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直播間最神秘的嘉賓,他這三句話值得每個家長認真聽一聽

mom看世界 發佈 2022-10-16T12:01:03.957353+00:00

不久前,王志綱帶著自己的新書做客東方甄選直播間,連我這種很少看直播的人,都蹲著看了好一會兒。23 歲從蘭大畢業後,王志綱在新華社做了 10 年記者,曾進入中南海匯報工作,還採訪過中國所有省長。

不久前,王志綱帶著自己的新書做客東方甄選直播間,連我這種很少看直播的人,都蹲著看了好一會兒。


可能有不少童靴都不太清楚王志綱是何許人也。



但實際上,他是個超級有分量的嘉賓。


23 歲從蘭大畢業後,王志綱在新華社做了 10 年記者,曾進入中南海匯報工作,還採訪過中國所有省長。


在 90 年代市場經濟大潮下,他拋下了鐵飯碗,辭職下海,專職做城市戰略諮詢。


很多大企業都找他「出謀劃策」,他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整個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人、參與者。


現如今,在政商圈裡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知道王志綱,他被譽為「中國民間智庫的拓荒者」,也是中國諮詢顧問界的標杆人物。



在直播結尾,董宇輝請王志綱給初高中的孩子們一些建議,王志綱說了一段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 1 句話:服從內心


父母親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天分。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要讓孩子成為什麼都具備的通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


第 2 句話:重視興趣


孩子的興趣是與天分聯合在一起的,要把興趣給他找到。


第 3 句話:一專多能


就是在保證他長板的時候,再補充其他的通識知識。千萬不要成為老師手裡的工具,為了成為完美的人,最後啥都去學,這是不可能的。


任正非有句話說得很精彩,「通才就是蠢才」。這句話絕對了一點,但是對的。


管理學講的是補短板,戰略不是,戰略是找長板。你沒有長板,別人憑什麼跟你合作?


教育也是這樣,家長就是要發現孩子天分和興趣,並幫助他們去完成的一個過程。


他的這些話表面上是給初高中生提出的建議,但其實更像是說給家長聽的,帶給我很多啟發。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王志綱老師這三句話和我的觀點不謀而合。


今天,我想深度解析一下,正好回應在之前的文章里(多少孩子被毀掉,都是因為父母誤信了這句話!),和童靴們沒有聊完的,關於「天賦」的話題。


「戰略找長板,管理補短板」


記得大寶還小的時候,有一個暑假帶他去北戴河玩,在酒店裡遇到一個小女孩,年紀比他稍大一些,兩個人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聊天的時候,小女孩告訴我們:「我上學了,特別忙。放學後,星期一學英語、星期二跳舞、星期三彈鋼琴、星期四書法、星期五打桌球、星期六還得學英語,只有星期天休息。」



這絕對不是個例,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什麼班都想給孩子報,美名其曰「要培養通才」。


原因很簡單,我們這一代從小都是聽著木桶效應長大的,在我們的觀念里,一個人不可以有短板,就像一隻木桶如果想要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沒有破損。



所以,我們總想著把孩子打造成全能的人,什麼都要學。


比如,興趣愛好對孩子來說本來應該是「我要學」,卻因為什麼都要學,而變成了「要我學,逼我學」,往往最後什麼都沒學成。


但現在,我們早已從「短板時代」,走向了「長板時代」。


企業如此。


以前的企業大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什麼都想做、什麼都要做。


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在,絕大多數企業放棄了這種不現實的戰略,開始」聚焦「,放棄不擅長的業務,專注最擅長的事情。在少數幾個點上做精做深,構建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核心能力



人也是一樣,沒有人能面面俱到,啥啥都強。


相比」行行通,行行松「,在特定領域具備超越其他人的知識和能力,型塑個人超強的長板、別人沒有的核心能力,更有價值。



孩子的長板,才是他個人競爭力的基礎、長期安身立命的飯碗。發現和發揮孩子長板優勢,解決的即是孩子成長的戰略問題。


戰略問題定下來後,我們再去思考怎麼彌補孩子的短板,支撐孩子更好發揮長板、減少對優勢發揮的消極影響,這就是「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於是不難理解,為什麼王志綱老師會說:「在保證長板的時候,再補充其他的通識的知識。」


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運動員的故事。


他就是菲爾普斯,這位泳壇傳奇人物,在其職業生涯中,共計奪得 23 金 3 銀 2 銅,成為奧運歷史上獲得獎牌及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也是北京奧運會的「八金王」。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被醫生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多動症(ADHD),症狀是身體活動過度、控制不佳、粗心大意、易出事故,同時伴有認知、運動、語言發育的延遲。


父母離異後,菲爾普斯跟著媽媽生活,他的媽媽並沒有像大多數父母那樣,糾結於他的短板,沒有把 ADHD 看作「大麻煩」,而是盡力鼓勵他發展自己的長處。



雖然 ADHD 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但他和兩個姐姐都遺傳了父親的運動天賦,從小就熱愛各種體育項目,尤其喜歡棒球、橄欖球和曲棍球。


母親非常支持他開展各種體育運動,而且還讓他跟著姐姐一起去俱樂部學習游泳,在學習的過程中被教練發現了驚人的游泳天賦。



教練找到菲爾普斯的媽媽,告訴她,菲爾普斯是多麼適合游泳這項運動。之後在媽媽的說服下,菲爾普斯忍痛放棄了其他愛好,選擇專攻游泳。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菲爾普斯成為耀眼的泳壇巨星,站在了一個時代的頂端。


我想,菲爾普斯的媽媽,肯定也會想方設法幫助他緩解ADHD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這不會是她養育的戰略重點,發現和發揮菲爾普斯體育優勢能力才是。補短板的意義在於,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發揮優勢。


長板在哪裡?兩大要素


前段時間,有個學生來諮詢考研的事情,她問:企業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哪個更好?


