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五分鐘,讓文物活了過來

風月古今 發佈 2022-10-31T23:51:41.745796+00:00

五分鐘,一件文物,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短短五分鐘,便讓觀眾沉浸在古老的華夏文明中,難以自拔。2020年的6月13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果國寶會說話》也迎來了第三季。時隔兩年,觀眾對於這部紀錄片的熱情,非但沒有減退,反而比往日更為濃烈,各大論壇平台,也給出了接近滿分的評價。

五分鐘,一件文物,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短短五分鐘,便讓觀眾沉浸在古老的華夏文明中,難以自拔。

2020年的6月13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如果國寶會說話》也迎來了第三季。時隔兩年,觀眾對於這部紀錄片的熱情,非但沒有減退,反而比往日更為濃烈,各大論壇平台,也給出了接近滿分的評價。

這一季的文物,主要集中在魏晉南北朝到盛唐時期,正如導演所說,這段時期,是文人意識覺醒、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中華文明呈現包容性、多元化的時期。


文藝作品,是來源於生活的,但也高於生活。光陰如逝水,許多歷史早已湮沒,如果國寶不會說話,它們只是束之高閣的文物,與普通民眾隔著百年千年的時光。如果國寶會說話,那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

這部紀錄片,便從四個方面,讓文物「活了」過來,親口訴說演繹那些古老動人故事。

詩意的文字,訴說悠久的歷史

紀錄片的標題,便宛如一首首優美短小的開篇詩,將觀眾帶入到了那段歷史故事當中。

比如「洛神賦圖——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標題引用古老的《詩經》,以一句愛情詩,鋪墊著故事的情感基調。《洛神賦》的背後,傳說藏著才子曹植的愛戀,洛水、神女,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如果不是詩句在前,真讓人懷疑,這是為賦中的故事而吟詠的。


還有「花樹狀金步搖 - 一步一歡喜」、「鑲金獸首瑪瑙杯-一杯敬萬國」等標題,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片的解說文案,更為優美精妙。沒有枯燥的科普說明,沒有單調的文物介紹,只有詩意般的文字,似山澗泉水,沖刷著心中的塵俗,將觀眾帶入悠久的歷史。

「黃初三年,曹植自洛京東返封地,黃昏時,疲憊的旅人到達洛水,車馬暫歇,此時,一陣微風吹起,恍惚之前,有位伊人,映入眼帘。煙波浩渺中,那如朝陽般新鮮的一瞥,瞬間擊中了旅人的內心,洛神有多美,旅人如此形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通俗而不失優美的文案中,嵌入了傳說、歷史、背景等,行雲流水,毫不突兀乾澀,恍如國寶在你耳邊,娓娓道來。

絕美的畫面,演繹古老的傳承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攝製組,幾乎走遍了全中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50多處考古遺蹟,從近400萬件文物中,精選了100件國寶。


這些國寶無比珍貴,平常難以窺探全貌,而紀錄片呈現的畫面,無比清晰,且360度展示著文物之美。

具有特殊含義的文物,則會拍攝相關的地理風貌,盡顯華夏山河之美。片中還會輔以山水、動畫等形式,讓畫面更為生動,仿佛是國寶在親身演繹著古老的傳承。

悅耳的音律,歌吟燦爛的文明

紀錄片的配音,悅耳動人,隨著文化背後的歷史故事,不斷變幻著情緒,或深情、或輕鬆、或激昂、或低沉。

如《洛神賦圖》一集,配音聽來綿長婉轉,觀眾不知不覺,便仿佛耳畔響起了曹植與洛神的對話。

再如解說《唐彩繪十二生肖傭》時,配音的聲音輕快俏皮,甚至帶點喜慶,塑造了一種輕鬆有趣的氛圍。

紀錄片的背景音樂,更是宛如天籟,隨著文物的歷史背景而轉換,猶如白居易筆下歌女彈奏的琵琶曲。在同一種文物中,又隨著情感氛圍的變化,添加鼓、二胡、古琴、編鐘等民族樂器,更突顯了文物的氣韻與特性。


這些悅耳的音律,仿佛是華夏燦爛文明的迴響。

神奇的科學,穿梭無盡的時空

能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國寶說話」,更離不開現代神奇的科技。

有些文物深埋地底數千年,很多部位鏽蝕氧化,因此導演運用了3D掃描技術,以及全息傳存拓技術,才讓觀眾更清晰地看到了文物的細節。

另外還有多光影採錄技術、表面微痕提取等技術,幾乎完整恢復了文物原本的面貌。

比如《蘭亭序》神龍本——神往,節目組以大數據算法,模擬書法真跡。隨著配音朗聲誦讀著《蘭亭集序》,遒媚飄逸的行書,一筆一划落在紙上,加上背景畫面的花鳥溪流,觀眾仿佛穿梭到了東晉的永和九年,來到了會稽山陰芷蘭汀,看著王羲之在茂林修竹間,寫下了那副天下第一行書。


結語:

正因為這四點,所以這部紀錄片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這不僅是節目製作精良,也是文物本身的魅力,更是文物身上凝結沉澱的中華文明,它燦爛瑰麗、包容盛大、輝映千古。泱泱華夏,生生不息。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紀錄片在頭條搜索即可免費觀看。在頭條,更多優質紀錄片等你來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