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到底有多重要?它甚至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命門」

九鼎新nt 發佈 2022-11-06T10:19:50.118945+00:00

沒錯,衛星屬於無線傳輸,但衛星的傳輸的數據量有限,而且延時非常高,所以目前國際間的網際網路主要通過海底電纜進行信息傳輸。

海底電纜有多重要?沒了它,我們所在的大多數區域將會孤懸於這個世界「兩眼一抹黑」。有人說怎麼可能?不是有北斗嗎?不是有滿天的通訊衛星嗎?沒錯,衛星屬於無線傳輸,但衛星的傳輸的數據量有限,而且延時非常高,所以目前國際間的網際網路主要通過海底電纜進行信息傳輸。


全球目前有超過400條的海底電纜,總長度約120萬公里,可足足繞地球30圈。國際間90%以上的通信數據是通過它來傳輸的,所以如果沒有海底電纜,就沒有全球的互聯互通。

就在今年1月,受海底火山噴發影響,南太平洋島國湯加海底電纜被切斷,造成整個國家「斷聯消失」;而在9月底繼北溪一號和二號被破壞後,挪威海底電纜被「蹊蹺切斷」;10月英法海底電纜4條斷了3條,英國1條法國3條,均造成規模性通信影響。這裡有天災,當然也有人禍。

海底電纜到底有多脆弱?一場因火山噴發而引起的湯加「失聯」遭遇,讓人們意識到全球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脆弱性,在受到地震、海嘯、火山等自然災害侵襲的情況下似乎無計可施,更何況一個依靠單根電纜與外界連接的太平洋島嶼。又比如2006年受台灣地震影響,多條國際海底通信光纜發生中斷,導致國內網際網路用戶無法正常訪問國外網站;再比如2011年,受東日本地震的影響,多條途經日本相關海域的海底光纜出現故障,而後許多中國用戶發現無法登錄美國網站。

一旦發生重大故障,此類網絡可能會過載,造成網絡擁堵甚至中斷通信。而海底電纜在水下,尤其是淺海地區它容易被潛艇刮到,又或是被鯊魚等咬斷,還可能被輪船下錨所碰傷;此外,潛在可能的人為破壞也讓會人防不勝防,儘管大多數情況下是可預見的人為疏忽和大意。


據統計,全球每年發生大約200起海底電纜損毀,但多數約超過2/3是人為導致的。例如2008年,北非至波斯灣間曾發生突然斷網事件,後來經調查證實,事故是因為一隻6噸重的船錨砸斷了電纜;又如2001年聯繫亞洲和北美的中美海底電纜被鉤斷,事發上海某航運公司船隻下錨措施不當,致使走錨鉤斷電纜造成巨大通信損失,被中國電信索賠4000萬;又比如2019年1月,我國海南臨高的一位漁船船長就因為網掛了無法解開而私自切割海底電纜,不僅造成了10萬用戶3天的網際網路中斷,最終還付出了有期徒刑7年,賠償268.6萬元的代價。

至於人為「蓄意」破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國與國之間的蓄意「報復性」破壞,大概率不會發生。但如果處於戰爭狀態,一切皆有可能。美國曾做過評估,一旦跨洋海底電纜被切斷,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業將受到致命打擊,一天的損失將以萬億級計算,甚至可能導致經濟的崩盤、國防信息和國家科技信息的癱瘓。俄烏戰爭中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和頻頻插手,讓俄羅斯忍無可忍,對其挑釁行為的撂下狠話警告,一旦事態失控戰爭升級將在24小時內遏制美國的命門。有分析指出,所謂的美國「命門」大概率指的是美國跨洋海底電纜,有能搞破壞的全球沒幾個,俄羅斯便是其中之一。

海底電纜一旦被破壞,修復有多難?海底光纜的修復非常複雜,茫茫大海,要找到幾千米深處的不到10厘米的電纜,還要判斷故障點,仿若大海撈針。如果電纜被切斷,首先得使用反射儀來定位受損的位置,然後用水下機器人潛入海底進行探測,這項工作,用人工是極難完成的。判斷好受損的位置之後,需要派出水下機器人在斷點處剪斷電纜,接著將電纜的兩端拉到船上進行熔接。這個根根如髮絲般的熔接過程相當複雜,有極高的技術難度。它的修復工作涉及海上多工種聯合作業,絕非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此重要的通信設施,它的安全性如何得以保證?最重要的首先是重鎧,說白了就是給電纜穿上「盔甲」防護以適應海洋高鹽高腐蝕環境。最外面一般是聚乙烯保護套,然後外層鎧裝金屬、中間一層防水、再一層鎧裝金屬、然後再有一個防水層,最裡面是高強度鋼絲做成的加強芯,光纖就圍繞在金屬加強芯的附近。這是最常見的結構,大多數的海底光纜都採用雙鎧結構,對不同的海域海底可能還會增配到三層鎧甲。平時我們見到的電纜溝內的電纜也就手指粗,但海底電纜能有人手臂這麼粗壯。

對海底電纜來說威脅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上述的地震和船錨。地震來了還真沒什麼辦法,只能期望這些電纜的金屬結構強度和韌性足夠大。近幾年我國近海發生的船錨鉤斷光纜的事故並不少,這只能靠海警等執法部門的人力維護警戒和宣傳了。海底電纜在淺海布設的時候有時候會挖條淺溝埋線,但這對抗擊船錨破壞作用並不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