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田小伍66 發佈 2022-10-22T03:22:40.570997+00:00

下班時間,辦公室里的同事累得躺倒在椅子上說,這工作身心俱疲啊,感覺這節都快猝死了。這已經不止一次聽一個人說了。現在我們外面的局勢非常緊張。俄烏戰爭也已有數月之久。早在上個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索爾·貝婁就說:更多的人死於心碎,而不是和輻射。



下班時間,辦公室里的同事累得躺倒在椅子上說,這工作身心俱疲啊,感覺這節都快猝死了。

這已經不止一次聽一個人說了。

現在我們外面的局勢非常緊張。俄烏戰爭也已有數月之久。

早在上個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索爾·貝婁就說:更多的人死於心碎,而不是和輻射。

《更多的人死於心碎》是索爾·貝婁晚年的一部有名的長篇小說。索爾貝羅不僅是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文學思考更是想要在現代思想的廢墟下重新發現世界的神奇。

主人公貝恩·克拉德是一位植物學家,剛開始寄情於俗世的感情,但是最後他卻逃離人世而遠赴南極大陸進行科考。

「活著——這是藝術家的最大驕傲。除了存在之外他不希冀別的天堂。」

就像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特里克蘭德,放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



但《更多的人死於心碎》中的主人公貝恩·克拉德,不是放棄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更多的人像貝恩·克拉德一樣,是被迫出走,當理想和現實衝突,當現實和底線衝突……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主人公植物學家貝恩·克拉德雖然在事業上成就斐然,但是在生活上卻不盡人意。他的理想主義根本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他寄希望於愛情,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碎。

當他歷盡千帆後,忽然發現自己所追求和嚮往的生活,反而像惡魔一樣控制著他的自由和靈魂。他不得不在夜深人靜時在禱告中向上帝哭訴:天哪,哀傷更致命啊!



我們誰都沒有錯,只是回憶太多折磨。當愛情與婚姻變成了利益和私慾的工具,不擇手段地強取豪奪仿佛成為了社會常態與合理合法的現象。

貝恩·克拉德在被別人一次又一次算計,和欺騙當中吃盡苦頭後。

在第一任妻子離世之後,為了擁有理想的愛情和婚姻,他堅守自己,終於獨守十五年之後,能夠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這位比自己年輕,出生名門的二十歲的妻子,並沒有他想著中的那麼完美。兩人的婚姻很快出現了問題。

因為這位富家女並不是真的愛他,而是為了藉助他這個平台,躋身上流社會。在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中,在欲望驅使的面前,他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被妻子各種算計和利用。

婚姻就像圍城一樣,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最終他毅然選擇了結束這段已經失去光輝的婚姻。

「他成了一出巨大的財富幻想劇的主角」!

他不敢忍受,更不會沉淪,以至於不得不感嘆,在當今這個自私而庸俗的時代,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最後這位在事業上如沐春風的植物學家在情場上。屢戰屢敗的蓋茨比,終於收拾起傷心的心情,前往了那沒有塵埃,只有白雪和童話的地方。

追隨索爾·貝婁的腳步,或許我們就可以找回被現代生活所驅逐的本真。找回那個內心純真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