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青詞,專供天界仙真閱讀的文字

吾德如微塵 發佈 2022-11-09T09:53:17.065494+00:00

青詞,又稱青辭、清詞,亦名綠章,是道教齋醮時敬獻天神的奏告文書。唐李肇《翰林志》:「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

轉載自嗣漢天師府

何為「青詞」

青詞,又稱青辭、清詞,亦名綠章,是道教齋醮時敬獻天神的奏告文書。唐李肇《翰林志》:「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

宋程大昌《演繁露》:「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儀奏事於天帝者,皆青藤紙朱字,名為青詞綠章,即青詞,謂以綠紙為表章也。」

這些文獻的記載,都表明了青詞的用途。青詞的傳承歷史悠久,早期道教科儀的上章儀式,章文就是用青紙書寫。明周思得《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三十五闡釋青紙朱書說:

"青者,東方之色,始生之炁,紙所以用青也。以言者尚其詞,詞所以捈中心之所欲也。朱者,至陽之精。書以朱,以類而感格。"

由此看來,道教青詞的青紙朱書,其顏色就蘊涵著宗教象徵意義,也因此在科儀文書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詞書寫的規制

書寫青詞須選用上等青紙,要求不能有玷污破損,一幅青詞紙長一尺二寸,要使用小楷硃筆書寫。道教認為青紙朱書,是表披肝瀝血之意,因肝在五行中屬木,在五行理論中為青色,而紅色的血則表示齋者心誠。能否寫得一手好青詞,既是書寫者文才的展示,也是道學修養的體現。

青詞有嚴謹的書寫格式,每首青詞書字不能超過十七行,每行不拘字數,前空一掌,後空兩掌。青詞開始部分是「啟聖」,啟聖以後的正文不得超過十六句,應直述奏請事項。因青詞是表達齋主之誠切,要求辭旨簡而不華,實而不蕪,不可堆砌華麗詞藻,行文以質樸為上,這是青詞與世俗駢文風格之不同處。

青詞有嚴格的書寫禁忌規定,書青詞者當齋戒入靜室,香案上敷淨巾、硃筆、朱盞,口含妙香,閉氣書寫,一氣呵成。不得中途擱筆與他人談話,書詞時須至誠嚴潔,紙不得飛落地上,衣袖等不得沾拂詞文。書寫完畢後蓋三炁玉章,以黃紙三寸腰封,用引進狀裹青詞放入方函,方函兩頭蓋太上印,以備齋醮壇場使用。引進狀的紙依青詞紙大小,用以裹封青詞。

青詞傳播的意義

道教稱青詞為「四六金文」,多用駢文。駢文盛行於兩晉南朝,隋唐時朝廷的表章詔誥即用駢體撰寫。青詞作為敬呈天神的文書,亦沿襲世俗表奏文體並予以神聖化。由於青詞在社會生活中廣泛行用,因此歷代文士有關四六體的文論,幾乎都要論及道教的青詞。青詞在形式上摹仿世俗文書,但內在的宗教旨趣與功能,與世俗文書有著本質的不同,它作為在齋醮科儀中敬獻天神的詞文,其實是表達道教思想的一種工具,同時對古代文學的發展也有了巨大的貢獻。

由於歷史上道教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青詞也隨道教文化傳播進鄰國。如韓國《東文選》收錄了多篇青詞,是隋唐以後道教傳入高麗後使用的青詞,說明青詞在高麗社會及文壇產生一定影響。道教青詞涉及宗教學、文學的諸多層面,是道教有力推動傳統文學發展的又一例證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