我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轉過來問她:你已經學了一些管理和會計的課程,你對哪些課更有感覺?你更喜歡哪些?


她想了半天沒有回答,繼續問我:老師,哪個專業更好找工作?


於是,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我認識一個年輕朋友,現在是一名日語翻譯,已經翻譯出版過幾部暢銷小說。


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名工科生,而且沒有日本留學經歷。之所以能夠擁有很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居然是因為小時候喜歡玩電子遊戲。



那時候,電子遊戲裡各種提示、對話基本上都是日語的,沒有漢化版,如果想通關,就要能讀懂、聽懂日語。為了打好遊戲,他硬是自學了日語。


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他學得很快,還很有領悟力,才學了幾個月就可以閱讀日語原版小說,這才發現了自己的語言天賦。


後來機緣巧合,他上大學時接到了一份兼職翻譯工作,發現完成一個翻譯作品帶給他的成就感,超過了其他所有事情。


翻譯這件事就是將他的天分和興趣結合在一起的那個點。自此,他慢慢走上了職業翻譯的道路。


現在,他的事業發展的很好,他也很享受這份工作。


我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她:即使站在風口上,也不是每頭豬都能飛起來的。與其去抓一個自己無法控制的風口,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在哪裡;想想你自己在哪裡更能創造價值,在哪裡更能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很同意英國教育學家肯·羅賓遜爵士的觀點,天賦是天資和熱愛的完美結合,兩者共同決定了哪塊板才是孩子的長板。


而發現天賦、找到長板,孩子即將開啟幸福感的大門。


就像王志綱老師說的一樣: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做自己有感覺的事,持之以恆地做好這個事!


最後,成功是順帶的結果,不成功也問心無愧


成功這個玩意,我們很多人奔著成功去,我這個人一輩子從來不追求成功,我認為它是順帶的結果,就是叫做褒貶自有春秋,俯仰無愧天地!


你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其它是別人的事,跟你沒關係!


「孩子不是沒有天賦,而是你故意看不見」


之前和大家聊天賦,被問最多的問題是:怎麼發現孩子的天賦?我家孩子好像啥也不擅長......


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我們看不見,甚至是故意視而不見?


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新聞,一位媽媽在網上曬出了兒子(正在上初中)的艦船手繪草稿。



不僅有精巧的裝備設計,一筆一畫都很精準,甚至還構建出一整個世界觀設定框架,規模巨大的同時,對細節的把控也非常到位。



網友看到後,都驚呼太牛了,更有人直接喊話讓「大佬」快出書。



他的手稿甚至還得到了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中國船舶的點讚和評論:未來可期。


但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孩子的媽媽在貼出這些手繪圖時的配文是,「從小學開始就愛亂畫,以為上了初中就不畫了,沒想到還偷偷畫。要專心學習不要再天馬行空想啦」。



在這位媽媽眼中,手繪船艦結構圖、製作設定集這件事就是無用的。


對此,很多網友講述了自己或身邊的人的例子,表達了相反的看法。


大家總是喜歡問有什麼意義,很多東西根本就不需要意義啊


一個同學喜歡畫畫,但爸爸不讓他畫,但他堅持了下來,老師看了他的話都說「你不用我教」


我從小就喜歡畫各種機械汽車,現在成了汽車設計總監


羅賓遜爵士在《發現天賦》一書中也說到,許多人回顧他們的整個人生,感受不到他們的天賦是什麼,不是他們沒有,而是現在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使許多人遠離了自身的天賦。


一些固定思維限制了我們能看到的選擇,我們只能看到那些被認為對成功(比如考上大學)「有用」的「天賦」,而自動忽視那些「沒有用」的天賦。


但是這些「成功經驗」只適合以前,已經無法和當今世界的客觀世界相融合。我們必須「解放」思想,重新審視教育的目標、孩子走向成功的路徑。


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們要做的,不是追尋唯一一條成功路徑,而是幫孩子找到專屬於自己的、不一樣的路口,做他們天賦的「領路人」,帶領他們穿越外界固有觀念,找到屬於自己熱愛又有感覺的暢快小世界。


川媽說說


當然,即使再有天賦,沒有堅持最後也將是一事無成。但是,我不會讓孩子繼續無意義甚至痛苦的堅持。所以,當大寶說不想學鋼琴,不想加入學校管弦樂團時,我毫無猶豫地答應了。既然很清楚,那些不可能成為他今後安身立命的飯碗,為啥非要死氣白咧地堅持?


不擅長但喜歡的事情,作為興趣就好,不求結果;擅長但不喜歡的事情,充其量只是備胎;擅長且喜歡的事情,才是孩子未來最好的方向。


拓展閱讀

忘記木桶理論吧,孩子的未來靠長處


mom看世界:跟著二胎博士媽媽一起學育兒、看世界;這兒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還有獨家的科學課程、閱讀課程;來吧,養娃路上永遠缺個好朋友!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台發布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