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笑面苦痛人生:早年喪女,三次患癌,如今88歲仍精神抖擻

於青 發佈 2022-11-11T07:55:57.081362+00:00

陶玉玲2021年,在慶祝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慶典上,年過八旬的陶玉玲老人接受了採訪。很多記者擔心她年紀大吃不消,叮囑她慢點:「您可是八十七歲的老人了,不是十七歲。

2021年,在慶祝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慶典上,年過八旬的陶玉玲老人接受了採訪。

很多記者擔心她年紀大吃不消,叮囑她慢點:「您可是八十七歲的老人了,不是十七歲。」

陶玉玲卻很認真地反安慰道:「放心吧,我自己有數,等我以後年紀大了,我動作一定會放得緩慢些……」

一句「等我以後年紀大了」,可以看出陶玉玲不服老的精神氣,這種充滿朝氣的話,從她口中說出來,莫名令人感動。

或許在她心中,她們那一代人依舊「年輕」,即便歲月賦予他們各種風霜苦難,卻依舊能活出最青春而乾淨的樣子!

1934年,陶玉玲出生於江蘇鎮江。

那是個貧苦且動亂的年代,無數底層人民掙扎在生活的邊緣線上,陶家也不例外。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陶玉玲有一對慈愛且明理的父母,雖然家中兄弟姐妹眾多,陶父都一視同仁,無論男孩女孩,一律送到學堂念書。

「不管多窮孩子都要上學,只有學好文化,將來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擔心家裡的情況,有大人頂著哪!」

在陶玉玲的記憶里,勤勞樸實的父親,總是像一座偉岸的高山,給他們擋住了所有生活的風雨,撐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

也正因如此,陶玉良度過了一個艱苦卻安穩的童年,養成了活潑開朗的性格,不知愁滋味。

她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 :「做人要學會滿足,這樣才能開心!」

除了父親,陶玉玲的姐姐也教會了她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姐姐雖然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但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陶玉玲那時候不明白姐姐這樣做的道理,姐姐摸著她的小腦袋解釋:「人要學會感恩,父母對我們已經很好很好了,作為子女,也應該反過來報答父母,為他們分擔壓力。」

姐姐的一番話,讓陶玉玲懂得了感恩。

家人各種潛移默化的品質教育,使得陶玉玲構建了一套健康且質樸的三觀,在她的邏輯認知里,感恩和知足,成了最大的「性格標籤」。

這些珍貴的品質,支撐她度過貧瘠的少女時代,也影響了她整個人生的處世態度。

陶玉玲14歲那年,在姐姐的支持下,考入了華東軍政大學戲劇隊,成了部隊的一員。

雖說是上學,但那個年代的軍校性質類似於上班,每個月都有津貼補助的。陶玉玲每月一收到錢,就迫不及待地寄回家裡。

看著寄出去的郵單,她心中說不出的滿足,她終於也能向姐姐一樣,為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了!

離開了家庭,進去了部隊「大家庭」,陶玉玲接觸到了更寬闊的舞台,思想又晉升了一個「台階」。

時隔數十年,陶玉玲依舊記得開學第一課,是陳毅將軍親上台演講,教會了她「為人民服務」的意義和真諦。

從那以後,這五個字就牢牢鐫刻在她腦海中,成了她為之奮鬥一生的「政治任務」,無論命運如何跌宕起伏,她都始終牢記身為軍人演員的職責和使命!

1952年,陶玉玲從華東軍政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工作,成了一名正式的演員。

她跟著話劇社四處巡演,為前線抗戰的將士們帶去歡樂和鼓舞,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貢獻給了部隊,貢獻給了舞台。

時間久了,很多人都記住了舞台上閃閃發光,舞台下樂觀愛笑的姑娘,用話劇社同事的話來說:「只要看見你的笑,就覺得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俗話說,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太差,用來形容陶玉玲再合適不過。

1957年,八一廠打算拍攝電影《柳堡的計劃》,導演王苹四處篩選主演,其中「二妹子」這個角色,遲遲沒能定下人選。

正在王苹導演一籌莫展的時候,編劇黃宗江出來舉薦:「我曾經在南京前線話劇團看過演出,裡面有一個叫陶玉玲的女演員,特別喜歡笑,笑起來就像蜜一樣甜。」

王苹聽了這話,趕忙讓人去找陶玉玲來試戲,等到見到真人的那一刻,王苹心裡徹底穩了:「這就是我要找的二妹子呀!」

就這樣,年僅23歲的陶玉玲稀里糊塗成了電影的女主角,就連她自己都沒想到這塊「大餅」會砸到她頭上。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初上大銀幕就一炮而紅,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軍區演員,成了老少皆知的影視大明星!

