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0年,馬王堆三號墓一件衣服上發現成句文字,有何意義?

竈物者 發佈 2022-11-11T10:00:34.525176+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上星期湖南博物院對外宣布在馬王堆三號墓的一件衣服中發現了文字,這是目前已發掘有成句文字的絲織品中時間最早的一件。這些文字是如何被發現的?上面寫了什麼字?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衣服?本期灶物者就來說說關於馬王堆絲織物新發現文字這件事。


上星期湖南博物院對外宣布在馬王堆三號墓的一件衣服中發現了文字,這是目前已發掘有成句文字的絲織品中時間最早的一件。

這些文字是如何被發現的?上面寫了什麼字?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衣服?本期灶物者就來說說關於馬王堆絲織物新發現文字這件事。

實話說,上星期剛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有點懵,因為馬王堆的發掘工作早都結束了,這個新發現是怎麼回事?

打開新聞推送得知這些文字是在博物院清理庫存時的偶然發現。今年4月,藏品研究展示中心的人在一片菱紋綺里發現了一些像文字一樣的圖案,因為不能明確釋讀,所以博物院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專家共同結合其他資料去釋讀,確認是個「無」字。

藏品研究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這個「無」字不是個例,於是就順著這個殘片的線索尋找,結果在70多個殘片上找到了80多個字,釋讀出來為「安樂如意 長壽無極」!

1972年~1974年考古工作者對馬王堆漢墓進行了三次發掘,而關於馬王堆的考古圖錄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候出版,標誌著考古工作的結束。所以新聞的留言裡就會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過了40年才發現這些文字? 是不是之前消極怠工?沒有好好做?

作為一個文博考古專業的人,我可是要為文物工作者說幾句。

首先,考古工作和文物整理研究工作並不等同。他們所花的時間也不一樣。在中國,大部分考古都是被動發掘,是配合基礎建設來做,這些地皮上的項目都是有工期的,就算拖延也不能太久,因此很多考古發掘都非常匆忙,沒有時間在發掘的時候就去做文物整理工作,只能在現場拍好照、做好記錄回去慢慢研究、整理髮掘報告。有的朋友說,尤其這些年考古項目越來越多,很多考古工地因為時間有限,甚至在發掘的時候就很趕,有些地層的切面都沒法一點點做到精細。所以像三星堆那樣集合全國考古力量、拉長線,邊發掘、邊研究的才是個例。

其次,一個文博機構的研究力量真的很薄弱。

文博領域最核心的研究機構是博物館、考古所,還有一些高校的相關院系。但第一手的資料一般還是集中在博物館和考古所。一個省級的博物館雖然有幾百人,但真正從事文物研究的人員也就幾十個,面對一個省的文物,肯定是力不從心。因此,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很久的時間。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文物,還得建立專門的項目組,聯合其他機構的專家一起攻克。這次發現文字的絲綢,就是湖南博物院專家在對馬王堆漢墓出土未整理的紡織品進行系統性清庫的過程中發現的。

再次,在一定時間內文物研究工作受到限制。

很多人都知道定陵,因為20世紀50年代那會技術不到位,墓葬打開後很多文物,尤其是織物基本就損毀了,很可惜。技術、人力得不到位,是限制考古發掘工作的重要因素,當然,這也是很多工作無法開展的重要原因。

注意到湖南省博物院的新聞是怎麼說嗎?是說文字是在碎片中發現的,這就大大加大了文字發現和釋讀的難度。國家文物局把這種可移動的文物分為35類,其中絲織品、紙製品是最最嬌氣的,怕濕、怕干、怕黴菌。所以2000多年前的織物碎片,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衣服撕成幾塊這種程度的「碎」,它們是會變黑、腐爛、甚至有些部分變成粉末,要在這樣的「碎片」裡面發現字,需要藉助一些高倍顯微鏡等一些新的技術,還需要研究人員的細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說起馬王堆,很多人都會想到2000多年還沒有腐爛的「辛追夫人」。關於馬王堆的絲織品,很多人就會想到辛追夫人的那件還沒有一個雞蛋重的「素紗襌衣」。

那這些碎片也是屬於辛追夫人嗎?

湖南博物院對外的新聞上說,這些碎片出土於馬王堆三號墓。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年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妻子、孩子的墓葬,這個三號墓就是兒子利豨的墓葬。利豨並不是一個長命的人,經過考古分析,他比自己的母親辛追夫人更早去世,辛追也算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研究人員證實,發現字的這70多個碎片都來自於一件菱紋綺上面,應該是用這款布料做成的一件褐色的絲綿袍。

根據「裞衣兩笥(sì)」這個考古記錄,可知這件褐色菱紋綺絲綿袍放在墓室西邊的竹笥里。

三號墓由於密封不嚴、滲水嚴重,這件褐色菱紋綺絲綿袍在出土不僅碎成塊,還和箱子中的其他織物粘連成堆。我曾經去中國絲綢博物館拜訪過從事織物修復幾十年的老師,她告訴我,織物修復最難、花費時間最長的一個步驟就是揭取,需要極強的耐心和觀察力,一件損壞嚴重的衣服,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做揭取和平整的工作。

湖南博物院的專家說這件衣服是裞衣,裞衣是給死者送葬的衣服。作為高等貴族,即使用來陪葬的衣服也非常華貴,用來製作這件衣服的菱紋綺也是當時很難得的布料。

如果在平紋織物(一根經線絲線一根緯線絲線相交)上偶爾織一些斜紋組織(經線和緯線隔幾根再相交),這就是綺。綺是斜紋組織中最簡單的一種。

因為一塊布上有平紋、斜紋兩種組織結構,所以即使同一個顏色的絲線上面也會有清晰的花紋,類似一種暗花。綺這種織造技術最晚在商朝就已經開始使用,《楚辭》中就有:「纂組綺繡」這樣的說法。漢朝,是綺這種織物品種迅速發展的時期,與錦等同被列為有花紋的高級絲織品。

這件綺中最為珍貴的當然是上面「安樂如意 長壽無極」這八個字了,文字都是豎排的漢隸書體,在衣服上呈規則性重複出現,說明這些文字不是刺繡,而是在織布的時候就織上去的,大大增加了織布的難度。

之前很多有成句文字的絲織品都發現於東漢,基本都是在新疆發現的,比如說「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長宜子孫」織錦之類的。

漢朝建立,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長沙國是湖南歷史上第一個諸侯國。馬王堆的墓主人利蒼是長沙國第一任王吳芮的宰相。根據考古探明的利蒼一家三口的生卒年,可知他們先後經歷了漢高祖、漢文帝兩位皇帝。

這時候,為了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主張「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盛行,由此也形成了一個想像中的「天人世界」,人們比以往更加注重來世,厚葬之風盛行。這件有著吉祥話、用料精良的裞衣就體現了這一點。同樣,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各類絲織品、漆器、帛畫、醫學類帛書等也是漢初文化的濃縮。

褐色菱紋綺絲綿袍上的文字是中國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文字,比東漢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文字織錦早200多年。而且這次發現的菱紋綺紋樣也屬於新紋樣。

這幾年,湖南博物院將庫房內未入帳的所有文物進行清理、編號,共整理出藏品21000餘件。其中,紡織品19000餘件、漆木器庫1700餘件。博物院對於馬王堆紡織品的清理工作還在進行,期待新的研究成果!

部分成果新發布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