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九鼎一直在洛陽

洛陽索易 發佈 2022-11-12T13:10:01.305101+00:00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孟津八百諸侯會孟津時,登上邙山後,就決定定都洛陽。

九鼎是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相傳,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孟津八百諸侯會孟津時,登上邙山後,就決定定都洛陽。「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母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岳鄙,顧詹有河,粵瞻伊洛,毋違天室」。武王克商,建立周朝,遷九鼎於洛邑。據《逸周書·世俘解》:「辛亥,薦俘殷王鼎。」《左傳·桓公二年》記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魏晉學者杜預註:「九鼎,殷所受夏九鼎也。」由此可見,武王滅商後把象徵王權的九鼎遷置洛邑,說明他已決定把國都建在這裡。

武王死後,周公繼承武王的遺志,營建洛邑,名曰成周。《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載:「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從此,西周王朝便有了兩座都城,西方的鎬京為宗周,東方的洛邑為成周。《左傳·宣公三年》說:「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郟鄏」是洛邑的別稱。

「郟鄏」在什麼地方? 「郟」者,郟山也。「。郟山位於洛陽城(明清洛陽城也就是現在洛陽的老城)西北6里(洛陽縣誌),其西北是翠雲峰;東面是葛家嶺。郟山向東南方向,北關城外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古街,名叫郟鄏市街。《尚書·洛誥》中說:「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其主要參照物是瀍水。再結合附近考古發現的西周祭祀遺址(祭祀用的壇、坑、器物等)和西周鑄銅作坊遺址、北窯西周墓地。基本可以確定,「定鼎郟鄏」的郟鄏邑,就在瀍水西岸。

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後沒有看到關於遷九鼎的歷史記載。直到秦武王舉鼎「絕臏而死」九鼎依然在洛陽。」公元前307年,秦軍「拔宜陽,斬首六萬」(《戰國策·秦策二》)。秦武王率領大軍來到周都王城,便闖入周王室太廟。《史記·秦本紀》記載:「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史記·趙世家》也說:「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