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英國王室的驚天醜聞!為什麼說女王的去世敲響了王室的喪鐘?

腦洞烏托邦 發佈 2022-10-12T01:40:45.709283+00:00

2022年9月8日,倫敦當地時間下午4.30,內閣秘書西蒙·凱斯撥通了首相特拉斯的電話,說出了那句彩排了無數遍的暗號:London Bridge is down。

點擊此處安觀看完整版視頻

2022年9月8日,倫敦當地時間下午4.30,

內閣秘書西蒙·凱斯(Simon Case)撥通了首相特拉斯的電話,

說出了那句彩排了無數遍的暗號:London Bridge is down。

在位70年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世長辭,享年96歲。

當天下午6時30分,英國白金漢宮上方的英國國旗降半旗致哀。

70年有多長?英國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統治61年。

伊莉莎白二世即位時的首相是生於1874年的邱吉爾,

駕崩時的首相是生於1975年的特拉斯。

她的一生,見證了15位英國首相的沉浮起落。

在英國有一句俗語是:爸爸的爸爸是爺爺,爸爸的媽媽是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在英國人心中就是他們慈祥的祖母。

早在上世紀 60年代,

安排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葬禮相關事宜的「倫敦橋行動」就被制定好了。

雖然當時女王只有40多歲,但相關人員每年都要為「女王駕崩」進行彩排。

以橋的名稱作為王室葬禮的暗號,早已成為英國王室的一項傳統。

2021年9月初,機密文件《倫敦橋行動》被內部人員泄露給了美國「政客Politico」網站,

該網站又在第一時間將文件內容向全世界公布了出來。

雖然英國官方一直在為女王的後事做準備,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一些媒體隔三差五也會透露一些所謂的「機密消息」,但實際上,

這些內容大多是基於前任國王,或其他王室成員的葬禮撰寫出的參考版本。

但「政客Politico」網站公布的這份文件卻有所不同。

女王去世10天後的安排,包括葬禮細節,以及政府行動,

都被完整無誤地泄露了出來。最後還附贈了一個彩蛋,

那就是被稱為《春潮行動》(Spring Tide)的有關查爾斯王子登基安排的機密文件。

如今查爾斯王子已經成了查爾斯三世,黛安娜王妃婚姻里的第三人卡米拉也終成王后。

今天我們就以女王的一生為主線,聊聊英國王室跌宕狗血的故事,

以及為什麼說女王的去世也敲響了王室的喪鐘。

初登王位

1926年4月21日的雨夜,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出生於倫敦的祖父母家中。

那時,沒有人預料到王位將成為她一生的責任。

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只是當時國王喬治五世的次子。

1936年12月,伊莉莎白的人生迎來了最大的轉折點:

