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被市長氣到痛哭: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於青 發佈 2022-10-31T11:28:34.758934+00:00

甚至放言怒斥:「你們一定會後悔的,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到時候再蓋的就是假古董……」

1953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為了保護北京永定門城樓不被拆毀,和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展開了激烈的「抗爭」。

甚至放言怒斥:「你們一定會後悔的,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到時候再蓋的就是假古董……」

這是梁思成夫婦,為中國古建築的發出的一聲「吶喊」,文物無聲,全靠這些工作者去捍衛和守護。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提起這對民國知名夫婦,很多人的八卦因子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可只有真正走近這兩位「先生」的人生,才會明白,他們的故事不只有風花雪月,兒女情長,更多的是一顆赤子心腸,為中國建築界奔走了一生!

二十世紀2、30年代,中國建築處於前所未有的「尷尬階段」。

一邊是西方對中國建築的「膚淺認知」,覺得中國不存在發源較早,且延續下來的建築派系。

一邊是國人的「自顧不暇」,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生死存亡都成了問題,又有誰去關注中國建築問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國優秀的古建築被摧毀、被盜竊……

說起來頗為諷刺和心酸,自1925年起,是一群日本學者趕赴中國,經過走訪研究,寫下了多部關於中國建築史的文學著作。

日本學者甚至出言嘲諷,說中國根本不存在唐代及以前的木材建造物,即便是存在,中國的學者也沒有能力進行科學的測繪工作。

此言一出,在國內學界驚起了驚濤駭浪,但凡是有骨氣的中國人,都不能接受日本這種堂而皇之的「羞辱」和貶低。

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知識分子,就是在這個時候決然回國的。

早在1924年的時候,梁思成在父親的安排下,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學。希望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兩個人的感情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留學期間,梁思成和林徽因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用自己的才華和真心,打動了林徽因。

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後,一起攻讀建築學,本來計劃得很好,沒想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不收女學生。

無奈之下,林徽因只能改學美術系,但她學習建築專業的熱情並沒有就此熄滅。

平日裡,有梁思成給她「開小灶」,將學到的知識傾囊相授,林徽因還專門申請做了建築系學生的助理教員,近水樓台先得月!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拿到了畢業證書,隨著學業的圓滿結束,他們的感情也有了穩定的「棲所」。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舉行了婚禮,這對才子佳人正式結為伉儷,也開始了他們執著一生的建築事業!

在得知中國建築的「尷尬處境」後,兩個新婚的小夫妻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投身到了國內的建築教育當中。

萬事開頭難,那時候中國的建築界堪稱「一窮二白」,梁思成夫婦完全是從零做起,在「廢墟」里,一步步「累建」出屬於中國的建築學專業。

他們先是在東北大學任教,創立了國內第一個建築系專業,吸引並培養了第一批本土的建築系學子。

1932年,當日本學者發出「中國就沒有唐代以前的木材建築」的囂張言論後,梁思成夫婦踏上了「尋唐之旅」,勢必要證明中國的木材建築早於日本。

梁思成的腿曾因車禍落下殘疾,走路頗為費力,林徽因的肺病也反覆發作,兩人拖著病體,硬生生展開了為期五年的走訪考察工作。

他們以北京為出發點,一路沿著華東地區深入,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田野工作。

根據當時日本學者的觀點,他們認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是建造於1038年的山西大同華嚴寺伽教藏殿。可梁思成夫婦的第一站,就在獨樂寺發現了木建築,獨樂寺建造與遼統和二年(984)年。

這一重大發現,一舉擊破了日本學界對中國最古建築的論斷!

梁思成夫婦振奮不已,在撰寫的文章中,將獨樂寺稱之為「無上國寶」,它的存在,不僅狠狠打了日本學界「一耳光」,還為後續的考察工作,提供了信心!

