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場景,限制車速,或許是汽車升級的正確選擇

行者啊 發佈 2022-11-14T21:59:19.591715+00:00

與相對落後的國內道路情況相比,目前汽車的性能已經普遍過剩,由此帶來了非常多的新問題。首先是安全問題。國內多數城市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的,雖然在後續多次新城區規劃中都預留了發展餘量,但城市建設速度還是明顯落後於汽車增長速度。

與相對落後的國內道路情況相比,目前汽車的性能已經普遍過剩,由此帶來了非常多的新問題。

首先是安全問題。

國內多數城市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的,雖然在後續多次新城區規劃中都預留了發展餘量,但城市建設速度還是明顯落後於汽車增長速度。道路被占用、人車混雜出行的現象非常普遍,在上下班高峰期、雨雪天氣時,經常發生堵車。

相對於擁擠的城市道路,目前汽車的速度、加速度性能明顯過剩,而與此同時,另一部分涉及安全的性能又明顯不足,由此造成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線控底盤、自動駕駛等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在現有的城市路面,這些過於依賴軟體電控的技術卻顯得過於激進,反而成為新的安全隱患。

其次是資源流向問題。

為了提高零點幾秒的加速性能,降低零點零幾的風阻係數,主機廠投入了過多的資源用於改進這些技術,以此作為吸引消費者的賣點。相比之下,對於汽車主動和被動安全技術的投入卻不夠。

近幾年,我們注意到一些性能超強的新能源汽車屢次發生事故,與這些技術的應用有著或強或弱的聯繫。

在現有城市道路和配套設施面前,這些新技術顯得過於超前,形成了不小的落差,如果不顧現有條件,激進地應用這些技術,就可能造成新的問題,與汽車技術發展目標相背離。

以目前城市發展速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多數城市還做不到所有道路不被占用,人車分離出行,因此可以通過補充完善現有行業標準,從管理角度強制和引導技術方向,在安全出行的前提下發展出行效率去實現汽車升級的目標。

一次事故九次快,在不改變目前任何出行要素的條件下,降低車速就能避免大部分事故。可以強制加裝電控設備,通過車路協同系統強制限速。高速公路車速限制在每小時80公里以內,根據路況城市道路最高車速限制在30至40公里以內,所有車輛零百加速不得小於10s。

相對於軟體,機械結構更具可靠性和穩定性,在發展線控底盤的同時,應強制保留機械剎車、轉向機構作為安全保底。

此外還可以強制採用統一的剎車、轉向模式,統一採用圓形方向盤,取消單踏板模式;取消車門隱形把手;強制配置預碰撞安全系統,實現車輛主動剎車等避險措施。

當然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還有更多的細節需要制定更為詳細的標準補充到現有的標準中去,以此規範技術應用。

如果資本不受約束,一定會迎合消費者更容易滿足且短期就能產生效益的需求,而對於那些涉及安全但無法短期產生效益的需求卻比較消極。建議制定上述標準,就是要在當前道路條件下,在安全和速度間取得平衡,強制和引導技術發展,以保障汽車行業升級的正確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