她的伯父,彼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迎娶美國離婚女子沃利斯·辛普森,

決定放棄王位,震驚世界和整個王室。

消息傳出的那一天,人們聚集在倫敦的皮卡迪利大街,伊莉莎白家的連排別墅前歡呼。

伊莉莎白向6歲的妹妹瑪格麗特解釋說道:「爸爸要當國王了。」

瑪格麗特問:「也就是說你會當女王?」

伊莉莎白冷靜回答,「是的,我想是這樣。」

喬治六世只有兩個女兒,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

作為長女的伊莉莎白成為了第一王位繼承人。在母親的教育下,

伊莉莎白從小就知道一位獨當一面、舉止優雅的王儲該如何表現。

母親告訴他,一個高貴的女士的後背永遠都不能靠在椅背上。

而這種考驗人的坐姿,伊莉莎白可以保持好幾個小時。

母親還時刻提醒她,要避免嘲笑、不許炫耀、說話和聲細語,

不要吼叫和威嚇,否則就會失去信任和愛戴。

喬治六世曾經說過,他在伊莉莎白身上,仿佛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影子。

他預感一個偉大的君主正在誕生。我們不一定需要男孩來做國王,伊莉莎白會做得更好。

1939年,還是公主的伊莉莎白在達特茅斯海軍學院遇到了在那裡讀書的

希臘與丹麥王子菲利普,一見傾心。那年,伊莉莎白13歲,菲利普18歲。

在8年的書信往來後,1947年11月20日 ,公主和王子結婚了。

菲利普放棄了他希臘王室和丹麥王室的頭銜,並且簽署了放棄王位繼承權的協議。

在二戰後可怕的經濟低迷中,兩人的婚禮是英國人那個冬天裡最溫暖的記憶。

婚後的一段時間裡,菲利普和伊莉莎白都過著平靜又幸福的生活,

也很快迎來了大兒子查爾斯王子和女兒安妮公主。

直到1952年2月6日清晨,一通電話吵醒了睡夢中的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

電話那頭傳來噩耗:國王喬治六世去世了。

當時在非洲出訪的伊莉莎白公主繼承了王位,從這天起,

25歲的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有了一個新的稱號:伊莉莎白二世。

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在西敏寺舉行加冕典禮,

典禮在電視上進行了實況轉播,這在英國歷史上還是首次。

「伊莉莎白」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字面意思為「以上帝的名義起誓」。

對於伊莉莎白二世來說,她恰恰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一生永不退位,

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英國。她把伯父愛德華八世當做了反面教材,

因為根據英國王位的繼承規則,中途退位的情況極為罕見,

伊莉莎白認為「退位」是極不負責任的,也是王室的恥辱。

此後70年的歲月里,伊莉莎白也確實做到了她的誓言,

成為了英國王室最穩定的象徵。

70年風雨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硝煙瀰漫在歐洲上空。

1940年,德軍開始轟炸英國本土。同年10月13日,為了安撫躁動不安的民心,

年僅14歲、當時還是公主的伊莉莎白通過BBC廣播進行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公眾演講。

她說:這個國家的數千萬人不得不離開家園,與父母親人分開。

我和我的妹妹瑪格麗特為您感到非常難過,我們明白離開您愛的人意味著什麼。

對於生活在新環境中的您,我們與您感同身受,同時我們也感謝那些接納您的好心人。

1945年,19歲的伊莉莎白說服父親喬治六世,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戰爭。

隨後,她加入了英國軍方的婦女支援部隊,

也成為了英國王室中唯一一名參加過二戰的女性。

溫斯頓.邱吉爾是伊莉莎白登基後的第一任首相。

當時邱吉爾已經年近80歲了,在他眼中伊莉莎白還是個孩子。

但是他後來寫給妻子克萊門汀信中卻這樣描述伊莉莎白:

她有一種不言自威、沉靜反思的氣質,出現在一個小娃娃身上令人驚訝。

1952年,伊莉莎白二世即位時,英國正在淒風冷雨中告別「大英帝國」。

英國雖然在二戰中擊敗了納粹德國,但代價卻是整個帝國。

伊莉莎白面對的是戰後的國力衰退、物資短缺、帝國逐漸解體的困局、

以及美蘇冷戰的嚴峻形勢。50年代初,大英帝國的國土尚有3000萬平方公里,

而如今英國面積還不到25萬平方公里。但相比歷史上各大帝國的盛衰興亡,

英國告別帝國的方式算是最體面的。

伊莉莎白嘗試通過大英國協來維繫英國與其前殖民地的關係。

一直到伊莉莎白去世,她依然是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紐西蘭在內的15個國家的現任君主和共同元首。

成立於1926年的大英國協截止到目前還有50多個成員國,印度、新加坡都在其列。

在很多人看來,虛君制之下的英國女王不過是政治花瓶和橡皮圖章,

有人會說:一個沒有實際政治權力可言的國王又能有什麼影響力呢?

但這話只勉強說對了一半。英國女王的確沒有什麼政治權力,

但她卻是現代英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對於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而言,流水般的英國首相是什麼?

