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大宅門》才懂:二奶奶至死不知,白穎園是「自殺」而亡

阡陌君 發佈 2022-10-19T20:43:05.080640+00:00

「四十年前,二格格死在宮裡,那是西太后下的毒手,可我呢,買通了壽藥房裡的人,在藥里加了一味甘遂,改了方子,害得你們白家家破人亡。」

文|阡陌君

「四十年前,二格格死在宮裡,那是西太后下的毒手,可我呢,買通了壽藥房裡的人,在藥里加了一味甘遂,改了方子,害得你們白家家破人亡。」

這是武貝勒臨終前對白景琦說的話,當年白家大爺落了個斬監候,白家大奶奶聞訊上吊自盡,百草廳被查封,大宅門一代掌權人白萌堂有心無力,含恨而終,白家家破人亡。

一直覺得是因為詹王府要報仇,才硬拉上白家大爺一條命;是因為關家要落井下石,才讓白家家破人亡。

原來武貝勒才是根源。

初看《大宅門》,武貝勒這個人在我心中一直是個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存在,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而越是不能手刃這個惡人,心中對他的恨,也就更深,更厲,更能一層層積壓,積壓到,別說原諒他,就是看到他,忍著他,都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重溫之後,我才發現,即使武貝勒那麼的令人生厭,那樣的令人發嘔。可「害死」白家大爺的根本就不是武貝勒,而是另有其人。

免費給暈倒在路邊沒有錢看病的老太太看病抓藥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在路上走著突然暈厥在地,昏迷不醒。

來往行人,熙熙攘攘,但沒有一個人關注到角落裡的可憐老人。如果再無人救助,老人很有可能一命嗚呼。

坐在馬車上前往百草廳的白穎園,他看了一眼角落裡的老人,不顧車夫的勸說,下車扶起老人。

白穎園為老人對症下藥,開好了藥方,並抓好了三劑藥,但,藥錢分文不取。甚至,他還倒給了老人五兩銀子,並吩咐車夫將老人送回家裡。

五年後的某天,朱順接到了上級命令,要去白家大宅門去緝拿白穎園進大牢。

朱順便是那天白穎園救治的那位老人的兒子。

朱順知道白家大爺是好人,是他們母子的救命恩人,他支開其他人,向白萌堂下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白家大爺對他是湧泉之恩,他只能滴水相報了,並且保證白穎園進了大獄,他一定護他周全。

於朱順而言,那是救命之恩,是再塑之德,是比天還大,比海還深的情,是「一命抵一命」也還不了的恩。可對於白穎園而言,這種事兒太多了,他一點也記不起來了。他覺得這是應當的,誰也不能見死不救。他是大夫,治病救人才是他的根本。何等的雲淡風輕,何等的習以為常,可偏偏越是這樣的隨意,也就越顯出了白穎園作為醫者的仁心。

朱順不僅不讓白穎園在大獄中受苦,事後更是頻頻給白家傳遞關於白穎園的消息,甚至在白穎園被判了斬監候,白家都已經放棄掙扎的時候,他都還在執著地想著法子營救白穎園。

朱順與好友嚴爺便想到了。

朱順以命搏命,冒著滿門抄斬,誅滅九族的風險,想到了偷梁換柱,金蟬脫殼之法。久在大獄,朱順不會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但,一個義字早已經蓋過了生死。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穎園既是善良的實施者,又是善良的受益者。他的人生正驗證了那句話「積德行善必有後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他用他的人生證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好人必有好報」。

可正是這份善,「害死」了他自己。

白萌堂已經千叮嚀萬囑咐,大格格喜脈這件事兒不要再對其他人提起。可白家大爺因為那份善念,他把實情告訴了武貝勒。

武貝勒是大格格用來抗衡詹王爺的那個武器,是想要兒子偏偏妻妾都生不出來的那個「求子人」,是那個不想負責任只想占便宜「壞人」。

讓他知道大格格懷有身孕的喜脈的白家二爺診出來的,等於把他糟蹋大格格的消息告知了詹王爺,這其中,他得失去多少利益、權勢,是可想而知的。

他自然恨透了白家二爺,也恨透了白二爺背後的白家。讓白家家破人亡的事,他幹得出來。

而這一切的起源是白家大爺的那份善念。

給「要自己命」的仇家詹王府的老福晉看病

白家二爺,五歲的時候,就會背三十幾個秘方了。白家的規矩,想要行醫,需要先開個三五年的藥方,並且還需要找名師指點,名師覺得你行了,你才能行醫。白家二爺就是嚴格按照這個規矩來的。

按說,白家二爺也該有著錦繡的前程,可偏偏他就成了一個躲在女人背後的以筆墨紙硯為伍的「逍遙散人」,到底是為什麼?

