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高校」國家傑青和優青項目全統計:清華領銜,華五分化嚴重

泡泡談教育 發佈 2022-11-12T07:21:46.529921+00:00

國家傑青和國家優青兩個人才項目是我國在支持青年科學家科研之路上的重要支撐政策,隨著國家對這兩個項目的持續大力度的支持,「傑青」和「優青」幾乎成了青年科學家通往兩院院士的必經之路,傑青號稱「小院士」,而優青則號稱「小傑青」。

國家傑青和國家優青兩個人才項目是我國在支持青年科學家科研之路上的重要支撐政策,隨著國家對這兩個項目的持續大力度的支持,「傑青」和「優青」幾乎成了青年科學家通往兩院院士的必經之路,傑青號稱「小院士」,而優青則號稱「小傑青」。

1994年,國家傑青項目上馬;2012年,國家優青項目正式實行。而清華、北大和華東五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最頂尖的7所高校,在歷屆入選國家傑青和國家優青兩大青年人才項目上收穫怎麼樣呢?雖然當初是C9高校聯盟,但西交和哈工大如今的實力與清北、華五比起來已經相去甚遠,因此如今更多的以「C7」或者「C2」來比喻。

國家傑青:全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傑青項目從1994年至今,已經歷經將近30年,設立的初衷是為了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國家傑青項目每年資助的青年學者在150-200人左右,資助經費100萬元左右,為期4年。

國家傑青項目從1994年設立到今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TOP2的高校入圍國家傑青項目的教授雙雙突破300人,北大365人居首清華大學則只有北大90%左右,也達到了329人,TOP2的位置穩如泰山。

而華東五校,入圍教授最多的是浙江大學203人,是華東五校中唯一超過200人的高校;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2人,中科大作為華五規模最小的高校,且以理科為主,傳統工科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能位居第二,實力之強,清北也不敢小覷。南京大學167人緊隨其後,上海雙子星攜手墊底,復旦大學162人,上海交通大學160人

在國家傑青項目上,清北當之無愧的TOP2,浙大因為有大規模的合併,位居第三,中科大背靠中科院有天然的優勢,上海雙子星有著天時地利,卻攜手墊底,最倔強的還數南大,沒有合併,科研經費華五墊底,但依舊靠著自己超強的人才培養實力,排在華五中間。

國家優青: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優青項目是2012年成立的,是為了填補青年科學家在博士到傑青之間的空隙,主要支持具有5-10年科研經歷並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科學家,同樣也是高校和各科研院所非常重視的人才項目。

國家優青項目從2012年至今,已有11年的時間。C7高校中,工科第一校清華大學共有260位教授獲得國家優青基金的資助;緊隨其後的不是北京大學,而是浙江大學,浙大共有232位教授入圍;北京大學則是有211位教授入選,但參考北大在2012-2017年143位教授入選,2018-2022這近五年卻之後68位教授入選,可以明顯看出北大對國家優青的重視程度大幅度降低。

此外,中科大憑藉著高精度繼續保持著自己的強勢,191位優青緊隨其後;上海交大178位南京大學143位,復旦大學142位繼續C7墊底。

兩大青年人才項目總數

從傑青和優青兩大國家青年人才項目總數來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入選的總人數均超過570人,清華589人位居榜首,傑青的比例為55.86%;北大576人緊隨其後,傑青的比例高達63.37%,北大近五年來明顯對優青不夠重視,如果足夠重視的話或許會超過清華。

華東五校方面,浙大有著規模上的絕對優勢,203位傑青,232位優青,總人數達到435人,穩居前三,但傑青比例只有46.67%,是C7最低的;中科大總人數達到了383人,傑青比例50.13%;上交338人,傑青只有47.34%;南大310人,傑青比例53.87%;復旦墊底304人,傑青比例53.29%

從整體來看,雖然C7是我國最頂尖的7所高校,華五與清北是斷崖式的差距。而在華五內部,也明顯分化,浙大有規模,精度也在快速彌補;中科大受限於規模,但實力依舊是頂級的;上交和復旦都有著非常強勢的醫學支撐,但在精度上還有待加強;南大憑著倒數第一的經費和倒數第二的規模,卻依舊不輸,值得稱讚。

下一篇將為大家帶來中堅九校+航開濟的的相關數據,有興趣的可以加個關注,不迷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