頂多是一個「友邦執政者」,來訪時可以歡迎也可以冷臉相對。

但鐵打的女王是什麼?是老祖母,是歷史記憶,是王室的榮耀,是有別於政客的親切。

為了促進大英國協國家的穩定與團結,1953年起,女王踏上了漫長的巡訪旅途。

她一生中出訪海外300多次,到過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

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次數最多的君主。

就像紐西蘭前總理大衛·郎伊所說:「我們在爭鬥,而女王在團結。」

1986年10月,

伊莉莎白二世訪華,成為了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

在那次訪問中女王帶來了一封遲到了400年的信。

她說:1602年,當時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曾給中國萬曆皇帝寫信,

表示希望發展英中之間的貿易,但那封信沒能送達。

幸運的是,400多年來,郵政事業已經突飛猛進,今

天中國邀請我們到這裡來的信件平安送到了,而且我們也很樂意接受這一邀請。

訪問結束時,女王還將400多年前那封信的複印件交給了

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作為紀念。

2011年5月,女王和菲利普親王應邀訪問愛爾蘭,

成為了一個世紀以來第一個訪問愛爾蘭的英國君主。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那次訪問就是一場賭博,

畢竟,英國和愛爾蘭之間存在著太多的歷史悲痛。

自從12世紀,英格蘭第一次入侵愛爾蘭以來,

愛爾蘭就一直飽受戰爭、宗教衝突和政治分裂之苦。

訪問中,女王在愛爾蘭為她舉行的國宴上發表講話,

向當年為了愛爾蘭獨立而犧牲的人們表示同情和致歉。

她說:「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們希望能夠改寫歷史。」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

第二天的《愛爾蘭時報》評論說:

「伊莉莎白女王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代女中豪傑,

這個島上相當一部分人仍效忠於她,最重要的是,

她是兩個獨立但緊密相連的國家,相互關愛和共同利益的象徵。」

和其他英國王室成員相比,「恪盡職守」四個字是對女王一生最好的概括。

無論有多少風暴來襲,她始終保持著冷靜和堅忍。

一個人某一天突發奇想,充滿責任感地行事並不難,

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讓周圍的人如沐春風。

女王從登基到去世,一共經歷了15位英國首相,有同歲的柴契爾夫人,

還有她眼中的「小青年」布萊爾、布朗、卡梅倫、特蕾莎.梅和詹森,

以及剛剛任命的特拉斯。

大部分英國首相當選後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拜見女王,獲得女王親授的「任命書」。

女王的性格偏向保守謹慎,很少在公共場合表達政治觀點。

與英國首相例行見面時,大部分時間都會耐心傾聽,除非首相向她徵求意見,

否則女王不會給出建議。她一生唯一公開的政治觀點是:自己統治的領土一定要統一。

生活上,女王十分自律。每天晚上11點準時入寢,早上7點半按時起床,

數十年來雷打不動,即便是出國訪問時也不例外。

穿衣搭配上,女王也延續了她處變不驚的風格。

一個標準的「英國女王style」通常包括:

一件彩色大衣,一頂和大衣同色的帽子、珍珠項鍊、寶石胸針、

一個Launer London的手提包和一雙黑色粗跟皮鞋。

不過,大衣的顏色是豐富多彩的,也因此伊莉莎白二世有了一個「彩虹女王」的稱號。

1957年,伊莉莎白二世第一次通過電視發表聖誕致辭。

此後,女王的聖誕致辭就成為了慣例,一直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25歲就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一待就是70年。

史上待機最久的女王,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擁有的是開了掛的人生,

但同時她也是我們見過的活得最累最憋屈的女王了,

因為她的一生直到去世都在給王室其他喜歡捅婁子的人擦屁股。

看似美滿的婚姻

2021年4月9日,99歲的菲利普親王離世。

4月16日,在親王葬禮的前一天,英國王室公布了一張拍攝於2003年的照片。

照片中,女王和菲利普親王坐在草地上,陽光斜照,兩人對著鏡頭微笑,

宛如一堆神仙眷侶。老伴的突然離世讓女王一下子蒼老了不少。

丈夫的葬禮上,所有人都離場後,女王依然一身黑衣,神情落寞地坐著,

靜靜地看著親王的靈柩,讓人心疼。

菲利普親王的靈柩上有一張女王親手寫的告別卡片,

上面有一句話是:我愛你,你的莉莉貝特。莉莉貝特是女王的小名。

相伴了74年,如今還是有一個人先走了。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會羨慕女王和親王矢志不渝的愛情?