1933年,梁思成無意聽到了一首民謠:「滄州菩薩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

他靈感大發,繼而從應州塔和趙州橋開始了新一輪的考察工作。

梁思成夫婦帶領團隊,沿著河北、山西的山區一路考察,最後在河北正定,發現了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較完整的佛教寺院——隆興寺。

林徽因開心的手舞足蹈,竟然穿著旗袍爬到了梁頭架子上,對他們而言,這不僅僅是考察團隊的收穫,更是中國建築界的重大收穫!

不久之後,梁思成在山西大同發現了應縣木塔,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

梁思成為了測量細節,每天爬上爬下,一根柱、一拱梁頭……他花了足足六天的時間,測量了幾千根梁架。

木塔高六十多米,當時安全設施簡陋,且為了不破壞建築本身,都是梁思成「赤手空拳」,冒著生命危險爬上去的,最後,才有了一份詳盡的手稿。

梁思成就是為了向世界證明,誰說中國沒有勘測的能力?他徒手徒腳,照樣能繪畫出最完美的數據圖。

1934年,梁思成團隊抵達河北趙縣的趙州橋。

因為交通不便,他們都是步行,情況好的時候,能搭乘小毛驢,兩個出身富庶人家的「少爺小姐」,為了建築事業,可算是吃盡了苦頭……

除了考察工作,梁思成夫婦還兼任了全國各地的建築修復指導工作,曲阜的孔廟、北京的天壇……

彼時國內建築方面的專家稀缺,他們夫婦就成了兩塊「萬能磚」,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搬。

1937年,梁思成夫婦第三次考察山西,這次考察,迎來了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他們找到了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殿高13米,總面積達677平方米。擁有巨大的屋頂,嚴謹的斗拱檐角。

最重要的是它始建於857年,確定為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比日本的木構建築要早得多!

這項偉大的發現,徹底推翻了日本學者「中國無建築」的言論,將唐宋建築演變的歷史延續到了一起,為中國建築界發掘了一件「至寶」 ……

從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夫婦及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穿林翻山,風餐露宿,終於替中國建築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這份喜悅,很快就被「七七事變」的硝煙給衝散了。

梁思成夫婦不得不被迫逃離,從北平遷到長沙,又從長沙遷到昆明。因為路途顛簸,林徽因肺病發作了,梁思成也腳痛難行,一家人抵達昆明後,只能停下修整,暫停考古工作。

可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噩耗,寄存在天津租界的中國建築史資料被洪水淹沒了。

那是梁思成團隊考察西南半年之久,才得到的珍貴資料,一朝被毀,梁思成忍不住當著孩子們的面淚流雨下。

這是他開展工作多年以來,第一次痛哭,為他們的心血付之東流,為中國建築學界損失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1940年,梁思成一家人打算離開昆明,繼續「逃亡」。無奈他腿傷感染,只能留下來繼續治療,林徽因則帶著兒女們先行離開。

那段時間,梁思成就住在月亮田的一家農場所,生活工作全靠他自己。從後來林徽因的回憶錄里,能窺見梁思成的很多生活細節。

「思成每天幹著縫縫補補的雜事,他的建築史學家的職責已經無從履行,烤麵包、修爐灶、運煤塊……我看如果把他扔到美國去,即便無依無靠,他光憑自食其力,也能過的不錯。」

那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五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兩地分離,一個承受肺病的折磨,一個飽受腿疾的摧殘。夫妻兩人像是以另外一種思念方式,陪在彼此的身邊。

直到1946年,梁思成才結束「流亡生涯」,赴北平和妻兒們團聚,兩人重操舊業,攜手創立了清華大學建築系。

1949年,新中國成立,梁思成夫婦還參與了共和國國徽和人民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在新的「歷史建築」上,留下他們夫婦的「名字」。

梁思成被中央任命為北京都市裡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專門負責北京城市規劃方面的的工作。

他經過詳細的考察和勘驗,結合了陳占祥先生的意見,共同提出了《關於中央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

建議最具爭議的一點,就是梁思成提議保留古城樓,將那些古建築改造成世界上最特殊的立體環城公園,打造出獨屬於中國的東方特色建築群。

可北京市長彭真卻駁回了這條建議,說是政府希望能將首都建設成一個具有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從天安門往下看,希望入目的都是工廠的煙囪,不是歷經風霜的古建築。