陶玉玲雖然是電影首秀,但她有著豐富紮實的表演經驗,飾演的「二妹子」人美戲好,甜美的笑容更是傾倒了萬千觀眾。

就像黃宗江誇讚的那樣:「笑起來像蜜一樣甜」,一下子甜進了所有觀眾的心田。

可見可笑的女孩幸運當真不會太差,陶玉玲憑藉甜美的笑容,在事業上發光發彩,也迎來了愛情的春天。

對方叫黃國林,出自江西書香世家,年少時參軍,成了部隊文工團的一名骨幹演員。

1955年,因為工作調動,他被安排到了南京前線話劇團,跟陶玉玲成了同事。

前線生活條件艱苦,文工團的工作人員不僅僅是演員,還是戰士,每天穿梭最危險的地方,為前線的戰士帶去歡樂。

時間久了,黃國林也會有疲倦和迷茫的時候,可令他感到驚奇的是,部隊裡的陶玉玲始終充滿活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臉上都掛著一抹溫暖的笑意。

黃國林被陶玉玲深深吸引,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被黃國林珍藏在腦海里,所謂魂牽夢縈,就是如此吧。

黃國林想追求陶玉玲,卻又怕唐突了心上人,就讓老班長當媒人,從中間傳話。

那段時間,黃國林整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唯恐襄王有意,神女無夢,好在愛情之神是眷顧他的,陶玉玲對他同樣有情。

原來陶玉玲早就注意到這位新來的同事了,覺得他溫文爾雅,穩重又踏實,只是一直沒好意思說出口。

如今有了老班長的牽線搭橋,陶玉玲和黃國林兩個有情人,名正言順地走到了一起。

這份屬於兩個人的朦朧初戀,一直延續到了婚姻的殿堂,從部隊到影院,從年少到餘生,陶玉林覺得自己相當幸運,人生第一次戀愛,就遇到了攜手一生的人。

直到晚年的時候,陶玉玲最感激的人,還是當年撮合她和黃國林的老班長:「正是因為老班長,我才有了幸福如意的婚姻,我一輩子都記得他的恩情。」

陶玉玲和黃國林的愛情故事羨煞旁人,結婚後也度過了幾年和諧美好的生活,只是苦難也隨之而來。

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不久,兩人因為工作原因,需要跟著部隊演出,沒有時間照顧女兒,就請了一個阿姨幫忙帶。

可那晚孩子突然發燒,阿姨忙把孩子送到醫院,可惜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沒能及時給孩子退燒,以至於出現了嚴重的感染。

等陶玉玲夫婦趕到醫院的時候,女兒已經夭折了。

那是她和丈夫的第一個孩子,面對如此沉重的喪女之痛,陶玉玲險些悲痛的走不出來,多虧黃國林一直陪伴她、鼓勵她。

為了避免妻子傷心,黃國林獨自完成了女兒的後事,背下了埋葬女兒的痛苦。

可以說如果沒有黃國林的陪伴,陶玉玲很難走出這段陰影,因為這場不幸,他們更懂得珍惜彼此,照顧家人。

1964年,南京前線話劇團排練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贏得了眾多好評,上海電影製片廠打算將這部話劇改編成電影,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部優秀的作品。

彼時陶玉玲已經是聞名全國的著名女演員了,電影的女主角自然而然,落在了她頭上。

陶玉玲不負眾望,在影片中又一次貢獻了精彩的演技,憑藉質樸善良的人物形象,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繼「二妹子」之後,陶玉玲又多了一個經典銀幕形象,在影視借內一路長紅!