其實他們的婚姻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美滿。

都說菲利普親王為了伊莉莎白二世,主動放棄了希臘的王位繼承權。

但事實上,雖然菲利普親王的爺爺的確是希臘國王沒錯,

然而他的父親在家裡只排行老四,

也就是說王位要傳到菲利普親王那兒得經過九曲十八彎。

菲利普親王在丹麥的王位繼承順位就更加靠後了。

相比之下,伊莉莎白卻是實打實的英國王位第一繼承人。

情到濃時,一切身份地位的差異似乎都可以被愛情彌補。

但熱情退卻,一切不是問題的問題又都成了問題。

根據王室規定,用餐時,菲利普親王必須要在女王之前抵達餐廳等待,

如果遲到了,必須做出正式道歉。

在女王離席前,他不能提前結束晚餐,也不能離開餐桌。

但這些還都是小問題,最讓菲利普親王如鯁在喉的是,孩子們都不能冠父姓。

為了孩子們的姓氏,菲利普親王和女王沒少鬧意見。最終,女王為了挽回兩人的關係,

不顧王室的強烈反對,創造了「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

這個聯合姓氏,作為他們後代的姓。

1953年,在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上,菲利普是第一個向她下跪的人。

下跪後,他說了一句話:「我,菲利普.愛丁堡公爵,

願終生成為你的臣民並且尊敬你、效忠你……」

菲利普親王有沒有做到他的承諾要看我們如何定義「尊敬」和「效忠」了。

有英國媒體報導,女王超長的婚姻背後,還有一份菲利普親王超長的情婦名單。

從舞女到貴族名媛,菲利普親王的情人至少有30多個,

其中最著名的是與彭妮·納奇布爾(Penny Knatchbull)的緋聞。

彭妮是白手起家的富翁雷金納德·伊斯特伍德(Reginald Eastwood)的獨女,

雖然不是貴族,但家裡也富得流油。

菲利普親王與彭妮初識於1975年,

當時的菲利普親王55歲,而彭妮年僅22歲,還是倫敦商學院的一名研究生。

雖然年齡差距懸殊,但菲利普與彭妮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從學術聊到馬術。

不知道是菲利普親王太坦蕩,還是太肆無忌憚,

隔三差五就有英國媒體拍到兩人約會的照片。

1979年10月,彭妮嫁給諾頓. 納奇布爾(Norton Knatchbull)勳爵,

躋身王室圈子,不過婚後依然與菲利普親王關係緊密。

20多年來,菲利普親王與彭妮的「深厚友誼」令王室上下側目,

儘管兩人聲稱這只是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但依舊讓人無法忽視他們的親密。

而女王則選擇了始終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017年,在菲利普與伊莉莎白結婚70周年之際,

著名的英國王室傳記作家英格麗.希沃德 (Ingrid Seward)出了一本書,

題為《我丈夫與我:70年王室婚姻故事的背後》,書中寫道:

1948年,在伊莉莎白懷上大兒子查爾斯的時候,

菲利普就和女演員派特·柯克伍德(Pat Kirkwood)不清不楚了。

1957年,伊莉莎白女王的發言人曾公開闢謠,說女王和親王之間並無裂痕。

1992年,71歲的菲利普親王也曾站出來為自己辯護,

說:「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多年來,我走哪兒都有保鏢陪著,怎麼可能有機會做那些事情?」

菲利普親王是否真的出軌我們外人無從得知,

畢竟媒體不曾拍到過任何大尺度的實錘的照片。

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伊莉莎白二世很清楚自己這一輩子都要服務於王位,

包括她的婚姻。即使丈夫不忠,她也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吞,因為她要保證王室的顏面。

