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養心殿(8)

柳色音塵絕 發佈 2022-10-14T10:30:21.886991+00:00

養心殿佛堂位於養心殿西暖閣北側,據《活計檔》記載,雍正時期在這裡設置斗壇,雖然乾隆後將斗壇撤銷,但是養心殿西暖閣後室作為清帝私人信仰場所的定位再無變化。


我們今日介紹養心殿西暖閣佛堂。

養心殿佛堂位於養心殿西暖閣北側,據《活計檔》記載,雍正時期在這裡設置斗壇,雖然乾隆後將斗壇撤銷,但是養心殿西暖閣後室作為清帝私人信仰場所的定位再無變化。

乾隆年間上層作為長春書屋使用,在乾隆十一年,「將西牆通景油畫起下,寶座圍屏拆出「位於樓上的長春書屋移至樓下原西間寢宮內。

將仙樓改造成佛堂,是乾隆皇帝在宮中最早改造的佛堂。

通往佛堂的通道窄小而曲折,採用紫檀木包鑲嵌湘妃竹隔扇與佛堂相隔,

槅扇和方窗外圍均用兩面嵌湘妃竹、側邊包鑲紫檀的木條拼接成冰裂紋圖案,內里均為梅花透雕圖案。

橫批心、槅扇心以及裙板上均嵌有雕刻成蓮花形,或雕刻成玉璧形玉石或玉石料。

梅花樹幹用紫檀木雕刻而成,花瓣用和田玉雕刻而成,花瓣通過雕刻成花蕊形的小木釘與樹幹連接。

養心殿仙樓佛堂內檐形式多樣,包括隔扇、花窗、倒掛楣子、落地罩等不同類型,材質也可分為黃花梨、楠木和紫檀包鑲嵌湘妃竹。

仙樓上層南、西、東三面設卍字欄杆。正面壁上供奉五方佛5軸,前放供桌,上擺銅佛、佛龕、供器和經書等。

按照五方佛為中心,對稱供奉菩薩、佛母、護法、天王的供奉布局,壁上掛菩薩8軸,佛母4軸,護法神6軸,明妃3軸,天王4軸,本尊14軸,壇城3軸,唐卡共計四十七軸。

地位最低的四大天王則利用仙樓天井空間,供奉於天井的東、南、西、北四方,成為五方佛最外院的護法,同時又形成護持無量壽寶塔的格局。

仙樓下東走道通向養心殿明間和後寢殿,西走道通向梅塢,南走道可通三希堂。

樓下正中安置一尊紫檀七層八角無量壽佛寶塔,高約3.932米。

全塔分為三大部分:頂層為塔剎,中間為七層塔身,底部為須彌座。

塔剎由上至下又可細分為剎頂、傘蓋、剎身、剎座。剎頂為日月剎,由琉璃材質的仰月和圓光組成,圓光為琥珀紅色,仰月為白玉色。

仰月之下為紫檀木鏤雕八角傘蓋,傘蓋底部有金剛杵和卷草紋浮雕圖案,周圍嵌有銅鎏金飾物並掛有一圈珍珠流蘇。

剎身由下粗上細的環圈共六層,每一層八面,均刻有金漆六字真言。

中間七層塔身為仿閣樓式結構,自下而上樣式相同,但尺寸逐漸遞減。

每層戧脊上有銅鎏金小跑獸、安裝在翼角上獸形防水構件的套獸和戧獸。

圍脊處有圍脊獸,四類獸為一套,每層八套,共計五十六套。

每層有八扇紫檀雕花木邊嵌玻璃歡門,共五十六扇,每一扇門內供奉歷代西藏喇嘛所進獻梵銅利瑪無量壽佛像。

底部須彌座自上而下分別是上枋、上裊、束腰、下裊、下枋、圭腳。

按製作方式而言,這座佛塔須彌座可分為三個部分,即上裊和上枋為一整體,與圭腳、下枋和下裊組成的下部整體上飾有變相的蓮紋,束腰上透雕卷草紋和十字金剛杵紋飾。

仙樓佛堂存在於處理國家大事得養心殿之中,表明乾隆追求成就一切眾生事業的無量聖界。至此,養心殿西暖閣中的仙樓介紹完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