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冷清秋走失,金燕西的冷漠,才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花語遲 發佈 2022-10-25T13:10:30.106529+00:00

成年後才讀懂:冷清秋走失,金燕西的態度,才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陀斯綏耶夫斯基也曾在其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中說過:要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

讓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成年後才讀懂:

冷清秋走失,金燕西的態度,才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自始至終,他都是那個多情而浪漫的金家七少爺,而非爛漫純真令人心生嚮往的少年。

而跌入泥沼的向日葵,又怎堪同清冷皎潔的皓月相爭鋒呢?

他們之間,終究是不合適的。


不要愛抽象的人,要愛具體的人

冷清秋與金燕西的感情,看似是走向幻滅,然則從本質上來看,他們之間的愛,從未真正開始過。

愛情與麵包,冷清秋選擇了兩者都要。

冷清秋愛的,從來都是金家內里熱鬧的繁華,而非豪門世家內心深處的冰冷,更非眼前她從來都看不上眼的金燕西。可眼前唾手可得的好處早已令她失去了理智,無論是怎樣的清醒,在面對如此現實而實際的好處面前,恐怕也會輕而易舉地喪失掉。

可太多的事實證明:

愛一個人要了解他的全部,而非他的一部分。

陀斯綏耶夫斯基也曾在其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中說過:

要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要愛生活本身,勝於愛生活的意義。

冷清秋以片面的眼光去看待這段感情,便必然會遭受反噬。

事實上,冷清秋並非真正愛慕虛榮,從根本上來看,冷清秋當初之所以接受金燕西的誘惑,與其說是她貪慕虛榮,到不如說她是真的被戳中了「人性的弱點。」

她想藉助的,不是金燕西這個人,與其說她愛的是金燕西這個人,倒不如說她所愛的,是這個人背後將來所能給予的大環境。

所以,她便這般「想當然」地嫁了。

人都是有弱點的。

而一個人長期匱乏什麼,幾乎便會在遇上之後本能地追逐什麼。

冷清秋是孤傲的。

她目光如炬,滿腹詩書,並不缺乏才華,可同樣的,造就她選擇金燕西的契機也正是因為她身上的這份才華。

有讀友曾如此評論冷清秋的心性:

太高的人家會遮住她耀眼的光芒,而太平庸的人家則盛不下她滿腹的才華。

而此時多情浪漫金燕西的出現,則正給了冷清秋以未來歸宿搏一個半生安穩的契機。

這樣的選擇,幾乎是在求穩,也是在求自己後半生的前程。


知世故而不世故

金燕西的出現,與其說是勾起了她骨子裡隱藏壓抑的虛榮心,倒不如說冷清秋原本就是眼高於頂的。

骨子裡,冷清秋是極為清高的。

無論是她在嫁進金家前還是金家後,冷清秋心中都保留著那份極為淡然的疏離感,超脫於塵世之外,游離於俗世之間,可放到生活里,這份稍帶淡然的疏離感便帶著那麼幾分遺世獨立,帶著幾分脫離實際的可笑,至少對於金家當時的大環境來說,於冷清秋而言,她的清冷孤高,其實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冷清秋是清醒的。

金燕西熱烈燦爛如耀眼的向日葵,而冷清秋則淡雅清冷如馥郁芬芳的百合,她清醒的地方,莫過於她知道自己在受到誘惑之後的不足在哪裡,自己的內心究竟想要什麼。

而她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

她能夠在看清某件事的本質後,迅速跳出以「局外人」的姿態來看待問題,能夠並不沉迷留戀,當斷則斷。

從本質上來講,正是不同的家庭背景鑄就了二人從出生起便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環境造就人,也容易改變人。

兩個家庭環境截然不同的人,性格是不會相同的。儘管他們對愛情如痴如狂地執著追求,但是水火不相容的性格造成他們的悲劇命運。只是,在二人戀愛之時,將它們很好地掩藏起來了。

我們要清楚的是:

當了解到一個人時,不要只看表面,看到全部才是真正的理解。

表面來看,金燕西看似受過西式教育,追求自由與平等,實則他依託的平台都是最為反對冷清秋,最為守規矩的那個;而冷清秋看似古樸呆板,實則骨子裡是最為追求自由平等的那一個。

冷清秋,出身寒門,同寡母相依為命,她飽讀詩書,外柔內剛,從來都是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者,內心是極為堅韌的。

很多時候,她並不是虛榮的,我們看人,要全面地看,而非片面地去看。

她有著秋天一般成熟的思考,對周遭事物的細細思量使她謹小慎微,不溫不火,對未來有著規劃和遠見,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天空,可正是因為太過渴望,以至於在金燕西出現的時候,她自然而然地選擇了一條看似相較起來並不那麼困難的路,以期待能夠少受些磋磨。

可路是怎麼形成的?

