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戰疫·陝:麟遊慈善寺石窟、九成宮

魚在在藻 發佈 2022-10-30T15:11:47.997979+00:00

麟遊一游,慈善寺內瞻皇家石窟,九成宮處賞帝王書碑。慈善寺石窟開鑿於漆水河南岸,共有三個石窟十七龕,造像四十七尊,從南到北分布在崖壁上。

麟遊一游,慈善寺內瞻皇家石窟,九成宮處賞帝王書碑。

慈善寺石窟開鑿於漆水河南岸,共有三個石窟十七龕,造像四十七尊,從南到北分布在崖壁上。 慈善寺開鑿於隋文帝時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續鑿,為隋唐時期重要的皇家寺院。

↓一號窟和二、三號窟外窟檐為1996年新修。兩座窟檐中間有丙子年修繕紀念碑。

↓一號窟內雕坐佛三身,空間緊湊。主尊為隋代開鑿,餘下為唐永徽四年補鑿。正中主尊為圓雕坐佛,結跏跌坐於須彌座上。雙手和右膝是後補修。主尊佛座與後壁不相連且兩側鑿有台階,形成一禮佛通道。主尊后壁上鑿有圓形頭光和長方形形背光。主尊左右各浮雕一坐佛,兩坐佛相對。雙手微殘結禪定印。

↓背光左右兩側各鑿有一小龕,右側為尖拱形龕,龕內雕一佛跣足倚坐,手部殘缺。

↓左側龕內無造像。

↓一號窟三尊佛的佛頭看上去都有怪怪的感覺。

↓一號窟外南側岩壁上有一龕,位半成品。龕為內雕一坐佛輪廓,能猜出手的手勢,右手撫膝,左手當胸舉起。

↓二號窟唐永徽四年開鑿。窟內圓雕一立佛,立佛跣足站立。左手施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立佛和後壁相連,後壁雕有圓形火焰紋頭光。介紹上說右後壁下部雕有一方《敬福經》銘刻,該區域綠苔滿覆,根本無法辨識。

↓二號窟左右兩壁各開一大龕和一小龕,大龕內圓雕一佛二弟子和一佛二菩薩,小龕內圓雕一菩薩造像。

↓左壁下部開龕,龕內浮雕一佛二菩薩造像,主尊結跏趺坐於亞字型台座上,左手撫膝,右手施無畏印。二菩薩跣足立於圓形台座上。左側菩薩頭被盜,右手握一物端於腰際,左手持物下垂;右側菩薩一手下垂,一手握一物舉於胸部。

↓右壁龕與左壁龕相對。為尖拱形,內浮雕一佛二弟子造像。主尊結跏趺坐於亞字型蓮座上,左手執蓮蓬置於左膝上,右手施無畏印,手指皆殘。頭後雕有頭光。右弟子雙手捧物舉於胸前;左弟子左手握瓶,右手執一物舉於右肩前。

↓二號窟左右壁上部,各有一尖拱長方形小龕,左側龕內無造像。右側龕內浮雕一立姿菩薩造像,左手握淨瓶,右手握蓮花舉於右肩,跣足立於圓形蓮座上。

↓三號窟,窟內正壁正中開鑿出一長方形大龕。龕內壁正中又開一梯形小龕,龕內浮雕一坐佛。看過幾篇同好的博文,說該龕為後世補鑿。

↓該龕內浮雕一坐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佛面目模糊且右肩部輪廓不清,像是風化。左手撫膝,右手手指殘毀施無畏印。

↓龕前有平台,台上一字並排擺放著四尊石造像,有同好介紹說它們是附近地區出土的造像。此外還有一造像碑和石殘件。

↓阿難

↓釋迦佛

↓迦葉

↓造像碑

↓造像碑北朝風格明顯

↓碑側有銘文,可惜字跡模糊不清。

麟遊九成宮原是隋唐帝王消暑的行宮遺址,隋名仁壽宮,唐詔改為九成宮,後又一度易名為萬年宮。該行宮毀於開成元年(公元836年)的一場暴雨。此後一直荒廢,地面上僅存《醴泉銘》、《萬年宮銘》兩通記事石碑。如今遺址依唐九成宮復建。復建的九成宮共有一座正殿兩儀殿,兩座配殿景福殿和延福殿。都被辟做「九成宮歷史」展示廳。

↓九成宮頭門乾元門

一進院兩側有廂房,院當中有奇石堆景圓池。過一圓月門即是二進院。

二進院甬道兩側是唐初凌波閣二十四功臣雕像,雕像外側是長廊。

地勢漸起。在甬道中心位置有如椽巨筆雕塑。

過此雕塑,甬道右側為延福殿,過延福殿即是碑園,兩通享譽書法界的唐碑就在這裡。

↓「萬年宮銘」碑

↓這通碑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書於永徽五年(公元654年)。

碑上文字冼練,書法婉潤,在書法藝術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也是很珍貴的碑石之一。此碑立石於萬年宮永光門外。後世移至現址,流傳至今。碑文為駢體文式,對仗工整,聲韻鏗鏘。文中對萬年宮的宏偉建築、山川形勝、風景氣候讚美有加,同時他面對「貞觀之治」借題發揮,抒發了誓作一代英名皇帝的情懷。是他年青時文章書法的代表作和才華橫溢的見證。備受書家和愛好者的讚譽推崇。(摘自景區介紹)

↓碑陰

↓「九成宮醴泉銘」碑碑亭。「萬年宮銘」碑碑亭與它形制相同。

↓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該碑被譽為楷書最高境界。

↓「九成宮醴泉銘」碑碑亭內還有一嘉慶年間詩文碑。

↓九成宮最巍峨的建築為兩儀殿。

↓在兩儀殿回望

↓九成宮長廊布置成碑廊。展示麟遊地區石刻,上起唐代陀羅尼經幢,下至民國鵝辭碑,十八方各個精彩。儼然一座歷代書法集萃地。

↓唐大和七年,陀羅尼經幢

歡迎來訪,願安康常伴!

備註:圖片拍攝時間2020年7月30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