不過,平心而論,比起其他王室成員,菲利普親王還算是最讓女王省心的了,

也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來源。

叛逆的公主

1952年,喬治六世的突然去世,讓伊莉莎白、妹妹瑪格麗特、

以及她們的母親悲痛欲絕。這邊伊莉莎白還沒能從悲傷中走出來,

便和菲利普親王匆匆舉家搬遷到了白金漢宮,準備登基。

而那邊瑪格麗特和母親則搬到了克拉倫斯府。

就在瑪格麗特公主最脆弱的時候,一個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

撫平了她喪父的痛苦,卻也成為了她後半生悲劇的根源。

這個男人就是比瑪格麗特公主年長16歲的軍官彼得.湯森。

年齡的差距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重要的是湯森是個有婦之夫,還有兩個孩子。

這樣的戀情在50年代保守的英國是很難被王室和教會所接受的。

儘管不久後湯森便和妻子離婚了,並向瑪格麗特提出了求婚,

但當時英國的教會是不提倡離婚的。他們極力反對公主的親事,

認為王室成員如果和離異人士結婚,就是公開打教會的臉。

瑪格麗特公主向女王姐姐表明心意,說願意放棄自己的公主身份,

也要和愛人長相廝守。然而女王剛剛登基,百廢待興,一面是王室的威儀,

一面是一起長大的妹妹,她難以取捨。

她讓瑪格麗特再耐心等待兩年,她來想辦法。

但最終,瑪格麗特公主還是沒能等來她的幸福。

1955年10月31日,瑪格麗特發表聲明,說為了履行自己對教會和國民的義務,

決定與湯森分手。這場備受矚目的曠世之戀黯然收場。

此後,瑪格麗特一直鬱鬱寡歡,直到30歲還孑然一身。

後來草率地嫁給了花心攝影師Antony Armstrong-Jones安東尼.瓊斯。

雖然他們也很快擁有了一雙兒女,但是瑪格麗特並不快樂。

從婚後六七年開始,瑪格麗特出軌的八卦報導,就從來沒有間斷過。

從女兒的教父,到首相的親戚,從搖滾巨星到知名演員。

1976年,身著暴露泳衣的瑪格麗特,被八卦雜誌拍到和比她小十幾歲的男友在海邊嬉戲。

這張照片徹底激怒了瑪格麗特的丈夫,以及英國政壇。

有人同情她是被左右婚姻的墮落公主,也有人聲討她是王室的蕩婦。

兩年後1978年,瑪格麗特與丈夫離婚。

同一年,因為長期的酗酒抽菸,她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

而對於女王而言,妹妹的特立獨行只是王室一地雞毛的開始。

最糟糕的1992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有四個子女:長子查爾斯王子,女兒安妮公主,次子安德魯王子,

