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智慧」唯己可以化人,唯盡己可以服人

創客ip老梁 發佈 2022-11-04T05:00:00.773884+00:00

孔子回答說:「政便是正。先端正自己,自己合道了才能起到表率作用影響他人。用你的一身正氣引領周圍的人,誰又敢不做到品行端正呢?」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予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國理政。孔子回答說:「政便是正。先端正自己,自己合道了才能起到表率作用影響他人。用你的一身正氣引領周圍的人,誰又敢不做到品行端正呢?」

正人先正己,正己才能化人。能帶動整個國家、企業、團體的風氣的,就是主事者是否能做到一身正氣,並且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歪風邪氣當道,自然會上行下效,把一個國家、企業、團體搞得一片混亂,一片黑暗。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面對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春秋時期著名學者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不僅很有學問,做人也很誠實,從來不欺騙別人,就連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一次,曾子的妻子到街上去買東西,兒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說只要他不鬧,回來就殺豬給他燉肉吃。孩子以為母親說的是真的,就不鬧了。妻子回來,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嚇了一跳,說:「你真的要殺豬嗎?我是哄他玩兒的。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如果我們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妻子聽了點頭同意。於是,他們就一起把豬殺了,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以上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只有自己先做到品行端正,才能去要求別人、教育別人。

家風是否純正,取決於一家之長是否以身作則;學校能否讓學生真正聽取教導,取決於老師是否立身行道;企業能否發展壯大,取決於領導者是否正身修己。孔子所問的「孰敢不正」中的「孰」,正是包括了社會各行各業中的每個人。家長多一點以身作則,少一點指手畫腳,敦倫盡分的背影就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最美模板;教育工作者認真負責、熱情寬容,一身正氣,學生必定積極上進、努力求學;領導者增強責任意識,秉公辦事,廉潔自律,上下齊心必定發展好企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日常生活中需要「正」,社會管理更需要「正」,任何人作為一個個體在要求他人,甚至要求整個社會如何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做好自己。所謂上行下效,沒有什麼比以身作則更重要、更具有效力的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