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到底是不是「九條江」?

大地理館 發佈 2022-10-11T07:40:43.775901+00:00

九江,這座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的城,北臨滔滔長江,西靠幕阜山脈,東、南則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其行政區面積達19078平方公里,比北京市還大了近3000平方公里。

九江,這座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的城,北臨滔滔長江,西靠幕阜山脈,東、南則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其行政區面積達19078平方公里,比北京市還大了近3000平方公里。

他,扼守本省北大門,是這個內陸省走向大海的門戶。因為這種重要性,九江成了江西最早、最大的商埠,四大茶市(一說為「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他均占有一席之地。

近代開埠,除了沿海城市,作為沿江城市的九江,也隨著《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被迫成為通商口岸。

以上說的近代至今天的九江。追溯起來,「九江」這個名字從何而來?「九江」到底到底是什麼江?


湘贛之間,江分九派

作為詞語的「九江」,出現得很早。《尚書·禹貢》:

「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


原文敘述的是「江」,也就是長江的水系和地貌狀況。這段提到「九江」,指的是長江的一段及其流經的地區。陵,丘陵。長江穿越巫山,出三峽一帶的丘陵,被稱為西陵,東陵是相對西陵而言,有人說是湖南巴陵,也就是今岳陽一帶,有人說是湖北以東到江西一帶的諸山——無論哪種,我們都可以確定,東陵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交界地帶。

按照《禹貢》敘述,「九江」在東陵之前,似乎應指的兩湖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一帶。

《山海經》也說:「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

關於「九江」的得名,漢代大學者劉向在《說苑·君道》說:「禹鑿江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意思是,大禹治水疏導長江,分出九道支流,河道穩定後順利流向大海。

按照這種說法,所謂「九江」,說的是長江在某一地方有九道支流。

劉向的兒子劉歆也是位大學者,他是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目錄學家、天文歷算家。他很認真地考證了「九江」,說這是九條河——「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他們的具體名稱是贛水(今贛江)、鄱水(鄱陽湖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今撫河)、蜀水(贛江支流)、南水(今袁水)、彭水(今信江)。

這麼說,九江指的是九條河。這是漢代人對先秦經典的一種解釋。


九江設郡,從大到小

焚了很多書的秦朝,將「九江」落實到行政區劃中,「九江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它覆蓋的範圍很大——北至今河南、安徽的淮河沿岸,南到南陵,包括今安徽、河南南部,江西大部,以及湖北東南部一小部分,約相當於今天的兩個江西省大小。

今九江市跟這個「大九江」的關係是:九江位於九江郡的中部,但它的治所位於壽春,今安徽壽縣。秦代後期,原九江郡又以長江為界,被拆分九江郡和廬江郡——縮小後的新九江郡,主要位於安徽境內,跟今天的九江無關。

九江市所在地,自東漢到元代,曾有柴桑、尋陽、江州、彭蠡、德化等多種名稱,隋大業三年(607年)曾短暫在此設立九江郡——這是今九江市和九江地名第一次發生親密接觸,這個郡治所在地就在今九江市。12年後,隋朝滅亡,唐恢復舊名江州。

直到700多年後的元末明初,占據南方的朱元璋改原來「江州路」為「九江府」——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這就是今天九江名字的來龍去脈。



虛虛實實,花落贛北

不過,在「九江府」還沒登場的歲月,「九江」常常以代稱的方式出現在文獻里。《禹貢》「江分九派」之後,歷代都對這「九派」進行過考證。

按照《山海經》《楚地記》說法,「九江」說的是長江在江漢平原以南洞庭湖流域的九條水系。按照劉歆的說法,這九條河主要在今江西境內。

司馬遷在《史記》自序中說:「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廬山附近,說的是今江西北部長江沿岸。班固《漢水》認為:「九江在潯陽南,東合大江。」意思是,九江在潯水之陽以南的地方,說的還是江西北部。漢代經學大師鄭玄認為:「江至潯陽分為九道。」

這些說法,都將水文地貌的「九江」指向了江西北部一帶,今九江市位於其中。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九」為虛數,不是實指,形容的是長江在西陵、東陵之間形成的水系複雜的面貌。

生長於楚地的毛澤東先生多次使用一個叫「九派」的典故,如:「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串南北。」他還饒有興趣地在《致鍾學坤》中探討「九派」的虛實:「九派,湘、鄂、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

九派,跟九江意思相近。如劉向《說苑·君道》:「 禹鑿江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 。」郭璞《江賦》:「源二分於崌崍 ,流九派乎潯陽。」孟浩然《自潯陽泛舟經明海作》詩:「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鄉。」徐禎卿《彭蠡》詩:「地涌三辰動,江連九派深。」孫華《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可以看出,這裡的「九派」大體指的就是古潯陽附近,也就是今九江市。由此可知:「九江」或「九派」經歷了範圍從大到小、從地貌到地區的過程。

到了明代,隨著「九江府」的確立,九江所指對象越來越窄,最終成為一個地方的專指。


潯陽江頭,長江別稱

在行政區基礎上,「九江」又衍生出另一含義——對長江江西段的代稱。如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所說:「九江,即大江也,在九江府城北……亦曰潯陽江,蓋大江之隨地易名耳。」

九江,就是長江在江西境內的河段,又叫潯陽江,是長江在不同地段的名稱。這是中國河流的文化現象,如長江從源頭到下游,有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荊江、潯陽江、皖江、京江、揚子江等不同名稱,九江是潯陽江的另一個名稱,其源頭還是《禹貢》所說的「江分九派」。

相對江西其他地方,九江首當其衝,是贛人出省、外人入贛的集散地,這也讓他與其他兄弟城市有所不同——文化上具有一定的「混血性」:遠離長江的地帶,說贛語,靠近長江的地區,說江淮官話。



小 結

九江的4種含義:

  • 水文泛稱。形容的是長江在湖北、湖南、江西交界地帶水系複雜的狀況。這種泛稱,自先秦以來就有。
  • 九條河流。歷代有人對此進行考證,版本不一,漢代時期就有多人進行解讀。生長於楚地的毛澤東先生多次使用「九派」典故,如:「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串南北。」他還饒有興趣地在《致鍾學坤》中探討「九派」的虛實:「九派,湘、鄂、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
  • 長江別名。長江流經江西段,也稱為九江,又叫潯陽江,有詩為證:「潯陽江頭夜送客」。
  • 行政區名。秦至三國,九江為郡,範圍不斷縮小,最早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最後僅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南附近。隋朝短暫設立九江郡,作為行政區的「九江」第一次以九江市為中心。明初以來,九江先後有九江府、九江縣、九江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