以及小兒子愛德華王子。除了愛德華王子,其他3個子女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等。

1992年2月,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一起出訪印度,這天正好是情人節,

按照慣例,這天王子和王妃都會獻上情人節之吻,以示恩愛。

可是當查爾斯王子把嘴伸向黛安娜王妃的臉龐時,

黛安娜把脖子一轉,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

同年5月,黛安娜向記者安德魯.莫頓(Andrew Morton)講述了她全部的婚姻生活,

並指責卡米拉是自己和查爾斯婚姻中的第三者。

安德魯.莫頓將黛安娜的自述寫成了一本書《黛安娜:她的真實故事》。

不久後,1992年底,查爾斯王子與情婦卡米拉的通話錄音被曝光,

內容直接露骨,此事件也被稱為「卡米拉門」。

1992年12月9日,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正式分居。

黛安娜說: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有三個人,有點擁擠。

對戴妃十幾年來飽受折磨的皇室婚姻的內幕感興趣的,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視頻。

也是在1992年,女王唯一的女兒安妮公主與共同生活了16年的馬克.菲利普斯離婚。

並於8個月後,火速和現任丈夫蒂莫西·勞倫斯結婚。

1992年8月,安德魯王子的妻子莎拉Sarah Ferguson被狗仔拍到

與富商情人John Bryans約翰.布萊恩斯度假的不雅照。

照片中Sarah躺在躺椅上,享受情人為她吮腳趾。同年,安德魯王子與Sarah分居。

1992年11月,女王的行宮溫莎城堡突然起火,

5個小時的大火將溫莎城堡一百多個房間燒毀,

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以 3650 萬英鎊的成本進行了全面修復。

女王曾經將1992年稱為「最糟糕的一年」,可熟不知,更大的危機還在前面等著她。

王室最大危機

1997年8月31日,已經與查爾斯王子離婚的黛安娜,

與富商男友多迪(Dodi Fayed)約會時,為擺脫一幫攝影記者的追逐,

在法國巴黎發生車禍。多迪(Dodi Fayed)與司機亨利.保羅(Henri Paul)當場死亡。

黛安娜身負重傷,被送進醫院搶救,但因為胸部大出血,搶救無效,

在醫院逝世,年僅36歲。英國警方很快公布死因調查報告,

認為這起車禍是由於司機保羅酒後超速駕駛所造成的,

純屬事故,不存在謀殺的可能性。

此後,人們對於黛安娜究竟是死於意外,還是王室的陰謀爭論不休。

事發當時,女王位於阿伯丁郡的巴爾莫勒爾城堡。

就在英國民眾對這位「人民王妃」的去世哀痛不已之時,

人們驚訝地發現:女王隱身了。或許是因為幾年來被兒子查爾斯、黛安娜、

以及卡米拉的三角關係搞得煩透了,

或許是因為不滿黛安娜將王室不堪的一面公之於眾,

又或許是因為黛安娜已經不是王妃了,

總之,女王拒絕公開哀悼黛安娜,甚至拒絕返回倫敦。

女王的缺席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輿論將矛頭直指王室。

英國王室傳統上要求成員保持孤高、威嚴,而這種與民眾的距離感,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與平等思潮的出現,被衝擊地粉碎。

反觀,黛安娜王妃隨和親民,在巡訪中總是熱情地擁抱民眾,

去醫院探訪愛滋病兒童,為全球反地雷運動的奔走呼告,

不顧自身安危,穿越雷區。人們感受到了黛安娜的親切與真誠,

認為這才是王室該有的樣子。黛安娜去世後,指責其他王室成員殘酷、

不近人情的聲音越來越高。這應該是女王一生中遭遇的最湍急的政治危機了。

最終,女王艱難地選擇了向輿論與公眾屈服,於9月5日返回倫敦,

下令白金漢宮降半旗,在哀悼的人群中亮相,

並且通過電視直播表達了對黛安娜去世的惋惜。

這可能是女王對「何謂民意」感觸最深的一次了。

在之後的民間訪問活動中,女王也逐漸改變了與民眾的交流方式。

女王秘書瑪麗.弗朗西斯(Mary Francis)也說:「女王從黛安娜身上學到了許多,

特別是在新時代如何與民眾的相處的問題上。」

女王也累了…

2002年,伊莉莎白二世迎來了登基50周年慶典,

一百萬民眾湧入白金漢宮前的大道以及周邊公園參加慶祝活動。

但也是在同一年,女王的妹妹,半生坎坷的瑪格麗特公主,

因中風引起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71歲。

僅僅一個月之後,2002年3月30日,女王的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

在睡夢中離世,享年101歲。

時間來到了2019年7月初,美國著名皮條客、淫魔富豪愛潑斯坦的被捕入獄。

僅僅一個月後,愛潑斯坦被發現死於獄中。由愛潑斯坦親手打造的、

專門向各國政商名流,甚至王室提供特殊服務的「蘿莉島」被曝光,

一時間天下譁然。對這起案件感興趣的,依然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視頻。

早在愛潑斯坦被捕之前,2015年初,美國女子Virginia Roberts維吉尼亞就提出指控,

聲稱2001年時,年僅17歲的她,在愛潑斯坦的安排下,先後在倫敦、

紐約和加勒比海蘿莉島,3次被迫與英國安德魯王子發生性關係。

還公開了一張在倫敦拍下的,與安德魯王子的親密合影。

照片中,安德魯王子摟著Virginia的腰,愛潑斯坦的搭檔「皮條大嬸」

吉斯萊恩·麥克斯韋爾(Ghislaine Maxwell)在傍邊笑的一臉燦爛。

對於這些指控白金漢宮當然全盤否認了。

2019年11月,安德魯王子在接受BBC採訪時聲稱,他從來都沒有見過Virginia。

照片是P出來的,他跟愛潑斯坦也不熟。

2021年8月,Virginia在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向安德魯王子提起訴訟。

