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中國24節氣中蘊含的文化和寓意

閒來聊聊娛樂 發佈 2022-11-15T13:08:34.832886+00:00

這講24節氣,它是中國一種特有的農耕文化,這種農耕文化通過幾千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農耕文明,所以呢,它已經被聯合國批准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跟人的生存生活緊密相連。


這講24節氣,它是中國一種特有的農耕文化,這種農耕文化通過幾千年的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農耕文明,所以呢,它已經被聯合國批准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跟人的生存生活緊密相連。


它起源很早,它有幾千年的歷史,第一,它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前的春秋時代,所以春秋的時候,我們出現了兩分兩至,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這樣你就出現了中國的四個節氣,這四個節氣就出來了。你看這個時候老百姓就知道了,春夏秋冬,不管是冷啊熱呀溫都出現了。

然後到了戰國的後期,又出現了四個節氣,叫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那麼這四個節氣真正的叫節氣。第一部出現的兩分兩制,我們把它叫中氣。第二,因為它排在一個是雙數位,一個是低單數位了,排在單數位的就叫節氣,排在雙數位的都叫中氣。節氣取一個節,中氣取一個氣,所以叫節氣。24節氣有了這八個節氣之後,到了先秦的時候,在淮南子上就記載了24節氣出現了,這24節氣跟今天的24節氣一模一樣。

我們從兩分兩制到四里,一直到先行的完整的24節氣,把中國的農耕文化已經在歷史上跟生存、生產、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老百姓就知道了,什麼時候春耕春播,什麼時候夏天灌溉鋤草施肥,什麼時候在秋天的時候收穫,在冬天的時候又能把這些個農種物收藏,叫冬藏,節氣文化養活了中國幾千年的從天子到百姓,過去儘管人數沒有現在多,但是歷史上從幾萬人、百萬人、千萬人、億一直到今天的14億人口,都離不開我們的節氣文化。所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我們的節氣文化也是非常重視,他對世界的農耕文化,世界人的生存、生活,能夠活著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節氣到現在還告訴老百姓,穿衣吃飯不僅僅是收,藏啊,穿衣吃飯都靠這個節氣來生產,這些穿的也是我們種的東西,不僅僅是吃,我們穿要靠它,我們種的棉花是吧,我們收的一些個,其他的是關於農耕文化和24節氣在中國的歷史上幾千年養活了中國的無數的人口,同時也對世界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鍵字: