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家·國》文物展上線——六十餘件精選作品表達傳統人文精神

品藏文創 發佈 2022-11-03T03:25:56.154374+00:00

家國情懷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薪火相傳,是歷代中華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養分和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壓艙石。


原創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2022-11-02 21:09 發表於江蘇


作為無可比擬的發現之地,博物館教會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並打開我們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觀點,幫助人們構建更美好的未來。



家國情懷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薪火相傳,是歷代中華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養分和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壓艙石。

《家·國》文物展

於2022年11月1日開展

展期持續一年

左右滑動查看展廳實況





展覽地點:

南京博物院藝術館一樓民俗藝苑

展覽日期:

2022年11月1日-2023年10月23日



「家·國——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展示展演」入選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目前展覽的重頭戲——文物展已經開展啦~




展覽簡介


●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展覽圍繞「家」、「國」兩個主題精選南京博物院藏文物六十餘件展出。

● 「文以載道」,這些文人字畫、生活器物中寄託著恆久流傳的美好,承載著薪火相傳的仁心仁義,引導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關愛天下、奮發有為,在個人和國家、子女和父母、恩愛眷侶、同胞手足、朋友至交之間,乃至個人和天地萬物之間演奏出一首永不停歇的關於美好生活理想的協奏曲。



單元介紹


第一篇章 家

家庭是個人的港灣,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中國自古就重視家庭關係建設,在傳統文化中始終倡導父母對子女的仁慈之愛、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夫妻之間的恩愛之情、兄弟手足團結互助之義。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是家國情懷的起點。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石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們對愛情的期許與承諾。牛郎織女、張敞畫眉等故事代代相傳,表達了人們對恩愛夫妻關係的嚮往和追求。夫妻同甘共苦、理解包容、相互扶持,隨著歲月輪轉,愛情與親情升華為伉儷深情。人們用「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表達愛侶間長相廝守的美好願望,用「破鏡重圓」來形容離散的夫妻團聚,用「伉儷情深」來形容夫妻和睦恩愛。


「庭院之樂」年畫


自古以來,人們就嚮往美好的家庭環境。古人通過繪畫、雕塑等古典藝術形式表現溫馨康寧的家居生活,描繪出與家人頤享天倫之樂的生活圖卷。這幅年畫描繪了清代富裕家庭典雅的家居環境,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第二篇章 國


悠悠華夏五千年,熱血的中華兒女留下了無數的愛國詩篇。從「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愛國情懷已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


岳飛草書「還我河山」拓片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時期著名將領、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奔騰不息的黃河長江、磅礴巍峨的長城,鑄就了祖國亘古的山河;寬廣遼闊的草原、美麗綿長的海岸,描繪了祖國旖旎壯麗的山河。「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守護祖國的壯麗山河是歷代君臣的共同職責。


「岳飛精忠報國圖」木刻年畫


《岳武穆精忠報國》選用戲曲人物來講述岳母刺字、岳飛大戰金兀朮、奪狀元槍挑小梁王等歷史故事。


巾幗英雄泥塑

(人物自左至右為:穆桂英、花木蘭、梁紅玉、荀灌娘、樊梨花。)


巾幗英雄,即女性英雄。古時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髮絲製成的頭飾,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這種頭飾叫「巾幗」。「巾幗」的種類繁多,有「剪耄幗」「紺繒幗」等。因「巾幗」是婦女的裝飾,人們便稱女中豪傑為「巾幗英雄」。


觀摩文物、閱覽解讀,

從家到國,

萬里迢迢江水未曾能把文天祥阻攔,

萬里澎湃江山只需穆桂英轉念一閃,

萬里光陰遊子歸心似箭,

萬里星河命運化成一曲梁祝千古嘆息。




南京博物院

「家·國」展

敬請期待

……


展覽地點:南京博物院藝術館一樓民俗藝苑

展覽日期:2022年11月1日-2023年10月23日


ps:各位觀眾可以來南博最具江南園林情致的展廳打卡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