梁思成並不氣餒,他和林徽因一起撰寫了《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希望政府和人民能夠看到古建築的「美和貴」。

為了獲取支持,他們還自費印刷規劃書,希望每一個北京人都能為維護古建築獻出一份力量。

「幾百年以來,北京城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一步步積澱起來的,時至今日,它已經成了世界級的古都,應該讓全世界人們領略它的氣魄、它的歷史和魅力。」

可最後,梁思成夫婦依舊沒能守住那份歷史的美麗。

當時的蘇聯專家,也對北京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方案,作為工業革命下的大國,蘇聯給出的方案,自然是閃爍著濃重的的工業氣息。

政府最後採用了蘇聯專家的方案。

於是,以天安門為中心,屹立於北京城幾百年的古城牆、古建築,迎來了一場毀滅性的「浩劫」。

梁思成跑到城牆下聲嘶力竭的勸阻,卻只被當作一種落後的聲音:「梁老,時代在變化,建築也不能跟著一成不變。」

「在這些問題上,我是先進的,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梁思成的這番話,在當時聽來是固執的「落後聲音」,可在今天看來,簡直是振聾發聵。

只可惜,那個年代下,沒有人能讀懂梁思成的良苦用心。

北京城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牌坊、宮門,開始變得「扎眼」,又有人開始主張推翻那些牌樓和胡同。

梁思成據理力爭,爭吵得面紅耳赤。

最後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居然站起來說:「將來北京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您維護的牌坊,在高樓的包圍下,如同吉隆鳥舍,哪裡還有文物鑑賞的價值!」

梁思成被氣到放聲痛哭,對於維護古建築的學者而言,那些凝聚著歷史文化的建築,就像是他們需要敬畏和守護的「孩子」。

只有維護歷史的瑰寶,屬於中國的根脈才不至於斷絕,無論時代變遷,都能順著那些建築,找到中國人的「根」。

如今見證北京成數百年風雲變幻的古建築被推倒了,屬於北京人的那份歷史根源,也就「斷了」。

「拆掉一座城樓就像是挖去我一塊肉,拆去一塊城磚,就像是剝去我一塊皮。」

挖肉剝皮之苦,梁思成如何能不傷心,如何能不心痛!

林徽因當時因肺病加重,病倒在床,可聽說了建築被拆得「慘事」,強撐著下床,陪丈夫一起奔走發聲。

最後喉嚨沙啞,指著彭鎮和吳晗的鼻子痛罵:「你們這是毀了真古董,就算有一天後悔了,想要重蓋,也不是當初的了,只能是假古董了!」

可沒有人聽,也沒有信……

1965,北京要修路,建地鐵,搞戰備……二環以外的路,也一點點被拆被毀,其中還包括拆毀慶壽寺和雙塔。

根據那一代北京的描述:「每天清晨起來,站在老長安戲院往東看,就能看到兩座塔,一南一北,仿佛相挽而立,美不勝收。」

只可惜,這被譽為「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也淪為新城市的「硝煙」,只能從老照片來一睹當年的風光。

1955年,飽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離開了人世。

屬於她的功績不應該被遺忘,更不應該被一些所謂的「風月情事」所混淆。

她是「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才女先生,提起她的生平,不該只有「不實」的八卦。

1972年,梁思成也在病痛中撒手人寰。

他在去世之前,依舊對北京「死去」的古建築耿耿於懷,說是不該走其他城市走錯的路,北京會暴露出交通,人口,工業污染等工業化城市的問題。

一語成讖,屬於北京的建築遺留問題,陸陸續續暴露出來,梁思成當年的「五十年之說」到底是應驗了。

中國古建築研究所所長羅哲文說過,如果當初那片古城能夠保留下來,一定會是世上最恢弘、最磅礴的歷史名城,遠超今日的巴黎和羅馬。

只可惜,屬於中國,屬於北京的那片「文化名城」,終究是沒留下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