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拉肚子,千萬別忽視!4種癌症偏愛長期腹瀉的人

健康之初 科普 發佈 2022-11-09T03:55:15.063879+00:00

相信吃壞肚子腹瀉的經歷,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腹瀉時,你的腹部隱隱作痛,嚴重的還會上吐下瀉,令人非常難受。

相信吃壞肚子腹瀉的經歷,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腹瀉時,你的腹部隱隱作痛,嚴重的還會上吐下瀉,令人非常難受。

偶爾一兩次,可能只是因為腸胃不適。但如果你存在長期腹瀉或是腹瀉時伴隨以下症狀出現,可能就是某些癌症的信號,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清病因,接受正確診斷和治療。

慢性腹瀉的常見原因

腹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拉肚子」「拉稀」,但醫學術語上的腹瀉是指,糞質稀薄(含水量>85%)、排便次數增多(>3次/天)、排便量增加(>200克/天),大便可伴有黏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臨床上,腹瀉按病程長短,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大多是由感染引起,往往可以通過普通的藥物來處理。腹瀉超過4周稱為慢性腹瀉,按照大便性狀大致可分為3類:水樣瀉、脂肪性腹瀉、炎症性腹瀉。其發病原因複雜,要引起重視。

水樣瀉常見的疾病有腸易激綜合徵、甲亢、甲狀腺腫瘤、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嗜鉻細胞瘤、肝癌、乳糖不耐受、膽酸吸收不良、血管炎等;脂肪瀉常見於慢性胰腺炎、乳糜瀉、短腸綜合徵、慢性腸繫膜缺血、小腸淋巴管擴張症等;炎症性腹瀉包含腸結核、結直腸癌、淋巴瘤、缺血性結腸炎、嗜酸性細胞性腸炎等。

這4種腹瀉是癌症信號!

出現以下情況,腹瀉就可能是某些癌症的報警信號了,一定要儘早就醫。

腸癌

晨起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

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是早期發現直結腸癌的重要指標。

腫塊及分泌物刺激腸道,會使原本規律排便的人突然大便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秘、腹瀉交替出現,晨起腹瀉等,或伴有黏液血便、膿血便、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等,或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

腸癌的發生大多與炎症性腸病、長期保持高蛋白質-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有關。

體檢建議:

3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查很有必要;當出現大腸癌症狀時,務必及時就醫。

胃癌

腹瀉伴噁心、反酸

胃癌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遺傳、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胃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與一般胃腸炎非常類似,腹瀉伴噁心、反酸,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若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大便呈黑色,同時伴有食欲不振、體弱乏力,以及噁心、胃部灼熱感、上腹隱痛或脹痛等症狀時,要考慮腫瘤的可能。

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以及平時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的人,應及時做胃鏡等進行排查。

肝癌

腹瀉伴上腹部痛

研究數據顯示,約有50%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3個月前會有腹瀉症狀,而且每次腹瀉次數2-20次不等。

中老年人特別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若出現腹部右上方不適、肝區腫大、悶痛並逐漸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漸消瘦的情況,要儘早到醫院接受彩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等檢查。

胰腺癌

長期慢性腹瀉

胰腺癌常會因消化性潰瘍病而引起腹瀉,患者一般會在攝入過量脂肪和膽固醇後出現腹瀉症狀,同時還會伴有噁心、乏力、消瘦等症狀。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患者會因胰腺功能失調,而出現慢性腹瀉。

因此,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同時出現反覆腹瀉、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症狀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尤其是有長期吸菸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怎麼預防腹瀉?

勤洗手

對於一般健康人來說,最常見的腹瀉原因還是因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還是要注意食品衛生、勤洗手。

不要隨便摸鼻子、摸眼睛。如果不方便用水洗手,及時用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包括平時注意戴口罩,也有助於預防可能導致腹瀉的病毒感染。

不亂吃

平時在外就餐吃的食物儘量吃熱的、煮透的。包括別人削好的水果,也不要不洗手直接拿過來隨便吃

廚房衛生

平時注意保持廚房以及烹飪區域的衛生。包括定期清潔冰箱衛生、剩菜剩飯及時密封冷藏、洗肉不要對著水沖,砧板碗筷生熟分開等等。

旅行時尤其要小心

有的時候去到了一些衛生條件不太好的地區,就要特別小心。

建議大家儘量喝瓶裝水,包括刷牙也用瓶裝水,更不要吃任何的冰塊以及生的食物。

包括水果都儘量選擇可以削皮或者去殼的,而且親自完成這個環節。

各種飲品儘量都選擇用開水沖泡的,比如茶和咖啡。

如果喝酒,也要注意選包裝完好的酒類,會更安全一點。

不過酒精以及咖啡因都可能加劇腹瀉、加劇脫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