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解讀 | 晉國展里的華麗玉器

品藏文創 發佈 2022-10-30T15:49:19.422142+00:00

南京博物院 2022-10-26 21:30 發表於江蘇原計劃於10.7截止的晉國展,由於疫情原因,延遲撤展。在這裡,您除了感受厚重古樸的青銅器,您還可以欣賞華麗而絢爛的玉器。山西境內的晉侯墓地、趙卿墓地等出土的玉器品類紛呈,從功能上,大致可歸為禮器、佩飾器、喪葬器等。


南京博物院 2022-10-26 21:30 發表於江蘇




原計劃於10.7截止的晉國展,由於疫情原因,延遲撤展。



在這裡,您除了感受厚重古樸的青銅器,您還可以欣賞華麗而絢爛的玉器。

山西境內的晉侯墓地、趙卿墓地等出土的玉器品類紛呈,從功能上,大致可歸為禮器、佩飾器、喪葬器等。禮玉,包括玉戈、玉璧、玉璜、玉圭等;佩玉及裝飾用玉,有大型的玉組佩和各種串飾、單佩等;喪葬器,包括玉覆面、玉玲、玉握等。這些玉器時代特徵明顯,工藝高超,器物精美、級別高貴,屬於周朝晉國玉器的代表之作。

禮玉


人首神獸紋玉戈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

玉戈長援起脊,通體拋光,內兩面刻相同的側面人首神獸紋。神獸以尾支地作踞坐狀,臣字目、大耳、圓鼻,下有一向內彎曲的大獠牙,下頷的長髯直垂至足,一臂曲屈,以手捋髯。除拇指為人手指形外,其餘手指和足趾均為猛獸利爪形。其紋飾以雙勾技法為主,輔以極細的陰線,細密的頭髮每毫米並列5—6條陰線。此玉戈題材詭異,深鏤細刻,製作精良,堪稱精品。西周時期,出土於墓主人胸部的大玉戈和玉圭一樣,用於象徵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其功用是祭祀中的禮器。




佩玉及裝飾玉


玉組佩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92號墓出土


出土於墓主胸腹部,過頸佩戴。由4件玉珩、4件玉璜、4件玉圭、4件束腰形玉片,2件玉貝,22件玉珠、玉管,193件瑪瑙珠、瑪瑙管,1件綠松石管,149件料珠、料管組成。

珩和璜中除2件為素麵外,其餘均單面刻相交的龍紋,珩的龍首相反,璜的龍首相對,布局對稱,刻工細膩。多璜組玉佩是國君與高級貴族區別貴賤、等級的標誌之一。




玉組佩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號墓出土


出土時呈U字形置於墓主頸部以下。兩端各為1件玉環,環上各放1件玉玦。環下為左右對稱的2組串飾,均由6件綠松石珠、2件玉管、13件瑪瑙珠,穿1塊玉璜,璜下穿8件綠松石珠、2件玉管、4件玉珠、22件瑪瑙珠構成。2組串飾系連在1件玉璜上。其中左右兩側的寬璜飾雙勾龍紋,中間系連的窄璜飾捲雲紋,表面殘留硃砂痕跡。




玉組佩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


出土於墓主右臂處。由玉牌、玉龍玦、玉沖牙、玉管、瑪瑙珠組成,共42件。玉牌為梯形,正中有一孔,正反兩面均由雙線勾勒雙首鳥紋;玉龍玦曲體,卷唇,張口,頭部有一穿孔;玉沖牙4件,呈蠶形,有節紋;大玉管刻螺旋的鱗紋,小玉管飾龍紋。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玉人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


玉人為青白玉、圓雕,作站立狀,正面略有起伏,背面平整。自上而下,高冠頂端有小冠尖,正中穿孔;密發中分,於耳後下垂,兩側發梢上卷;面部為濃眉、橢圓形目、寬鼻、平嘴、大耳;頸粗直,曲臂緊貼腹部,束腰,腿腳分開、腳尖上翹、一腿穿孔。上半身著斜網格紋披肩,下半身著箭頭形、斜格紋邊的蔽膝(系在衣服前面的服飾,似圍裙)。玉人紋飾為單線陰刻,蔽膝刻劃清晰,為服飾史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