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品味:與財富無關,與文化有關

私享藝術 發佈 2022-11-07T04:36:08.429392+00:00

清人朱錫綬《幽夢續影》有雲:觀門徑可以知品,觀軒館可以知學,觀位置可以知經濟,觀花卉可以知旨趣,觀楹帖可以知吐屬,觀圖畫可以知胸次,觀童僕可以知器宇。


清人朱錫綬《幽夢續影》有云:

觀門徑可以知品,觀軒館可以知學,觀位置可以知經濟,觀花卉可以知旨趣,觀楹帖可以知吐屬,觀圖畫可以知胸次,觀童僕可以知器宇。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觀其居,可知其人。

家居陳設,反映一個人的品味和興趣,也暗示了其審美的高度。

精心陳設也好,隨意鋪陳也罷,無論如何,都是一種形式,必然會帶出主人的內心和審美。

家是自己的,耳濡目染是最直接的教育,你如何設計和擺放,也代表了自我追求的審美意趣。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

雲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韻士所居,入門便有一種高雅絕俗之趣。

居室中隨意的陳設,勾畫出主人的生活情境,也投射出主人的閒情雅趣。

不要為設計而設計,那樣只能是裝飾,不會觸及心靈,很快便索然無味,沒有嚼頭。

每個不同的時期,每座城市都有所謂「頂級豪宅」,其價格一騎絕塵,成為房產市場上最大的話題。

有些人就是看房子的地段、面積、學區等硬指標,用以證明主人的財富能力和身份地位。有些人更看重空間陳設,絲毫沒有「壕」味兒,卻契合的是主人的審美品位。

就家具而言,不同的風格,也反映出使用者的社會地位、教養及身份。


但是要很精確地去討論它的裝飾美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均有其主觀的認知,所以爭議是無法避免的。

比如一件黃花梨的平頭案,過去一般在祖先崇拜,或民間宗教祭祀的場所陳設布置的,因此也自帶一種莊嚴氣勢。再比如四出頭官帽椅,搭腦到背杆間及靠手到鵝脖間流暢的造型,展現了韻律般的柔婉特質,

這種經由線條的構圖,達到力道的展現,和傳統書法藝術又息息相關。

單純的四面平造型,與文人相關的裝飾風格,又可追溯至古典文學中強調簡練的表達風格。

簡練的風格,如同顯附的風格,均深植於傳統儒家價值觀,其常可見於文人的書房或其私人寢室。還有黃花梨香幾的古典高腰形式,搭配線條細緻修長的腿足和清雅的雕刻,充分表現典雅的氣韻。

古人有謂:以器載道,道在器中。器物的神形,亦反映著人的性情,從器物中可洞見主人的審美取向、素養性情。


身份在今天的社會裡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人的身份,與財富無關,與文化有關。

不是有錢有勢,前呼後擁就有身份,有非常有錢的人,也會被別人嗤之以鼻,有很有權勢的人,也會被人鄙夷不齒。

從收藏角度上看,也並不是說買的東西越貴,你就越有身份,不是這樣。有上億元一件的文物,也有幾十元件的文物,價格上有高低,但文化上無高低。價格的高低跟文化本身無關,它們都代表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

將一件有文化底蘊,有審美趣味的器物,陳設在自己家中,安放於合適的位置,不言而喻也成了一項身份的「標籤」。

雅室燕居,文雅博涉,舊制玩物、朴雅莫爭,溫軟典雅、含光消聲。

日夕相對,手摩心追,主人亦浸染了器物的氣韻和光華。燕居清賞,便是用欣賞的眼光打量周身的一桌一椅、一幾一榻、一屏一硯,一石一木…進德精藝,源頭活水,自得審美的滋養。


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寫道:

坐陳鐘鼎,幾列琴書,帖拓松窗之下,圖展蘭室之中,簾攏香靄,欄檻花研,雖咽水餐雲,亦足以忘飢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

願你於忙碌之餘,亦可僻間雅室,所居所藏,皆舒心悅目,藉由一室一隅,給自己一個身心安頓之所。

—— END ——

出品丨私享時代

學術主持丨劉大石

主編丨王成業 編輯丨劉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