這起案件雖然最終以雙方和解而告終,

但2022年1月,61歲的安德魯王子被女王逐出王室,

其軍銜和王室贊助人身份均被剝奪。

2020年1月8日,女王的孫子哈里王子和妻子梅根·馬克爾正式宣布退出

「英國王室資深成員」的行列,隨後居家搬遷到美國生活。

2021年3月,哈里與梅根在奧普拉脫口秀中又爆出王室內部有嚴重的種族歧視,

頓時引發輿論海嘯。95歲高齡的女王依然在給兒孫們收拾爛攤子,她是真的累了。

2022年2月20日,女王曾確診新冠,但症狀輕微,經過精心的調養後很快康復了。

3月29日,女王在倫敦出席了紀念菲利普親王的活動,這是她確診康復後,

第一次公開露面,精神狀態看上去還不錯,不過人消瘦了不少。

自那之後,女王便很少出門遛她的柯基犬了。

4月21日,女王迎來了自己的96歲生日,王室公開了一張女王牽著兩匹兩匹白馬的照片。

這是當天女王與親友門一起慶生時拍下的。

女王生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去世的兩天前。

9月6日,她在巴爾莫勒爾城堡接受了詹森的辭職,並正式任命特拉斯為新任首相。

當天她穿著優雅,臉上始終面帶笑容,但身體狀況明顯已經很差了。

手背有嚴重的淤青,應該是打點滴留下的痕跡,走路也有些不穩了。

9月8日,下午4點30分,女王在巴爾莫勒爾城堡猝然長逝。

多地降半旗致哀。次日,英格蘭教堂、禮拜堂以及大教堂都鳴鐘以示悼念。

王室養蜂人約翰·查普爾也在第一時間將女王去世的消息告訴了

白金漢宮以及克拉倫斯宮蜂巢中的蜜蜂們。這是一項英國保留了數百年的王室傳統。

在英國文化中,蜜蜂被視為「上帝的小使者」,養蜂人家裡若是有婚喪嫁娶的紅白大事,

都要與蜜蜂分享,否則就會惹怒這些上帝的僕人,它們將不再生產蜂蜜,

離開蜂巢甚至死亡。得知女王去世後約翰·查普爾給每個皇家蜂箱都繫上了黑色絲帶,

並輕輕敲打蜂箱側壁,對裡面的皇家蜜蜂們小聲說:

