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上觀山水 至聖廟前至廟堂

渝中都督 發佈 2022-11-12T17:23:11.359207+00:00

觀音山上觀山水 至聖廟前至廟堂觀音山三聖堂位於觀音廣場南側的山谷之中,它背依耀佛嶺,面臨感恩湖,堂內供奉著中華文化的三教祖師:佛教開山聖雄釋迦牟尼、儒教祖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及道教鼻祖老子。


觀音山上觀山水 至聖廟前至廟堂

觀音山三聖堂位於觀音廣場南側的山谷之中,它背依耀佛嶺,面臨感恩湖,堂內供奉著中華文化的三教祖師:佛教開山聖雄釋迦牟尼、儒教祖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及道教鼻祖老子。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和喜歡政治的 先儒祖師,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不足,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的儒家學子,特別是影響著近代的知識份子。

孔子在63歲時,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孔子安貧樂道,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成了無所不知的聖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學說的至高境界,是儒家的入世政治觀點。儒家歷來是被認為是入世的學問,但是儒家的入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為官才是入世的目的,為官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儒家強調勤奮好學。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附註:

1、至聖先師。特指孔子,是各朝代皇帝或者政府給孔子封賜的諡號。

2、曲阜孔廟,又稱至聖廟。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至聖廟、先師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為歷代儒客學子朝聖之地。儒家思想內容豐富,從個體來講有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為歷代大儒所尊崇。

3、至〈動〉 (象形。從一,一猶地,指事,不去而下來。古文從土,上亦象飛下之形。尾上首下。本義:到來,到達) 同本義(上古時期多用「至」,中古時期多用「到」) 〈名〉道德高尚的人;聖人。

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鶡冠子》

4、本對有姊妹對:先師廟前先廟堂 ;夫子廟前夫廟堂 ;先聖廟前(中)先廟堂 至聖廟(中)至廟堂。

5、已經投稿,版權所有,請勿抄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