因為,當他診出了詹王府大格格的喜脈,詹家不分青紅皂白就殺了他的馬,砸了他的車。

即便是詹王府先殺車砸馬,是詹王府先行惡,可當大格格的一對兒女生下來,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且不可逆的時候,詹王爺就把一切矛頭指向白家。

詹王爺明知道白家大爺是無辜的,是冤枉的,是清白的,可他要報仇,他咽不下「白萌堂使用計策讓未出閣的大格格生下一對兒女」的這口氣,他要白家為此付出代價。

他生拉硬拽地拉上白穎園的一條命,以此稍稍緩解心中延綿不斷地恨。

詹王府的老福晉老了,累了,病了,她以往的大病小痛,都是白家大爺給她看病、抓藥。

她習慣了白家大爺噓寒問暖的看病手法,她喜歡白家大爺看病時的寒暄,她看中白家大爺的醫術精湛,藥到病除。

人啊!一旦心裡有了想法,就會在腦子裡生根發芽,肆意瘋長。一個人,如果先入為主,心裡已經有了味道,那麼他去品嘗別的食物,再可口的美味都會變得沒有味道。

老福晉不願意別的大夫給她看病,她不認白家大爺,詹王爺不請來白家大爺,她就以回老家相要挾,定要白家大爺給她看病才肯罷休。

當詹王府的人找來,要白家大爺給詹王府的老福晉看病的時候,白萌堂竟然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他不想要趁人之危,雖然家破人亡,可是,他是醫者:

治病救人是咱們這行的根本,不管有什麼冤讎,也不能見死不救。告訴老大,答應他們,就說我說的。

這並不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要求,也不是一代家主對後輩的命令,而是白萌堂深知白穎園的醫者仁心,深知他那份赤誠之心,也深知他不論有什麼冤讎,都不會見死不救的治病救人之根本。

白家大爺的的確確是真心實意來給老福晉看病的,診脈之前先雙手擦拭生熱,再把手放在自己的臉上試試冷暖,生怕自己從外面進來,手冰冷把脈時涼到了老福晉。

明明白家上上下下已經亂成一團了,家破人亡,可他卻對老福晉說「都好,家裡人都好」;明明自己落了個斬監候,秋後問斬了,他卻和老福晉說「太忙,沒時間來詹王府走動走動」;明明白家大奶奶已經不在了,他卻跟老福晉說「大奶奶挺好的」。

他不是關少沂,關少沂的媳婦摔死了孩子,關少沂卻衝著白家大爺來,就要白家大爺的命。治病救人是他的根本,也是白家的祖訓,他是不會把詹王府要「斬殺」他的仇衝著老福晉去的。他對老福晉,依舊念著兩家過去的情分,也本著他治病救人的根本。

留在西安終老

白家大爺逃走之後,兵荒馬亂中,他結識了烏寶生,從此成為烏寶生的家人。

滿眼望去,儘是看不到邊的黃沙,這裡人口跡罕至,甚至沒有一點綠色生機。深冬,天氣陰晦,冷風嗚嗚地響,沒有一絲活氣,讓人看了心裡都涼涼的。吃著糟糠醃菜,粗糧窩窩頭。

他成為了那裡方圓百里唯一的大夫。

在與京城斷連的二十餘年,白穎園早已經忘記了自己救治過多少病人。閒暇時候,穎園總會眺望北方,想起過去的自己,想起那裡的親人。

可當二奶奶一行人前往西安避難,返回京城的時候,二奶奶建議他跟著一起回北京城。彼時,清政府已經覆滅,可他不願意回北京城。他是這樣說的:

這些年我不知道治好了多少病人,我要一走四方的百姓找誰看病。

是啊!那裡環境惡劣,周邊都是窮苦百姓,沒有人願意給他們看病、抓藥。如果白家大爺離開,誰家有個頭疼腦熱的,上哪去看病呀。又有誰有白家大爺那份善念,苦著自己也要給窮苦百姓看病,分文不取。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治病救人,與人為善。雖然經過生活的風吹雨打,但白穎園從未放下過這樣的信念。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個塵世間,有時候真的很不公平,壞人逍遙法外,無惡不作,卻活得瀟瀟灑灑,肆意自然,正如武貝勒,壞得讓人咬牙切齒,可他老了卻有白景琦養老送終,反倒是大格格孤獨終老,臨了也沒能認回自己的女兒。

白家大爺之所以落得斬監候的下場,終究是那份仁善害了他。他的人生印證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話,壞人逍遙快活,好人孤苦無依。

真的不願意看見這種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人和事,不願見這塵世間變成污濁的一片,讓人無助又彷徨,無奈又無力。

孫興飾演的白玉堂里有一句話: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白家大爺真真實實地是這句話的寫照,我們不能因為善被欺,所以選擇惡,不論多久,不論過了多少年,善終究是會戰勝惡的,善終究是會有善報的。白家大爺能夠死裡逃生,偷天換日地活了很多年,也全然靠著他那份仁善。

我們這一生,一定會遇到很多自私的人。他最愛的是自己,他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有時候甚至不分是非對錯。我們是無法改變這種人的,我們能改變的唯有自己。

願你相信善,也願你善有善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