「女王已經離開人世了,但請你們不要離去,新主人未來會善待你們的。」

2022年9月19日,英國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西敏寺舉行了國葬。

葬禮尾聲出現了此前從未公開過的「斷杖」儀式:現任王室宮務大臣帕克勳爵

來到女王靈柩前,在眾人面前折斷了一支細長的白杖,

並且將斷成兩截的白杖放置在女王棺木之上,象徵著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的結束。

禮畢,女王的靈柩在莊嚴的儀仗隊的護送下被放入靈車,前往最後的安息之地,

倫敦西郊的溫莎堡。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出殯街道的兩旁,最後一次向女王致意。

如今女王已經與丈夫菲利普親王一起長眠在了溫莎堡聖喬治教堂的皇家墓穴內。

最後的喪鐘

有人說,女王的離世不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敲響了君主制最後的喪鐘。

英國人有多麼愛伊莉莎白二世,看看各家媒體的頭版頭條就知道了。

不管大報小報,別看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天天罵政府罵首相,

但在女王面前個個都老實了,對這位慈祥的老祖母基本上都是五星好評。

有一次,一向不安分的《太陽報》短暫地唱了會兒反調,

翻出了女王1933年的一段家庭錄像,

畫面中7歲的伊莉莎白在後院跟伯父愛德華八世嬉戲玩耍。

《太陽報》頓時兩眼放光,在封面刊登了這樣一段話:1933年的機密錄像資料顯示,

愛德華八世教女王進行納粹敬禮。本以為會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可沒想到,

英國民眾根本不買帳。

有網友說,如果我是女王,我會永遠禁止《太陽報》的老闆默多克進入這個國家。

還有網友說,《太陽報》再次刷新了底線。壓力之下,《太陽報》只好立刻改變畫風,

表示他們對女王是極其尊敬的。

並在兩個月之後,伊莉莎白二世的在位時長,

打破其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記錄之時,送上了誠摯的祝賀。

根據權威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莫里Ipsos MORI多年來的民調結果,

英國民眾對王室的支持率一直穩定在70%左右的高位。

2012年,女王在位滿60周年時,支持率達到了巔峰。

超過80%的英國人希望英國保留君主制,不要改為共和制。

與其說人們支持英國王室,不如說人們支持的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9月22日是澳大利亞新增的一個一次性公共假期,被稱為 "全國悼念女王陛下日"。

而就在這一天,不少心急的澳洲人已經走上街頭,強烈呼籲廢除君主制。

澳大利亞多座首府城市爆發抗議,上千人高舉標語,上街遊行、吶喊,城市一度陷入混亂。

有人甚至當街焚燒澳洲國旗。

此前,澳大利亞總督David Hurley大衛.赫利就明確表示過,

只要女王去世,澳大利亞就會脫離大英國協王國。

2021年11月,東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正式宣布成為共和國,

此前擔任總督的桑德拉·梅森就任該國首任總統,

取代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成為了新的國家元首。這裡值得一提的一點是,

巴貝多退出的是大英國協王國,而不是大英國協。「大英國協王國」和「大英國協」

雖然名字很接近,但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大英國協王國,目前一共有15個國家,

它們仍然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

而大英國協則是指由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組成的鬆散國際幫派組織。

簡單來說就是,「大英國協王國」是英國的心腹,「大英國協」是英國曾經的小弟。

巴貝多退出了大英國協王國,但依然留在大英國協,算是給帝國最後留了點面子。

大英國協的存在其實就是名存實亡的帝國主義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而女王終其一生都在保住這塊布不落地。

如今女王去世,查爾斯三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深受擁戴的母親。

權利遊戲失去了牌桌,大英國協的未來更加風雨飄搖。

不僅如此,英國內部也早已危機四伏。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攤開英國地圖,

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本土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北愛爾蘭構成。

由於歷史的原因,300年來,蘇格蘭鬧獨立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進行了獨立公投。公投開始的幾天前,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曾經呼籲蘇格蘭人:審慎考慮未來。

那次公投的結果是55%的人反對獨立,45%的人支持獨立,蘇格蘭也因此留在了英國。

作為英倫三島的君主,女王曾是維繫聯合王國和平統一的紐帶,而現在基石崩塌,

王國風雨飄搖,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呼之欲出。

無論是對於外部的大英國協,還是內部的蘇格蘭,女王的去世都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應對女王駕崩的計劃預案之所以被稱為「倫敦橋行動」,據說是源自那句悲傷的民謠。

所有英國人都明白,倫敦橋的坍塌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BBC曾播出一檔名為《加冕禮》的紀錄片。記者問女王,王冠是不是很重?

女王回答:「是的,你如果低頭,王冠就會掉。」

「不要低頭,王冠會掉。」看似玩笑的一句話,概括了女王的一生。

1977年,在登基25周年銀禧(Silver Jubilee)慶典上,

女王回憶起30年前訪問南非時所作的誓言。

她說:在我21歲時,我發誓我的一生將服務於我們的人民。

我祈求上帝幫助我實現這一誓言。

雖然這個誓言是在我年輕沒有判斷力時做出的,

但是我並不後悔,也不會收回其中的任何一個字。

這一誓言,女王做到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