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男孩送外賣賺學費上熱搜!培養自強的孩子,學會這三點就夠了

超級育兒師 發佈 2022-10-30T07:27:02.952316+00:00

這是上大二的19歲男孩趙春陽,在通過暑假送外賣賺學費後的內心感受。原本,媽媽怕出安全問題,也怕天氣炎熱,不同意兒子跑外賣。

作者|天涯海角


「之前覺得掙錢挺容易的,現在才知道,父母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


這是上大二的19歲男孩趙春陽,在通過暑假送外賣賺學費後的內心感受。


原本,媽媽怕出安全問題,也怕天氣炎熱,不同意兒子跑外賣。


沒想到兒子還是堅持了下來,風雨無阻。


他一天要奔波十幾個小時,送完50單才收工。


最後,整整60天他賺了17350元,除了交學費的六千多元,剩下的作為他下半年的生活費。


趙春陽的媽媽說自己很欣慰,孩子長大了有擔當有想法,能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以後孩子也要成為家裡的頂樑柱,想去闖就去吧,希望以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個好的未來。



網友們也紛紛豎起大拇指,夸孩子很棒,能吃苦。


但有家長吐槽:自家孩子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他們很是羨慕,想擁有一個同款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托舉。


不管家庭貧富,父母都要讓孩子嘗嘗生活的各種滋味,培養一個自強的孩子。


孩子只有自強,才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將來進入社會也容易從容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


那麼,自強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呢?


我想,他們的父母都做到了這三點。


01

捨得讓孩子吃苦


在《向幸福出發》的舞台上,江蘇一個爸爸帶著三個孩子表演了一套武術動作,不僅整齊劃一,而且很有氣勢。


這位爸爸叫劉龍,從小熱愛武術。從4年前開始,孩子也加入進來。



劉龍每天都要帶著三個孩子練武,一年四季從未間斷。


他們每天都要抽出一個小時在田野邊、大院內練習武術,「田野武術之家」因此而得名。


學武術是一件苦差事,光基本功大人有時候都覺得苦,何況孩子呢。


但爸爸說:從小讓孩子多吃點苦,長大可以少挨點累。



壓腿、站木樁、劈叉……孩子們都堅持了下來。


現在,孩子們勵志成為軍人保家衛國。


一家人也得到了趙文卓、梁小龍等武術明星的關注,劉龍的社交視頻帳號評論區也有他們的留言和點讚。


很多孩子不理解,與其吃苦,不如花錢享福。


那是因為父母就想給他們最好的,可是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點苦。


能吃苦的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更懂得承擔責任。


一個為目標努力吃苦的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想辦法克服。


正因為吃得了苦,所以才能通過精神和意志的考驗。


詹青雲在《奇葩說》裡說:「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是那條取經的路。」


很多自強的孩子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天賦,而是那個吃苦的過程。


達克沃斯方程式有一個等式,簡化一下就是:

成就= 天賦×努力 ×努力。


可以理解為,努力就是吃苦的過程,甚至要吃雙倍的苦。


做一個為孩子打傘的人容易,但做一個逼孩子吃苦的父母卻難上加難。


但父母要迎難而上,孩子將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02

允許孩子「動手」


《有限管教》的作者三谷宏治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孩子擁有應對未來的能力,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意義。