可好景不長,國內迎來了十年特殊時期,隨著那場政治運動的到來,國內的影視界步入了「寒冬時期」。

不僅禁止各種電影作品的播放,就連陶玉玲本人都受到了牽連,她被下放到江西南通當工人,丈夫也被安排到附近的農場勞動。

他們的生活一下子跌進黑暗,看不到未來。

沉重的工作之餘,陶玉玲會忍不住思考人生,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一輩子留在這個狹小的車間,每天重複著流水的工作,日復一日,沒有盡頭。

她多想再回到演出的舞台上,多想再出演一部電影。

那個年代,對於把表演當做生命的演員們來說,不能再登台演出,應該是最毀滅性的打擊了。

就連一貫樂觀的陶玉玲都陷入了苦悶中,依舊是丈夫的守護,讓她有力量撐過那段歲月。

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激勵自己:「我是一名戰士,昔日穿梭在戰火之下都不曾害怕,如今越是困難,越是要保持堅強的本質,黑夜總會過去的。

在陶玉玲夫婦的互相扶持下,他們終是挨過了那段黑暗的時光,迎來了曙光。

1978年,先是黃國林被平反,從農場調回了總政文化部,陶玉玲也跟著一道回了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

重回舞台,對陶玉玲來講,是個天大的喜事,也是天大的考驗。

畢竟十數年的演出空白,讓她從炙手可熱的當紅女星,變成了無人問津的過氣演員,更要命的是她不再年輕了,曾經秀美的臉上被歲月刻下了無情的滄桑。

有朋友提醒她做好心理準備:「你已經從南京的「雞頭」變成北京的「鳳尾」了。」

陶玉玲難免心中失落,可她素來堅強樂觀,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不就是重頭開始嗎?能再回舞台已經是最大的幸事了!

其實不僅陶玉玲壓力大,就連八一廠的導演們壓力也不小,當年的「二妹子」憑藉青春甜美火遍全國,如今44歲的「二妹子」卻找不到合適的角色了。

最後還是導演嚴寄洲給了她機會:「我們要拍電影《三個失蹤的人》,需要群眾演員,如果你不嫌棄可以來演一個。」

昔年的電影明星,淪落到群演的地步,換成別人早就揚長而去了,陶玉玲卻格外珍惜這個機會,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她出演的角色只有八秒的鏡頭,沒有台詞,只是一個切麵條的背景板女民兵。

陶玉玲不嫌角色小,為了這八秒鐘的鏡頭做足了準備。她是南方人,沒有切過麵條,為了詮釋好角色,她特意跟劇組的工作人員仔細學習了切麵條的手藝。

等到正式演出的時候,她的鏡頭一條就過了,連導演都忍不住稱讚她切麵條的技術好。

為了這一句稱讚,陶玉玲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她不在乎從頭開始,只在乎她的努力有沒有意義。

「作為一個演員,不要放過你的每一個機會,要牢牢抓住。因為藝術是神聖的,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陶玉玲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熱愛的表演藝術上,即便再難出演女主角,也依舊珍惜每一個角色,投付全部的真誠!

事業再次回歸了到正途,她和丈夫也走出了喪女的陰影,另外生育了兩個孩子。

就在陶玉玲覺得自己事業家庭兩兼顧,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時,命運又接二連三地給她開玩笑。

1994年,陶玉玲在拍攝電視劇《蹚過男人河的女人》,拍攝期間總是牙疼,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患上了腺樣囊腺癌。

醫生給予的治療方案是立即做手術,可這種面部手術會導致患者毀容,陶玉玲身為演員,很難接受毀容這種後果。

但最後為了安全著想,只能接受治療。好在手術很成功,陶玉玲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恢復得很好,工作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本以為雨過天晴,可誰知這次手術只是一個開端。

沒多久,陶玉玲去醫院體檢時,被醫生告知檢查出了肺癌,若想遏制細胞癌化,必須切除肺葉,於是陶玉玲再次上了手術台。

可這次的治療,只換來幾年的短暫安穩,陶玉玲身體恢復沒多久,又檢查出了基地癌細胞。

就連她自己都無奈又心酸:「我又中獎了。」

尋常人一生難遇一回大病,陶玉玲一個人就經歷了三次,好在她天性樂觀,才能一次次戰勝病魔。

她總是安慰兒女們:「癌症並不等於死亡,只要我保持樂觀的心態,就是戰勝病魔最好的良藥。」

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患病到現在將近二十年,她已經成了頭髮花白的老太太了,依舊活得神經抖擻,勝過無數身體健康的人。

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陶玉玲老人還學會了玩微信,時刻緊跟時代的腳步。

「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活著一天,就該珍惜每一天,笑著過下去。」

人人起起落落,如今已88歲的陶玉玲一生風浪不斷,用「苦難」形容也不為過,可她硬是抗住了所有的波瀾,即便是耄耋之年,也能綻放出最強勁的生命力。

有夢想的人永遠年輕,革命者永遠青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