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餘件文物帶你探尋跨越中日兩國的審美

人民中國 發佈 2022-11-15T02:04:05.632395+00:00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上,一件件歷史悠久的文物穿過千年時光,為觀眾們勾勒出一幅中日文明交流的圖景。

日本遣唐使團成員的墓誌拓片,模仿中國銅鏡的日本仿製鏡,日本骨灰盒上的中國式墓志銘,畫像磚上共通的蓮花、青龍白虎、星象等元素……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上,一件件歷史悠久的文物穿過千年時光,為觀眾們勾勒出一幅中日文明交流的圖景。

「跨越兩國的審美:日本與中國漢唐時期文化交流」特展由清華大學與日本奈良縣政府聯合舉辦,共展出奈良縣立橿原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100餘件(套)與中國相關的文物或其復原、複製件,以及國內文博機構所藏的數十件與日本相關的文物。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4日。

追溯中日文明交往史

《漢書》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後漢書》則記載了已知最早紀年的兩國官方往來: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在從「倭國」到古代律令國家「日本」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7世紀初至9世紀末,為學習中國文化,日本曾四次遣使入隋、十幾次遣使入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

無論在「倭國」時期還是「日本」成立和發展的時期,以奈良縣為中心的近畿地區始終作為國家中樞,訴說著日本的國家歷史起源,中日文化在此地交流融合,這種交流也為時至今日的兩國往來奠定了基礎。

本次展覽分為「倭人的姿態」「倭國與中國」「日本國的成立」「祈禱的樣態」「大和地寶」「中國視角的日本」六個單元,從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倭王」統治「倭國」的時代開始,直至脫離冊封體制,從中國學習各種制度和文化後,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古代律令國家「日本」。展覽也展示了佛教文化在日本開花結果的盛況,展出在倭國和日本製造的各式文物,以及與奈良有關的繪畫作品和利用現代技術復原的壁畫複製品,其中包含不少首次從日本出境的珍貴文物。此外,展覽還展出了部分與日本密切相關的中國國內珍貴文物,與渡海而來的日本文物交相呼應,共同勾勒出一幅中日文明交流圖景。

自彌生時代至古墳時代,大量中國制銅鏡被傳播至日本。在日本,模仿這些舶來品生產的銅鏡被稱為仿製鏡。本次展覽展出了多件中日兩國所藏中具有共通性的銅鏡,例如七乳神獸紋鏡、神人神獸紋鏡、東漢時期常見的八連弧雲紋鏡及其傳入日本後的變種內行雲紋鏡、鸚鵡紋鏡等。特別是唐代的代表性鏡種之一——瑞獸葡萄紋鏡,與奈良高松塚古墳所出的瑞獸葡萄紋鏡在尺寸、紋飾上近乎相同,成為兩國交流歷史的極佳例證。

公元701年,《大寶律令》編纂完成,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國家「日本」的國家體製得以確立。702年,「日本國」大使粟田真人入唐,武則天設宴賜官。自此,「日本」這一國號開始正式對外使用。

此後,中日交流愈發密切,很多文物呈現出交流融合的痕跡,以本展中出土於奈良縣香芝市、用於收納火葬骨的藏骨器為例,其墓志銘具有明顯中國風格,器蓋每行約刻有 10字,呈放射狀共有391個字,被評價為日本最優的中國式墓志銘。

來自中方墓磚展品上的文字記載,也為追尋兩國文明交流提供了重要佐證。出土於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家族墓中的楔形墓磚上,刻有「……有倭人以時盟不」字樣,顯示曹操可能曾與倭人存在交往。這也是實物上最早出現「倭人」這樣與日本有關的銘文。此外,「日本國朝臣備書」李訓墓誌、日本遣唐使團准判官井真成墓誌,都反映了當時遣唐使團與中國的人員往來交流。

探尋跨越兩國的審美元素

古代日本對中國的效仿學習、經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歐亞大陸的東西交流,使得中日兩國在諸多審美元素上呈現出共通之處。

於3世紀晚至6世紀先後出現於中國和日本的步搖,就是見證東西文明交流的實物,西亞-中亞-草原-中國北方-朝鮮半島-日本一線均有發現類似器物。此外,兩國均有出土的馬具上的鎏金鏤空技藝、前後橋結構等,都體現出美的事物跨越山水阻隔的傳播。

創作於飛鳥時代(7—8世紀)的法隆寺金堂壁畫中,佛與菩薩的輪廓用鐵線畫勾勒,與篆書的鐵線描具有同工之妙;衣服上用於體現立體感的凹凸技法,則讓人聯想到初唐時期西域出身畫家尉遲乙僧的畫風。奈良時代木版繪馬(8世紀)的內側前後肢抬起,呈現「側對步」步態,這種繪畫方式最早出現於中國漢代,在隋唐時期的墓葬壁畫中也大量存在,日本的馬繪方式被認為受到唐代影響。

在日本於7世紀末至8世紀初期建造的高松冢古墳內的壁畫上,繪有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神及星宿。此外,在兩國的銅鏡、畫像磚上,亦能發現蓮花、菱葉紋、龍虎對峙紋飾、神人等共通的視覺語言和審美元素。

「三神器」是日本天皇代代繼承的寶物,其實物不曾向世人公開,充滿神秘色彩。本展中展出的一件形狀極為罕見的唐代八葵形銅鏡,與日本古籍中描繪的「三神器」之一——八咫鏡的形狀驚人地相似,或許可以幫助大家一窺天皇神器的形制之謎。

左為十六曲邊八葵形瑞花瑞獸紋鏡(唐),右為平安後期擔任伊勢神宮祭主的大中臣親俊在《神寶圖形神秘書》中描畫的八咫鏡圖形

據介紹,此次展覽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繼2018年「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以來第五個中日合作的國際交流展覽,舉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文物交流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共同努力開啟新時代的中日關係,努力構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文、圖:李家祺
題圖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