買房這件事,父母的壓力很大。

人口關乎著經濟,一個人從就業到消費,從上學到結婚,無一不和經濟產生強相關,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地方也在鼓勵人們生育。

例如四川近日就印發《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要實施三孩生育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該方案提出17條措施,其中重點舉措有:

  1. 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
  2. 新建居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10個托位、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每千人口不少於8個托位的標準規劃建設
  3. 鼓勵銀行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夫妻提供消費貸款,按生育孩次給予不同程度降息優惠
  4. 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放寬購房資格條件等

這些措施都很好,但力度相對來說可能還不夠大,但考慮到未來越來越嚴峻的人口形勢,更大的激勵也一定會出台,只是時間問題。

重度老齡化的未來,帶來的挑戰一定是較大的,例如市場和公共之間如何平衡,廣大的農村地區人才外流的現象如何破解,以及對一些老人來說,他們的養老問題如何才不至於成為社會問題。

而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可能也會愈發明顯。

每當經濟不那麼好的時候,沒有工作的人一多起來,必然會跑到一線城市去謀求機會,這又會導致一線城市的租金高居不下,當一線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工作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用人單位的議價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於是內卷就形成了。

算上房租、水電和交通成本,我們會發現上班的成本越來越高,一年到頭除開衣食住行幾乎沒有結餘的時候,此時上班的收益是什麼?幾乎是負數,或者等於零。

而這,就是未來重度老齡化階段可能會發生的可怕現象。

當經濟的根源人口開始失去活力,這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必然不是簡單的一元二次問題,這需要我們用漫長的時間,去對抗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

延遲退休是一種必然,而鄉村的凋零,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在這之前,我們可能並未準備好。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