即便是看上去再好走的路,也布滿了細小的荊棘,總會免不了刺傷對方,又刺傷自己。

而金燕西生長於金玉滿堂的總理內閣家庭,吃穿不愁的環境助長他的紈絝習氣,扭曲了人格,缺少責任感和遠見,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生活上的差異甚至讓夫婦二人在最後沒有共同語言。

一個人的成長,同他的家庭環境往往是息息相關的,而金燕西前半生的成長則極為深刻地印證了這句話。

他是金家的七少爺,是金總理的小兒子,是最受金夫人疼愛的孩子,是冷清秋的丈夫,是花天酒地的紈絝子弟,卻唯獨不是一個有靈魂的人物。

他掛著這副軀殼遊蕩世間,放縱瘋狂,生性散漫喜愛自由,在家庭的薰陶之下逐漸長歪,以至於釀就了今日的惡果,但凡金燕西能夠清醒那麼一點點,也不至於讓他們之間的情愛徹底破滅,如此變了質,徹底成為一對怨偶。

婚前的冷清秋是如此的清冷孤高,是如此地同雲間皓月般懸掛於穹高的夜空,令金家的小公子覺得可望而不可即,可婚後真實到近乎無趣的冷清秋卻又讓金燕西覺得諷刺萬分。

終究是兩個都未曾看懂對方的人,各自受了這親手釀下的苦果。

婚後冷清秋的一味遷就反倒讓金燕西察覺出諷刺的意義,致使冷清秋稍一約束便激起反抗的念頭,兩個曾經耳鬢廝磨,無比親近的人,終究是越來越疏遠了。

人是有劣根性的。

而究其根底,封建思想中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包圍也是造成愛情破碎的根本原因,當愛情的幼苗插入貧瘠的土地後,再多的滋潤也無濟於事。

嫁入豪門後,冷清秋身邊的姨太太們終日打牌聽戲,忙著弄錢鬥氣,而愛好詩書的清秋與風氣格格不入,她渴望女子的獨立,不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很多時候,冷清秋都渴望讓自己成為新女性。

但她的詩情氣質,她的孤冷清高,甚至讓婆婆認為是「狂妄自大」,是府中不守規矩的人,造成了金燕西在妻子面前的地位低下,也造就了他們一開始便拼命所忽略的矛盾的新生。

最初,他們打破門當戶對的封建思想結合在一起,最後,封建思想又拆散了他們,生命中的愛情,在矛盾中萌生,在矛盾中毀滅。

矛盾的糾纏,讓他們在最初便沒有看清自己。

或許,冷清秋與金燕西之間的悲哀結局,正如沙寶亮那首《暗香》中所早已隱藏的答案中寫盡了:

讓心在燦爛中死去,讓愛在灰燼里重生,烈火燒過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過又是一歲枯榮,又是一歲輪迴,又是一歲新生。


清醒者的悲哀,紈絝者的自弊

他們之間,即便是能夠走到最後,也不過是清醒者的悲哀,紈絝者的自弊罷了。

金府的大環境,也難以容下自由愛戀下所結合的真情。

冷清秋儘管在竭力地避免招人厭惡,但很多事情並非如人所願,在幽暗的環境中,誰又能保全自我呢?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冷清秋與金燕西的感情即便不變質,又怎麼經受得住風雨的磋磨?

感情即便當初說得比天還牢固,比地還寬廣,以至於到最後用時間,埋葬了所有的感情。

在這個過程中,冷清秋消磨了多少心性,金燕西不是看不到。

只是,他喜歡耽於玩樂,喜歡快樂地遊戲人間,他自認為將冷清秋娶到手後擺在那裡,自己的任務便完成了,便自以為自己結束掉了一個遊戲,可以肆無忌憚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殊不知,婚姻從來都不是兒戲,更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事事無完事,卻從來都皆有所注。

原著中的金燕西,其實並非如劇中一般深情,他不過是個涼薄自私至極的普通人,僅此而已。

即便是冷清秋走失,他也終不願去尋,不過是為了那句「怕丟了面子,」便真的再連提都不提了。

而故事的結局裡,曾經生離死別的戀人,最終就這樣隨著南來北往的列車滾滾而去,融入時代的洪流中。

皓月皎潔,讓人覺得蔚然生寒,可望而不可即,可它之所以皎潔,也正是因為它高懸於長空,是以皓月千里,才有了千里寄相思,才有了清清冷冷的淡影;而葵花熱烈,它之所以盛開燦爛,讓人覺得心生歡喜,也正是因為它的橙黃溫暖,才有了唯有葵花一瞬傾的永恆。

明月照溝渠,卻也只是照亮了溝渠那一瞬。

而它,終究是要繼續回到天上去的。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漢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筆淺薄,尚在磨礪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