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列寧稱之為「全俄大家長」

心中一點紅2021 發佈 2022-11-04T11:49:50.557195+00:00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875年11月7日生於特維爾省科爾切瓦縣上特羅伊査村。

(1875—1946)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875年11月7日生於特維爾省科爾切瓦縣上特羅伊査村。加里寧的父母是不富裕的農民。13歲以前一直幫助父親經營。10歲開始跟一個識字不多的老兵學文化;11歲進鄰近女地主莫爾杜海-鮑勒托弗斯卡婭莊園的地方自治小學,同學校的孩子們一起遊戲。小學畢業時名列前茅,到當時住在彼得堡的莫爾杜海—鮑勒托弗斯卡婭家當侍役。

用他的話說,侍役的職責完成得不好,很不上心。但是,侍役使他能夠讀到莫爾杜海—鮑勒托弗斯卡婭家的許多藏書。16歲時女主人決定讓加里寧到彼得堡的彈藥廠當學徒,在這裡他入工廠的夜校學習。在該廠工作兩年後入普梯洛夫工廠當旋工。在這裡加里寧有了最早的政治結交;他加入政治小組,但不久即解散。然而加里寧繼續投入政治生活,結識了一名漸近老境的工人帕爾舒科夫和同地下組織有關係的圖拉工人。

1898年,加里寧開始在小組工作,這個小組由工學院大學生佛敏領導。半年後這位大學生被捕,由其他人接替。1898年加里寧加入社會民主黨,繼續在普梯洛夫工廠工作,這時這裡已有好幾個政治小組。1898年加里寧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工人思想報》上的文章)。次年加里寧第一次被捕,被指控參加「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此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是列寧。

在監獄裡關押了10個月後,加里寧被流放高加索。順路回了一趟在農村的家,然後赴梯弗里斯,在此地的鐵路上當一名旋工,並在梯弗里斯工人中從事地下工作。在一次罷工後被從鐵路上開除,加里寧進一家私營工廠工作,但不久被完全剝奪在高加索的居留權,因此轉移到烈韋里。在烈韋里他進入「伏特」工廠,一年後重新返回鐵路工作,一直繼續地下工作。

1903年加里寧再次被捕,被押送到彼得堡監獄,在這裡他被關了6個月。加里寧回憶這段時間說:「在1903年已經感覺得到一股新的潮流。整個拘留所關滿了政治犯,吵吵嚷嚷,橫行無忌。不記得由於什麼原因開始了抗議。安靜的監獄成了瘋人院。」當局加強了鎮壓,犯人們則以絕食來回答。加里寧被轉移到「十字監獄」,在這裡同41名犯人一道受到毒打,其中一人因此死亡。毒打後過了一個半月,加里寧獲釋,再次被迫赴烈韋里,進入他過去工作過的「伏特」工廠。

1904年初又一次被捕,判處流放西伯利亞四年;但由於對日戰爭爆發,把西伯利亞換成奧洛涅茨省,他在這裡一直住到1905年獲釋為止。在農村家裡作短暫停留之後,即回到彼得堡的普梯洛夫工廠,在這裡任區委委員和戰鬥司令部成員。因罷工被解僱後,加里寧重新回農村住了幾個月,然後重返彼得堡,進入彈藥廠。但他在什麼地方也呆不長久:他從彈藥廠轉到列伊赫利克儀器廠;被捕;回農村;赴莫斯科,在電車站工作;兩年後再次出現在彼得堡的火炮廠;最後,被捕後被遣送回農村,在農村住了整整一年,從事農業。在這段時間裡加里寧從未中斷革命活動:

1906年屬布爾什維克派;在中央五金工會工作;擔任區委委員;參加出版工人報紙;作為代表出席黨的斯德哥爾摩代表大會。在農村逗留期間曾受到仔細的搜查,但由於鄰居農民作證時沒有提他的政治活動,證詞對他有利,因此沒有被捕。大戰的頭幾年加里寧在彼得格勒「艾瓦斯」工廠工作,這是彼得格勒工廠中技術最先進、革命情緒最強烈的一個工廠。

1916年11月,加里寧再次被捕,預定流放西伯利亞;1917年2月革命爆發,使他獲得了自由。積極參加了十月革命的準備工作。改選彼得格勒市杜馬時,加里寧當選為市首腦。1919年加里寧當選為俄共中央委員,斯維爾德洛夫逝世後他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923年任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1919年3月列寧在為加里寧的候選人資格辯護時說:「我們認為要實現社會主義農業,只有同中農達成一系列協議。

而我們知道,更多地在革命時期工作的同志們,不總是善於很好地接近中農。對待中農的問題,在我國比在我們歐洲同志那裡更加尖銳,因此我們應當讓這樣一位同志來領導蘇維埃政權,他能夠表明我們在對中農的態度上將真正貫徹黨代表大會的決定。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找到一位既有生活經驗又很熟悉中農生活的同志,我們就能夠解決這一任務,而我認為,你們今天在報上看到的候選人是符合這一切條件的。這候選人就是加里寧。」[1]鑑於自己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職務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工人群眾同農民的聯繫,加里寧經常巡視各省。1919年他要求取消地方上的糧食壁障,理由是農民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很難理解「最高機關作出的旨在完成某些命令的這些決定的好處」。


  [1] 參看《列寧全集》第29卷第203一205頁。——譯者注


  見《十二人傳》(工人莫斯科出版社1924年版),《米·伊·加里寧》(「紅色處女地」出版社1924年版),《消息報》1924年2月8日。


本人審定的傳記

鄭異凡 譯


加里寧續志


  1919年加里寧接替因病去世的斯維爾德洛夫,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說是他提議加里寧任主席的,並稱之為「全俄家長」。1919—1946年任聯共中央委員,1919—1926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6—1946年為政治局委員。
  1932年聯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流放被開除出集體農莊的「富農」。5月4日在徵詢對驅逐38000家庭的意見時,加里寧寫道:「我認為此行動缺乏根據。」兩周後政治局撤銷了決定,中止了已經開始的行動。1938年1月加里寧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46年3月被解除此職,改任主席團委員。
  1938年其妻葉卡捷琳娜·伊萬諾夫娜被捕,1945年名義上獲赦,但直至1946年5月才獲釋。1946年6月3日加里寧去世,骨灰安放在克里姆林宮宮牆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