「動手」,是未來發展需要的能力之一。


在三谷家裡,就有三個很愛「動手」的女兒。


大女兒在上小學五年級時,負責家裡衣物的清洗和整理。


每天,大女兒會把一家五口的衣服疊好,整齊地放到柜子里。


有時她也會和兩個妹妹玩模擬洗衣店的遊戲,把衣服「賣」給妹妹們。


妹妹們用模擬貨幣,購買大女兒疊好的衣服,然後整理好放進各自的衣櫃。


幫忙成了孩子的義務,也是快樂的遊戲。


二女兒曾經患上「無聊病」,於是三谷給她安排了一個任務,讓她計劃一次兩天一夜的家庭旅行,預算10萬日元。


在制訂行程計劃過程中,幾乎沒有和父母商量過,父母也沒有干涉。


大多數時間,她都是一個人用電腦查找信息,最終制定了一份出行計劃表。



出遊中,全家人都聽二女兒的。


最後回去時她宣布:可以在途中的家庭餐廳吃飯,我們的旅行經費還剩下7000日元。


經過這次鍛鍊,二女兒學會了如何取捨、預算管理和行程管理。


三女兒很喜歡玩做飯的遊戲,她申請在家裡三樓的陽台舉辦野餐會,自己做飯給大家吃。


她提前囑咐媽媽:「讓我自己做,你什麼都不要管。」


三谷和妻子只是在孩子用火時稍微留心了一下,剩下的就是吃飯了。


雖然對5個人的大家庭來說,那頓飯的分量有點少,但他們沒有跟二女兒提及。


但野餐會結束後,三女兒卻意識到了這一點:「做的飯不夠吃啊……」


三谷和妻子聽到這話,別提多開心了,這是意外的驚喜啊。


其實,三谷一直覺得幫忙幹活是連接孩子與社會的橋樑。


父母要克服怕麻煩或擔心孩子的心理,凡事只要委託給孩子了,就不要過多地干涉,要信任孩子。


不僅僅是女孩,男孩也要多「動手」。


比如微博上,有一個博主說兒子從小特別喜歡修理物件。


自行車壞了,他從網上買來配件和工具,大部分都是自己修理,特別費事的才找修車師傅。


現在,除了自行車,兒子可以修理壞了的小家電,他的動手能力在同齡人里很是突出。



要是別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是個破壞分子,而他的父母支持鼓勵他這樣做。


雖然,男孩和女孩「動手」的興趣點不盡相同,但是「動手」能力的好處不言而喻。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有些父母覺得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不讓孩子參與勞動、拼插玩具、搞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殊不知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恰好對學習的專注力有很大幫助。遇到難搞的題目時,他們會想辦法獨立完成。


所以,允許孩子「動手」,不僅能讓孩子照顧好自己,還能養成好的習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03

鼓勵孩子挑戰自我


很多孩子因為習慣了依賴父母,獨自面對人生時缺乏前進的膽量和動力。


如果父母一開始選擇放手,鼓勵孩子挑戰自我,孩子才能在挫折中找到自信。


深圳有一個8歲男孩王梓爍,成功挑戰「中國攀」,完成5.14A難度攀岩線路。



為了能完成「中國攀」,王梓爍平時就刻苦訓練,手長滿了繭子,還時常開裂出血。


父母也很支持孩子的興趣,在家給他造了一面攀岩牆。


後來,他越爬越高,越爬越快,也越爬越難。


他一點一點挑戰自己,也習慣了自己戰勝自己。


因此,他去了很多人到不了的地方,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第一次爬「中國攀」時,他感覺特別難,尤其是岩壁因為經常下雨變得濕滑。


還有他沒有踩穩,下墜時頭朝下產生的恐懼感。


但是在父母的鼓勵下,哪怕前兩次都失敗了,也繼續為第三次挑戰做好準備。



他說:高峰不是用來仰望的,爬上去才有意義。



爸爸表示,自從兒子學了對困難的認知也有所改變,也不會輕易放棄了。


面對小小的失敗,有些孩子會在父母的嫌棄下放棄。而愛鼓勵的父母不是掐滅孩子的信心,而是點燃孩子再次出發的火花。


對於挑戰自我,彭凱平教授提出三個特別重要的步驟。

孩子自我設計的挑戰,一定是從小的事情、他愛做的事情、身邊的事情做起。

在孩子開心的時候,進行一些挫折教育。

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欣賞他的成功。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提倡用積極的心態來替代、轉移和升華消極的情緒體驗。


不管是學習、運動還是生活中,父母都要掌握鼓勵孩子挑戰自我的技巧。


通過鼓勵和讚揚,讓孩子體會到那種成就感,更能相信自己做得到。


哪怕從失敗中站起來。只是取得階段性勝利,孩子的內心也是雀躍的。


那些自強的孩子,無一不是先挑戰自我,再征服對手。


04


自強,是優秀的孩子必備的品質之一。


他會影響一個孩子目標的制定和格局、價值觀的形成,甚至是未來的人生走向。


要想讓孩子自強,父母的教育不容忽視。


正如俞敏洪所說: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才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讓孩子吃點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


讓孩子學會動手,才能從容應對變化。


讓孩子不斷挑戰自我,才懂成功的意義。


不溺愛孩子,不隨便替他做主,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感受拼搏的過程,你才會培養出一個自強的孩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