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中醫治病也是「配方如烹調」

科普中醫知識 發佈 2022-10-15T03:53:45.216000+00:00

中醫大師岳美中先生常說「配方如烹調」。岳美中把遣藥組方比作日常生活中。人人皆曉的烹調技術。烹調中原料組合不當或比例失調,做出的菜餚當然不能味美可口。同樣,在遣藥組方中,如果君、臣、佐、使搭配不當或用量比例考慮不周,也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中醫大師岳美中先生常說「配方如烹調」。岳美中把遣藥組方比作日常生活中。人人皆曉的烹調技術。烹調中原料組合不當或比例失調,做出的菜餚當然不能味美可口。同樣,在遣藥組方中,如果君、臣、佐、使搭配不當或用量比例考慮不周,也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岳美中的比喻生動形象,耐人尋味,說理清析透徹,深入淺出。

烹調在古代是件大事,商朝宰相伊尹著《湯液經》就是搞烹調的。烹調術是講究湯菜的滋味,譬如炒肉菜,有豬肉若干,炒到什麼火候,加入多少花椒、大料、味精、鹽、蔥、姜以及其它的調味品,做出來的菜才好吃。廚師對配料的比例和做法都非常講究。假若不管肉菜多少,調味品都各放大把,大火一燒做出的菜味道一定很差。中醫大家岳美中認為,中醫配方調劑,也如烹調一樣很講究。

「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桂枝湯,『用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二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煎法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度謹嚴。分析起來,桂枝和芍藥等量很重要。桂枝味辛甘,芍藥味酸苦,兩味主藥再配合生薑之辛、甘草大棗之甘,微火煎煮,恰好做成一碗適口帶甜味的酸辣湯,起到調和營衛、解肌退熱的作用。假若其中桂枝和芍藥用量一變,煎法一改,做出來的湯劑酸辣不適口,退熱效果也就差了。這說明方中藥物劑量和煎法都很重要。」

岳美中告誡學生,治病遣藥時不能感情用事,認為某藥好,就用它幾十克,或抓上一大把;認為某藥不好,就不講原則少用或不用。在煎藥時,不論是感冒藥還是雜病藥,不論補劑或瀉劑,既不分輕煎重煎,也不究先煎後下,一概用大火一鍋煮。活像不懂烹調原理的人,儘管材料很好,但很難做出鮮美適口的佳肴……

「民以食為天」,根據有關報導顯示,人一生大約要吃掉大約50-70噸的食物,然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要麼轉化為身體所需的氣血津液滋養身體,要麼適得其反,加重身體的負擔,使身體處於更糟糕的狀態。食物攝取合適與否,關係到身體的健康和生活的質量。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個方面的物質生活也隨之豐富了,但是漸漸地慢性病、亞健康卻成為了普遍的健康問題。

「糖尿病、高血壓、失眠多夢、貧血、痛經........」

「醫院檢查各項指標正常,可身體總是昏昏沉沉、總感覺不舒服」

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的發生和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

「都說糖尿病的人要少吃米飯,可在他們踐行著這個原則之後,他們的症狀得到緩解了嗎?」

「都說蔬菜水果維生素營養豐富,要多吃,可是真的越多吃越健康了嗎?女生痛經哪裡來的?脾胃虛寒又是哪裡來的?」

「大魚大肉靈芝鮑魚各類海鮮,貴的東西就是好的,可你知道你的身體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

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吃什麼才是健康的?越來越對世界充滿著疑惑。

食物具有性味歸經,溫性、平性、寒性、涼性的,中醫食療有「虛則補之,實則泄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調理原則。了解食物的性味,了解身體的需求就知道吃什麼才是對的。

到底吃什麼才是健康的,現在的生活條件,只要是你想吃的,基本上隨時可以買得到。每個季節的果蔬都有,以至於你想吃什麼都可以。但這對於身體健康來說並不是好的事情。

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特點,而應季果蔬,本身就是天造地設,在適合的季節才會出現。《論語》有「不時,不食」的說法,在食物的選擇上選用應季果蔬。了解什麼季節生長什麼果蔬。

春季很多人容易出現「春困」乏力、上火等症狀,春天是萬物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隨著萬物而升發,此時應季的芽菜,可以幫助身體陽氣生發,以此來緩解這一些症狀。

「冬吃蘿蔔夏吃薑」這也是順應大自然的養生原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